國潮中草藥——節節草(田間地頭都隨處可見的中草藥)

節節草,拉丁學名:(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別名:土木賊、鎖眉草、筆桿、土麻黃,草麻黃,木草;為木賊科木賊屬植物節節草的全草。四季可採。節節草屬中小型植物。

國潮中草藥——節節草(田間地頭都隨處可見的中草藥)

多年生,根莖細長入土深,黑褐色。莖細弱,綠色,基部多分枝,上部少分支或不分枝,粗糙具條稜,葉鱗片狀,輪生,基部聯合成鞘狀。孢子囊長圓形,有小尖頭;孢子葉6角形,中央凹入。以根莖或孢子繁殖。根莖早期3月發芽,4-月產孢子囊穗,成熟後散落,萌發,成為秋天雜草。廣泛分佈我國各地,性喜近水,農田雜草,中草藥。性味:甘、微苦、平。

國潮中草藥——節節草(田間地頭都隨處可見的中草藥)

主要功效:

具有疏風散熱,解肌退熱功能,臨床可治療尖銳溼疣、牛皮癬疾病。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

《草木便方》:"通氣,明目,利九竅,治跌傷,消積滯,止嗽化痰。"

《分類草藥性》:"男子平胃火,婦人補血氣。"

《天寶本草》:"治赤白雲翳,去風,清火,除溼,通淋。"

《福建民間草藥》:"明目,益志,清熱,利尿。"

《四川中藥志》:"清心火,去潮熱,散雲翳。治暴發火眼,澀痛,溢淚及目赤腫痛,並療鼻血。"

《湖南藥物志》:"治婦女血崩,筋骨痛,火牙痛。"

《全國中草藥彙編》:鼻衄、咯血、淋病、月經過多、腸出血、尿道炎、痔瘡出血、跌打損傷、刀傷、骨折。

國潮中草藥——節節草(田間地頭都隨處可見的中草藥)

1、治火眼:筆筒草、金錢草、四葉草、珍珠草、谷精草各五錢。煎水內服。(《重慶草藥》)

2.治眼霧:筆筒草,煎水洗並內服。(《重慶草藥》)

3.治急淋:節節草一兩,冰糖半兩。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4.治腸風下血,赤白帶下,跌打損傷:節節草二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國潮中草藥——節節草(田間地頭都隨處可見的中草藥)

節節草

5.治遷延型傳染性肝炎:節節草、絡石藤、川楝子各三錢,黃梔根、香茶菜各四錢。水煎服。

6.治血尿:節節草、羊蹄、鱧腸各五錢,檵木花一兩,白茅根四兩。水煎服。

7.治腎盂腎炎:節節草、一包針、車前草,馬蹄金各五錢,黃毛耳草、活血丹各一兩。水煎服。(⑤方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8.治瘧疾:節節草一錢。水煎服,或搗爛敷大椎穴。(《湖南藥物志》)

9.治跌打骨折:整復後,用鮮節節草一握,調紅糖搗爛外敷。(《福建民間草藥》)

10.泌尿系統感染:煎水服用。(民間療法)

木賊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每日2次,半月為一療程;如無不良反應,可連續應用。治療99例,基本痊癒4例,顯效49例。療效最快者經注射15次後即達到基本治癒,但一般需注射70~80次。極個別病例用藥後皮損反見增加而停藥。用藥後未見毒性不良反應,遠期療效待繼續觀察。

對改善症狀有 一定效果。據36例觀察,服藥後咳嗽、咳痰、氣喘、胸痛、心悸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或消失,但X線胸片、心電圖及肺功能檢查則無明顯變化。製劑及用法:一流浸膏:日服2次,每次10毫升,每日量相當生藥100克。二糖漿劑:每次5毫升,15~30天后改為每次10毫升,均日服3次;每日量相當生藥37.5~75克,副作用:服藥初期有口乾、腸鳴等反應,連續服藥15~30天后自行消失;服流浸膏的有3人出現顏面色素沉著,可能與葉綠素渣質吸收有關,停藥後短期內消失。此外,發現有17.6%的病例肝功能有一定損害,可能由於服藥時間長、劑量大、療程無間隙有關。如每日服相當75克生藥的流浸膏,2個月為一療程,同時加用保肝藥物,可能起到保護肝功能的作用 。

製劑與用法:

一煎劑:幹節節草1大兩,加水700毫升,浸泡半小時,煮沸5~8分鐘,每次200~300毫升,日服2~3次。

二片劑:每片0.5克(24片相當於生藥1大兩),每次4片,日服3次。

三針劑:每支3毫升(每毫升含生藥4克),每日肌肉注射1支。均以10天為一療程,可連續用三個療程。

療效:煎劑治療1103例,控制295例,顯效267例,好轉381例,總有效率為85.5%。片劑治療105例,控制23例,顯效17例,好轉44例,總有效率為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