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Scott Brinker:MarTech要成功,要先改變思維

對話Scott Brinker:MarTech要成功,要先改變思維

在剛剛結束的MarTech大會上, MarTech概念創始人Scott Brinker公佈了包含7000多家營銷技術廠商和應用的「2019營銷技術全景圖」( Marketing Technology Landscape),並展示MarTech行業發展形式及重要趨勢。

Convertlab 營銷實驗室作為連續兩年上榜的中國MarTech企業,此次派出兩位特派員Millie & Iris,在聖何塞會議現場對Scott Brinker進行了採訪。請他談談過去9年MarTech在歐美迅猛增長背後的啟示,以及對中國MarTech發展的看法。

關於MarTech全景圖的前世今生

Convertlab: 這張圖還會繼續擴張下去嗎?美國以外的世界呢?我們看到你在大會上展示出其他國家的MarTech全景圖,會考慮把他們放進來嗎?

Scott: 是啊,這張圖一年一年成長,就像我在大會上所說的,還有相當多的企業沒有在這張圖上,世界還很大。我們是應該把全球的MarTech企業放進來,但那是一個大工程,我們看明年有沒有機會。我們已經放一些不同國家的指標性企業,例如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等。當然我們也想放一些尚在發展中但很有前景的企業,比如Convertlab。但對我們來說比較難去當地做研究,我們朝那個方向努力當中。

Convertlab: 你認為AI人工智慧會改變這張圖嗎?

Scott: 我認為改變已經發生了,許多在這張圖上的企業都具備了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的技術能力,AI已經掌管了這張全景圖。我不會稱那些企業為AI 公司,因為現在已經很難想像有什麼應用沒有采用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技術。

現在MarTech的採用與成效

Convertlab: 我們很好奇,哪些企業是採用MarTech做的比較好的?

Scott: 其實這很難評斷,不過從一個角度來看,我們每年舉辦的營銷棧獎項,來參加競賽的那些企業,都是做得還不錯的公司。今年我們有48家企業報名,你可以觀察到每一家都非常審慎考慮他們要用什麼工具、工具之間怎麼協作。但MarTech仍然是一個非常新的專業,我們都還有很多要學的地方。

Convertlab:可以與我們分享一下那些早期採用MarTech的企業都怎麼樣了?是否達到預期的成效?

Scott:我認為成果相當不錯,現在一些大的MarTech公司十年前甚至更久就已經有企業採用像Adobe、HubSpot。採用MarTech的挑戰之一是改變持續發生,營銷的環境或工具都持續改變,因此很常見的情況是,企業使用這些工具幾年後,環境改變、企業需求改變,因此可能換掉營銷工具或是工具本身也升級到新的平臺。早期採用者都達到不錯的成效,尤其是在銷售及客戶體驗這兩個部分。

Convertlab:是B2B or B2C 產業採用MarTech多?誰做的好?

Scott:在接觸客戶的渠道上B2B跟B2C還是有相當大的不同,此外傳統媒體如電視還是有其重要性。我看到頂尖的消費品牌,他們在數據的科技與數據的應用上做得相當精細。而我看到B2B因為採購週期長、溝通對象多,擅於客戶關係,以及創造持續的體驗。

Convertlab: 在採用MarTech上怎樣定義成功或是失敗?

Scott: 我很喜歡Adobe所說的「MarTech的意義在於賦能(empower)營銷團隊,提供團隊新的能力」,因此成功的定義應該在於是否真正為營銷部門提供價值、這工具是否協助營銷工作更有成效。所以我認為績效指標KPI甚至可以是營銷團隊的NPS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如果營銷團隊內部調查說「我們沒有這個工具無法工作」那便是一種成功。

Convertlab: 對於一個剛剛才要轉型採用MarTech的公司,在7000多家服務商中怎麼選擇呢?

Scott: 關鍵在於不要想到最好的技術或產品,因為好的技術、產品真的太多了,更重要的是找到符合你需求的產品,從類別開始,瞭解此類別的廠商生態,鎖定幾家能解決你問題的廠商,進行評估比較。

中國營銷數字化轉型

Convertlab: 您認為中國能採用MarTech全景圖的理論架構嗎?對於中國想要採用MarTech的企業有沒有建議?

Scott: 我認為中國的市場在很多方面有其獨特性,例如騰訊及其生態系統,都跟美國這裡Google 及Facebook 等大咖的玩法不同。老實說,我應該是向你們學習,瞭解中國的MarTech生態系統及發展趨勢。

Convertlab: 中國有個說法,轉型是找死,不轉型是等死。但很多企業還是在等,尤其MarTech的部分,等別人先做,你怎麼看這個現象?

Scott: 我瞭解,尤其是在技術更新那麼快的狀況下,大家會猶豫,但有時候等待就失去了採用MarTech轉型增長的機會。美國的經驗是一些早期採用MarTech的企業,確實對業務產生了影響,為客戶提供了更好的體驗、營收上也獲得顯著的成長,企業可借鑑早期採用的企業,檢視他們的成果,尤其是看類似的競爭對手是否在數字轉型上採取一些創新的作法。

Convertlab:在中國我們仍然觀察到組織的孤島,IT不瞭解營銷,Marketing 沒有IT預算,在美國是否有同樣情況?是什麼部門驅動MarTech的採用?

Scott: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組織架構有太多種樣貌,很難講是那個部門驅動。我沒有統計,但或許是科技這邊驅動比較多,但根源在於企業如何改變管理組織的方法,是否提供市場部技術能力,例如今天Adobe CMO Ann Lewnes有提到創意人員與分析人員的協作,經過迭代的演變,已經不再是一起做一個項目結束,而是持續的實驗、調整、優化,是技術讓這協作變得可能,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新的管理思維讓這改變成功。

番外篇

最後,我們回國後也採訪了Convertlab CEO高鵬對於中國企業的營銷數字化轉型的看法,期望從中西方的兩種觀察中,更全面客觀的探討MarTech在中國企業落地過程中的啟示。

中國MarTech受困於認知能力

中美之間MarTech因為市場環境的不同,長期存在差異。拿營銷自動化為例,在中國人工如此便宜的現在,一款軟件的年訂閱費如果遠高於僱員費用,那麼基本不會有企業嘗試引進國際先進的軟件幫助管理。這是事實,但另一方面,面對傳統「渠道為王」的營銷環境的數字化挑戰,面對消費者數字化以及流量紅利耗盡,品牌開始尋求精益運營,發掘存量市場空間,關注數據價值。這些一定程度上加速了MarTech應用在中國的發展,整體發展速度快於同時期的美國市場。

但我們在對於營銷技術和營銷數字化認知上,大量中國企業還不夠成熟。在中國企業中落地需要從認知、策略、技能三個層面著手。單從對營銷理解的變化和重視就可以看出發展趨勢。

營銷或營銷技術急需證實增長價值

營銷其實不簡單。尤其在這幾年消費者完成數字化轉變之後,營銷對於企業來講,早已經不是教科書上所定義的內容。幫助營銷部門或者營銷機構服務好營銷,獲取更好營銷效果成為MarTech,尤其是營銷雲產品的首要目的。換句話說,就是大規模的探索,洞察和營銷消費者,並在過程中獲得業務正向結果。正如Scott提到的,一體化營銷雲的價值,首先是讓營銷部門離不開這種工具。

營銷的邊界正在模糊。「傳統」營銷行業在國內的結構化轉型剛開始。這就是CGO、CDO等各種新職位出現的原因,營銷已經不是單純市場部門的工作,它涉及到信息部門、IT部門、產品部門、銷售部門等,營銷進入一個無邊界時代。在此情況下,有效的MarTech工具必須面對企業多部門不同角色的多種需求,體現對於業務增長的價值,目前階段這個價值看上去更重要。

不論如何解釋營銷的本質,營銷最後的目的還是得迴歸到業務增長。Convertlab的客戶分佈在不同的行業,處於不同數字化階段,有各種不同業務情況。但從2017年底開始,客戶通過引入數據驅動方法,都看到了令人振奮的圍繞核心業務指標的有效增長數字。作為一家企業服務廠商,我們無法直接改變我們的客戶的業務及產品,但我們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傳遞價值,為企業的價值創造提供直接的反饋,從而帶來增長。這也許就是企業在選用MarTech時最核心考量的地方。

活動預告

為了撬動資本對營銷的投入,5月17日,座標北京,Marteker將與澄志創投共同發起一場關於Martech的創投沙龍,旨在打造一場營銷行業與投資人之間的深入交流。

作為從媒體端切入營銷技術行業的Marteker,深知行業的發展不僅需要知識和內容的沉澱,更需要資金和創新維持行業生命,不斷向前——無論你是專注Martech賽道的創新者,還是看好Martech、尋找目標的投資方,我們或許可以好好聊聊。

現特邀營銷技術行業的創業者、投資公司、品牌方,參與本次Martech創投沙龍,讓我們一同在2019年的初夏,為營銷技術的升溫添柴加薪,帶去更多有價值的交流和洞見。

掃描下圖中二維碼,報名參與。

對話Scott Brinker:MarTech要成功,要先改變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