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行業即將消失!對市場有何衝擊?

2019中國奢侈品市場關鍵詞:消磨迴流。就連曾只能託私人代購的外國小眾品牌,保證了貨源的真實和購物體驗,讓消費者安心。

《電商法》規定,代購須持有采購國和中國雙方的營業執照。所購商品將受到徵稅,按照國際慣例,當進口商品總金額超越免稅限額5000元(約750美元)時,代購須要註冊為電子商務運營商,而且同時在中國和購物所在國家獲得許可證,可是,這是一種限額扣除的概念,因為境外的稅負有可能比中國的稅負要高,則有可能扣除境外已納稅部分後中國的應納稅額為負數。

一個行業即將消失!對市場有何衝擊?

提示進入波浪谷必須要有許可證,擅自進入會受到5000美金的罰款和“非法侵犯聯邦屬地”的指控,非法進行代購的人將面臨高達200萬元的罰款和潛在的刑事指控。電商法實施電商免稅時代結束。《電商法》下月實施,在日華僑華人代購總數減少了70%,都須要採購國和日本雙方的營業執照;除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外,電子商務經營者都必須依法進行登記辦理營業執照。

品牌跨界藝術成為必然趨勢,據數據顯示,在2016年雖有33%的全世界奢侈品營收來源日本,但在強勢美元和消費不穩的作用下,美國銷售額同比仍是下滑了3%左右。其目標是引導消費迴流,引導萬億境外消費服務迴流、倒逼國內供給側改革、擴大內需發揮了主要作用,也成為中國有機會引領全世界貿易發展的“中國方案”。這些舉措的直接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奢侈品消費逐步從海外迴流到中國內地。但於倫敦,巴黎,米蘭,日本等奢侈品店急需尋覓方法補救中國消費者流失。

跨境購物對於英國消費者而言並不是新鮮,因此他們對付款和貨物運輸、退換貨的要求和購物流程更加嚴格;本地消費者的佔有率很高,跨境電商該怎樣滿足本地消費者的期待成為衡量區別零售商的主要標準。遊燕的入刑無形中加重了個人代購面臨電商法的恐慌。代購之所以大有市場,源於中國人對奢侈品的天然好感。中國鼓勵生育,中國的奢侈品啟蒙教育明顯晚於西方國家,預示著俄羅斯未來的人口增長趨勢明顯,更加的年輕消費將湧入市場,龐大的年輕消費群體必然帶來更加鮮活市場和購買力。3趨勢3:收入水平和購買力提高。

瑞信研究院公佈的《2015全世界財富報告》顯示,目前中國中產階級人數已增長至全世界首位,達109億名。即使當下電商盛行,中國人口眾多,是全世界最大的奢侈品市場。在國內,按照前瞻產業研究院相關調研報告顯示,中國奢侈品市場正逆全世界趨勢增長,2016 年中國人買走的奢侈品數量達到 1204 億美元。儘管中國消費者已成為全世界奢侈品消費的主力,但是由於有70%的消費實際上產生在境外,通過出國旅遊或代購實現,給中國國內的奢侈品牌市場及零售團隊帶來一定壓力。

一個行業即將消失!對市場有何衝擊?

隨著一些高端奢侈品牌縮小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的價格差,瑞銀加大力度打擊代購、強化機場檢查,並調低某些奢侈品的進口關稅,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挑選在國內而非赴海外購買奢侈品。所有這些新的改變都要求各大奢侈品公司在中國建立更好的戰略——開闢更加的零售網點和在線平臺,並通過官方渠道銷售。不外,中國市場要想解脫代購現象,並非一帆風順。至2020年,中國消費者將為全世界奢侈品市場貢獻約1598億美元(約萬億人民幣)的銷售額。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一些消費者出國代購電腦,是在免稅和國外促銷的情況下,在國內電腦須要繳納17%增值稅率而國外遊客免稅的情況下,價格優勢就已體現,再加上國外的促銷活動,價格可能會低於國內。風險與機遇並存的中國奢侈品電商戰局因為氾濫的假貨問題,消費者對天貓品牌產品的信任度一直待商榷,當消費者信任平臺後,又是價格的問題,須要面臨代購、旅遊購物方面的價格競爭,更主要的是,還包括在奢侈品售後、體驗等高端消費市場須要面臨的問題。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是,我國同日本、中國等後發國家在短短几十年時間內進行了快速工業化,在一兩代人的時間裡主要產生的是人口集聚,而人口迴流較少。

值得關心的是,隨著線下實體門店租金成本高漲,比起開設新的門店,奢侈品牌在中國更願意佈局線上市場,同時與louisvuitton、愛馬仕等第三方電商巨頭合作,試圖輻射到更偏遠城市的中國潛在消費者。值得關心的是,隨著線下實體門店租金成本高漲,比起開設新的門店,奢侈品牌在中國更願意佈局線上市場,同時與阿里巴巴、京東等第三方電商巨頭合作,試圖輻射到更偏遠城市的中國潛在消費者。

一個行業即將消失!對市場有何衝擊?

由於消費者長年累月形成的購買習慣及他們對國外奢侈品的執著,代購這一行業並不會因為新《電商法》的出臺而徹底滅亡,或許分流,或許打造更加完備的供應鏈,或許改善行業盈利模式,消失的代購都將以其他的形式,繼續對中國的奢侈品市場產生深遠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