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小縣城裡有個“惹不起”的古墓,高鐵為其多花2.3億繞道

安徽小縣城裡有個“惹不起”的古墓,高鐵為其多花2.3億繞道

近些年我國在基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高鐵網貫穿南北,人們在家門口便能夠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便捷,出行十分方便。當然我們也知道高鐵造價昂貴,路線稍微改動,就可能使項目成本大幅增加。但此前一條高鐵線路在修建過程中,卻主動為一座“古墓”繞道,那麼這座古墓有何來頭呢?

安徽小縣城裡有個“惹不起”的古墓,高鐵為其多花2.3億繞道

鳳陽當地出過不少歷史名人,首屈一指的便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而這座古墓便和他有關。小的時候,朱元璋家裡很窮,他也只能靠給地主家放牛為生。

長大以後,為了能夠有飯吃,其又去廟裡當過和尚,甚至落魄當過乞丐。天下爆發起義後,朱元璋加入了郭子興的隊伍,經過多年奮戰其逐漸成為義軍頭領,並最終建立了明王朝。

安徽小縣城裡有個“惹不起”的古墓,高鐵為其多花2.3億繞道

發跡以後,朱元璋便想著尋找親人,併為父母修繕墳墓,而這座古墓便埋葬著他的父母,也是鳳陽當地唯一一座皇陵。至正二十六,朱元璋當時還是義軍首領,便下令為父母以及兄嫂修建墓地,一直到洪武十二年時才完工,前後花費了13年時間。

皇陵完全是按照帝王標準來修建的,宏偉壯麗,整個園區佔地就達兩萬餘畝。陸地上建有皇城和磚城、神道等,其中神道長度高達257米。

安徽小縣城裡有個“惹不起”的古墓,高鐵為其多花2.3億繞道

園區內還建有宮殿、廟宇,數量高達數千間。此外陵區設有大量的石像生以及石碑,其中不少碑文還出自朱元璋,如“大明皇陵之碑”六個字便是由他親自書寫的。

而這座皇陵一經修建,便成為鳳陽當地的代名詞。此後明朝歷代帝王都會對其進行修繕,並且還要定期率群臣前往謁陵。但好景不長,伴隨著明王朝的衰亡,鳳陽皇陵也沒能倖免於難,最終被毀於一旦。崇禎八年時,張獻忠佔領鳳陽後,隨即一把火燒了皇陵,宮殿、廟宇毀於一旦。

安徽小縣城裡有個“惹不起”的古墓,高鐵為其多花2.3億繞道

此後皇陵也屢遭破壞,比如說清朝建立後,很多建築都被拆除,石像石碑被周圍民眾用作建築材料。抗戰爆發時,陵區內的一片松柏林也沒能倖免於難,被砍伐殆盡。“荒碑欹蔓草,石馬臥幽宮”,往日恢弘大氣的明皇陵已沒有了當年的風采,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當然明皇陵儘管如今殘破不堪,但其見證了整個王朝的興衰,歷史意義重大。因此高鐵京滬線才會為其繞路,並且多增加了2.3億元的修建成本。連高鐵都為之繞路,其因此也被稱為“惹不起”的明皇陵。

安徽小縣城裡有個“惹不起”的古墓,高鐵為其多花2.3億繞道

如今經過修整,明皇陵已經成為鳳陽當地著名的旅遊景區。儘管沒了昔日風采,但每當風雨來臨之際,斷垣殘壁、蒼松翠柏、滿山野草卻構成了一幅生動形象的水墨畫,令人稱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