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天水籍紅軍烈士後人》:“爺爺,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尋找天水籍紅軍烈士王樹亞的後人》追蹤報道:

“爺爺,您安息吧,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記者 餘碧波

86年前,26歲的天水籍紅軍師長王樹亞為了民族的復興,灑下最後一滴熱血。86年後,他的後人終於找到了長眠於撫州烈士陵園的王樹亞,進行了一場遲到86年的祭奠。

“爺爺,您安息吧,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4月10日,王樹亞烈士的孫女王蕊琴說。

《寻找天水籍红军烈士后人》:“爷爷,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王樹亞烈士生前給家裡寄來的照片

遲到86年的祭奠

4月10日下午2時10分,王蕊琴和其他時間一樣,準時來到市第一人民醫院五樓耳鼻喉科上班,她熟練地穿上了白大褂、戴上了白帽子,耐心地接待著一個又一個病患,在空隙時間,她翻開寫有“王樹亞烈士家屬接待手冊”的小本子,思緒飄向了遠方。

《寻找天水籍红军烈士后人》:“爷爷,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王蕊琴在撫州烈士陵園祭奠爺爺

“86年,爺爺孤身一人躺在異地他鄉,沒有親人的陪伴是多麼的孤獨,我們這次遲到86年的祭奠,算是找到了爺爺,圓了四代人的夢。”年過半百的王蕊琴又一次眼圈發紅地說道。

3月初,當王蕊琴兄妹從新聞報道中得知爺爺長眠於撫州烈士陵園的消息後,就想去祭奠爺爺。

1931年寧都起義後,他們家就再也沒有爺爺王樹亞的消息,直到同鄉人帶回爺爺犧牲的噩耗,那年父親才4歲。就這樣,找到爺爺的墳陵成了一家四代人的執念。直到她的太爺爺去世之前,還在囑託家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兒子。解放後父親曾多次打探、多次投信查詢,但都石沉大海。直到1987年,父親因病去世,臨終時仍念念不忘打聽爺爺的消息。86年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線索。在尋找爺爺的漫漫長路中,他們是多麼茫然和無助。直到今年3月14日,撫州退役軍人事務局通過今日頭條發佈尋找王樹亞烈士後代的信息,他們才得到了爺爺安葬於撫州烈士陵園的消息。

“終於知道了您的下落,我們既開心又難過,開心的是終於知道了您的下落,難過的是您在86年前就已長眠於他鄉。”王蕊琴說,“3月中旬,我試著給撫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打電話,說了自己和烈士的關係,表達了想在這個清明節去祭奠爺爺,他們一聽非常高興,當即問我有沒有其他要求。”

3月30日,王蕊琴和大哥王日新、姐姐王升婷三人乘上了Z128次列車,坐了20多個小時的火車,歷經3000多里路,來到了遙遠的江西撫州,去圓86年的尋親夢。

“31日下午,我們到達撫州,一到車站,撫州市烈士陵園管理處萬華峰主任已經到出站口迎接我們,把我們帶到提前訂好的酒店後,他們的處長王建軍已在酒店等候我們。”王蕊琴說,他們去的時候正好是星期天,沒想到受到了這麼周到的接待,讓他們忘記了旅途的勞累和對陌生地方的焦慮,有種回家的感覺。

4月1日上午,在撫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鄒華及萬華峰的陪同下,王蕊琴三兄妹來到撫州市烈士陵園,在陵園門口的石板上,他們看到在第四、五次反圍剿中犧牲的眾多烈士的名字,爺爺王樹亞的名字也在其中。

“看到爺爺名字的那一剎那,身體彷彿被電擊了一下,全家人找了這麼多年,原來爺爺在這裡。”王蕊琴眼圈發紅地說,“然後我們沿著烈士陵園一直往前走,在通往園內的兩旁,有烈士的照片和簡介,由於爺爺一直沒有聯繫到後人,因此沒有爺爺的照片。”王蕊琴說,此前經過天水日報的報道後,撫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已把爺爺的照片在網上下載後放大,等他們祭掃時用。“大哥雙手捧的那張照片就是退役軍人事務局提前做好的,他們細心周到讓我們非常感動。”

《寻找天水籍红军烈士后人》:“爷爷,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王蕊琴三兄妹祭奠爺爺)

“爺爺,您的後人來看您了”

9時,莊嚴的祭奠儀式開始了,在撫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領導、撫州新聞媒體、200多名小學師生、眾多志願者的參與下,王蕊琴三兄妹緩緩來到爺爺的墓碑前,進行了遲到86年的祭奠。

“爺爺的墓碑在最前面一排倒數第二個位置,當我第一眼看到時,有一個聲音在我心裡吶喊,看見了、看見了,是他,是我們四代人牽掛的他!爺爺呀,太爺、父親牽掛的您,原來在這裡呀,他們有生之年夢想您回家,他們沒有等到。我的父親從接受遺命至今,三十二年過去了,我們今天能在這裡看到您,算是給先人有了交待。”王蕊琴說,當他們見到爺爺墓碑時,86年的等待好像終於有了結果一樣,兄妹三人爬在墓碑上痛哭起來,“想的是爺爺86年前為了人民的幸福獻出了生命,家中少了一個頂樑柱,安慰的是黨和國家沒有忘記您,您安息在這山青水秀、充滿陽光和愛的土地上,人們敬仰您,紀念您,成為中華民族的英雄,一座不朽的豐碑,一面永遠飄揚的旗幟,我們感到有您真驕傲。我們三兄妹流淚、哭訴,向您傾訴思念、遺憾,多想您能和我們一同回家……”

回憶起當時祭奠爺爺的情景時,王蕊琴依然淚流不止。

王蕊琴說,太爺爺只有父親一個孫子,讓太爺爺欣慰的是父親卻有8個孩子。

“您是從沒有見過我們幾個孫兒,甚至連父親您也沒有瞧上過幾眼,可是您像太陽一樣永遠都照耀著我們的生活。父親小的時候天一下雨,全家人圍坐在炕頭上,太爺爺就拿出您的照片,給父親講您的故事,父親眼裡都是甜蜜。父親成了家有了我們的時候,就常常拿出您的照片給我們講您的故事。照片中的您英俊儒雅、目光堅定。二奶奶告訴過我們,說您騎著一匹高大的馬回家,人精幹得很……無數次,我們在夢中夢見您哪!我們兄弟姐妹圍著您笑呀、跳呀,彷彿您就在我們身邊,從未曾離開。爺爺,您知道嗎,我們也都漸漸老了,再找不著您,我們都沒力氣了。爺爺,如今人人都過上了好日子,家家戶戶住的洋房子,出門都是開的車子。以前您騎馬幾個月才能從咱們甘谷大王村到這,現在我們坐火車一天就到了。您一定為我們開心吧!這就是您為之奮鬥甚至犧牲的理想生活吧……”

“爺爺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祭奠結束後,撫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還安排兄妹三人到宜黃縣黃陂戰役古戰場。

80多年前的戰火硝煙已漸行漸遠,這裡已是物是人非。

“站在當年黃陂戰役指揮部時,彷彿看到了爺爺的身影,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爺爺帶領戰士們與敵人激烈戰鬥的驚心動魄的場面……”王蕊琴說。

臨走前,王蕊琴的大哥王日新俯身捧起指揮部附近的一塊土磚,仔細地包了起了,作為爺爺的“遺物”,帶回家鄉,寄託哀思。

“爺爺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也是輝煌的,他得到了應得的榮譽,他的名字記在了共和國的歷史中,也記在了他熱愛的人民心中。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後代子孫。我要說,爺爺,您安息吧,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採訪結束時,王蕊琴說。

王樹亞烈士資料

王樹亞,又名王化民,1907年生,甘谷縣新興鎮(原渭陽鄉)大王村人。1926年投筆從戎,報考國民黨軍官學校,1928年畢業,在董振堂領導的第13師參加了策應北伐、豫西、皖北討蔣等重大戰役,很快被提升為排長、連長、副營長。1931年12月,參加由趙博生、董振堂領導的“寧都起義”,被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13軍,走上了真正的革命道路。1932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被任命為13軍38師營長,不久提升為團長。同年七月,被任命為中國工農紅軍第3軍39師師長,率部參加了水口、金溪、資溪等戰鬥,為保衛中央蘇區英勇奮戰。1933年初,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王樹亞在江西宣黃縣黃陂地區率部參加保衛中央蘇區和紅軍總部的戰鬥,英勇抗擊敵人,全殲敵52師,殲敵59師兩個主力團,取得了一次重大勝利。在奪取最後勝利的時刻,不幸胸部中彈,犧牲在保衛中央蘇區的戰場上,年僅26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