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堅守托起鄉村振興的幸福夢

對話人: 陳愈,女,本科畢業於湖南省委黨校經管專業。桃江縣修山鎮黨委書記,2009年8月從桃江縣房產局調至修山鎮工作,歷任副鎮長、委員副鎮長、鎮長、黨委書記。

十年堅守托起鄉村振興的幸福夢

2019年,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關鍵的一年,中國鄉村經濟的發展會有怎樣的契機?對億萬農民的生活發生怎樣深遠的影響?作為一線的鄉鎮幹部,如何把握契機,實現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確立的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深春季節,本報記者來到秀美小鎮——桃花江畔羞女山下的桃江縣修山鎮,對話該鎮黨委書記陳愈,探討鄉鎮經濟的發展思路,破解鄉鎮經濟發展中的困境,解讀如何因地制宜完成鄉村振興戰略,讓村民過上幸福生活。

規劃引領

確定鄉鎮經濟發展思路

記者:陳書記,您認為發展鄉鎮經濟的核心是什麼呢?

陳愈:我到鄉鎮工作了11個年頭,作為修山人你可能還有印象,十年前是典型的髒亂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常態。我過來工作時辦公室的牆壁烏黑,房間裡光線不好,我想在牆上刮一層308,沒有批准。還是我老公從工地上請來師傅幫忙把牆上刮白了一下。

記者:那也可見當時的經濟狀況了。

陳愈:是的,那時叫做“呷飯財政",連吃飯發工資也有很大的缺口。擔任鎮長之後,我就向黨委鄭重提出了一個城鎮發展的規劃。我個人認為,一個鄉鎮經濟的發展,規劃引領非常重要。

記者:這個規劃的內容是什麼呢?

陳愈:一個是政區定位和功能定位。另一個是確定文化旅遊、農業立鎮的經濟發展方向。

記者:能否請您具體談談當時的規劃和思考?

陳愈:我們修山坐擁綠水青山,為什麼不能化作金山銀山?而且,修山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上世紀三十年代黎錦輝先生的一首歌《桃花江是美人窩》讓桃江享譽海內外,眾所都知,桃花江的美女發源地正是羞女山。出於這些思考,制定了修山經濟發展思路和發展規劃。

記者:陳書記,這個規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是從什麼時候正式開始實施的?

陳愈:全面實施是在我擔任書記之後,和鎮委政府班子統一思想,在桃江十五個鄉鎮率先完成了農業興鎮、全域旅遊發展的整體規劃。

記者:陳書記,這個發展規劃的時間跨度是多少?

陳愈:我們把未來十年二十年的目標先定下來,每年實現一點目標。同時,結合中央的要求,我們提出了“黨建促發展、廉政聚人心、產業強基礎、規劃作引領”的工作思路。

有了思路和目標,縣委政府的支持,鎮村領導班子的齊心協力,經過幾年的努力,這個在燈下黑黑了二十年的鄉鎮,正在慢慢崛起成為一個具有文化內涵的特色秀美鄉鎮,但這還只是一個起步。

一散五統

融合共享增強農民獲得感

記者:陳書記,能否請您談談具體如何實施規劃和完成目標的?

陳愈:首先要對外樹形象。把破爛不堪的街道根據自有的特色進行了整體修整,將其打造成一個具有文化內涵的文化小鎮。鄉鎮經濟發展的關健,更多的是對產業的扶持。因為人民的安居樂業才是鄉鎮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

記者:陳書記,您認為產業扶持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陳愈:應該是在於更多地扶持本地的優秀傳統農業產品。使其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其應有的重要作用。為此我們通過調研和實踐,制訂了一個一散五統的管理模式發展合作社。

記者:一散五統具體是什麼內容?又有什麼特別之處?

陳愈:以前談到鄉鎮經濟的發展,我們總是說要做大做強。十年的鄉鎮經濟工作經驗,我發現很多時候不切實際地做大,對鄉鎮經濟的發展有害無益。比如蔬菜基地,絲瓜、辣椒、豆角、黃瓜等,到了成熟的時候,不及時採摘銷售,就會老掉甚至爛掉。而我們探素出來的一散五統的模式正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記者:這個聽起來很實用,很有創造性,能否請您詳細解讀一下?

陳愈:所謂“一散五統”模式,即分散生產,統一生產標準、統一無償供應生產物質、統一商標、統一包裝、統一市場運作。

分散生產就是合作社不租轉農民的土地,社員以土地入股,農民仍是原有土地的主人。生產出來的產品由農民自行保管,當有定單時,由組長通知農戶送到合作社。合作社節省了土地租金、大型機械資金、勞動力成本、倉儲成本、貸款利息等;對於社員來講,家庭勞動力得到充分利用,多勞多得。當遇洪澇旱災時,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也不存在土地糾分。

統一生產標準,入社社員必須嚴格按照合作社制定的種養標準生產,由組長負責監督檢查。統一無償供應生產物質,入社社員所需要的生產物質到合作社無償認領,農民只需按照合作社提供的標準做好自己的事宜就行。提高了社員生產生態產品的積極性,降低了農民生產風險。其生產成本主要在總體利潤和節省的成本及節省的貸款利息中消除。統一商標,合作社註冊商標為“洗耳溪”,做大做強自己的品牌。統一包裝,凡合作社的產品一律包裝銷售,按照不同農戶編號,生產農戶產品可追溯,對產品質量終身負責。統一市場運作,包括價格、市場佈局等。合作社按照高於同類產品30%-50%的價格與社員結算,合作社提取利潤的20%作風險基金,年終社員還可享受合作社紅利,農民獲得感顯著提升。

記者:陳書記,能否舉幾個例子?

陳愈:比如明燈山的生態米和印子粑粑。生態米現在能賣到18元一斤。生態米做成注入了文化元素的印子粑粑價值又提升三倍以上。

記者:這裡面文化元素的來源是什麼?

陳愈:當年孔子周遊列國時,在修山路遇楚狂人,做粑粑款待,其老婆突發奇想,將孔子的通關金印蓋在粑粑上,而成為印子粑粑。印子粑粑賣到了二塊四一個,每斤米產生的價值達到了54元。如今,明燈山村許多在外打工的人紛紛回鄉創業。無論是人文環境,還是村民的凝聚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記者:陳書記,您剛才講到了鄉鎮經濟發展的兩個核心項目是文化旅遊和農業產業,能否請您談談鄉村旅遊這個話題?

陳愈:

好的。簡單的講就是挖掘本土文化,激活內生動力。本土文化是一個地方重要的軟實力,更是地方展示歷史和形象的名片。我們深度挖掘修山得天獨厚的歷史、民俗、生態文化,將“桃花江是美人窩,美人窩在修山”的“美女文化”、“炎黃握手言和於修山”的“和文化”以及明燈山原生態的“農耕文化”,通過策劃和舉辦羞女湖音樂帳篷節、越野跑、明燈山印子粑粑文化節、筍王爭霸賽等活動,積極向外推介和營銷,讓厚重的傳統文化、本土文化,在新時代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和風采。

記者:請您談談未來鄉鎮經濟發展的一些思路。

陳愈:除了前面所說的對外樹形象,對內強素質,下面要做的是加強原動力形成良性循環軌道,形成自己的造血功能。拿我們修山鎮來說,經濟相對薄弱,光靠當地的良性循環速度過慢。所以必須理清思路,挖掘當地一些好的項目爭取中央資金和民營資本的進入。如今,在外的鄉友對家鄉的關愛關心不斷加強,主動回鄉和黨委政府對接,要求回鄉第二次創業的越來越多。但我們的定位是以文化、生態為主,不引進影響環保的大型企業。如今,對外的招商平臺也以搭建好,無論是經濟還是鄉風建設都呈現出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氣氛。我相信,有中央的鄉村振興的大環境,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一個個富足、文明、環保、美麗的特色小鎮將會呈現在我們面前。

採訪後記

作為一個經濟話題的欄目,如果沒有對鄉鎮經濟的瞭解,不僅是一個缺陷,更是一種失職。因為中國最多的還是農民,最大的還是鄉村。要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讓人民幸福”的宏偉目標,鄉鎮經濟的發展是個避不開的話題。而對鄉鎮經濟發展最有話語權的莫過於長期在一線工作的鄉鎮幹部。陳愈書記就是這樣一個人,她在修山工作了11年。這便是我要採訪她的緣起。但令我沒想到的是,採訪一個鄉鎮書記,比當時採訪柳思維院長時難多了。約了多次,但每次都因為緊急事情被推遲,終於在她那間有些簡樸的辦公室開始採訪時,又幾次被打斷。不是村民向她反映情況,就是上面來人檢查工作,或者鎮幹部彙報情況。她是真忙,在這樣的情形下,紮根在這裡工作了十年,熟悉了這裡的一草一木,每個村幹部,甚至小組長都能叫出名字,修山這個以髒亂差窮出名的偏遠小鎮,如今已在向文化秀美小鎮邁進。難怪幾次上面要調她走,都被當地的百姓和幹部留住了。“做幹部,和老百姓的認可比起來,上面表不表揚,沒那麼重要。”記者臨走時,陳愈書記的話一直響在耳邊。

融媒體記者 符嘉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