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棗品種有哪些?冬棗保鮮、採收方法、貯藏期管理

冬棗品種有哪些?常見冬棗品種主要有沾化冬棗、成武冬棗、薛城冬棗。沾化冬棗是目前品質最佳的稀有晚熟鮮食品種,也是當前生產推廣發展的主要冬棗品種,薛城冬棗是國內特晚熟鮮食品種,但由於果實品質差、有“核外核”現象、市場前景不好,因此不宜大面積推廣發展。

冬棗品種有哪些?冬棗保鮮、採收方法、貯藏期管理


一、冬棗保鮮流程圖

採前準備→採收、初分→冷庫預冷,分級貯藏包裝、銷售包裝→入庫→貯藏管理→清理→出庫→銷售運輸。

二、採前準備

主要針對有流動資金和冷藏或氣調設施的專業戶,在棗收穫前半個月要對製冷設備、電器裝置進行養護和檢修。首先對庫房進行清掃和消毒,然後對庫房進行預冷,準備充足的採收包裝用品,並對果園進行考察,確定收購地點和採收量。

庫房工具或容器消毒可用0.25%次氯酸鈣溶液浸泡或刷白,庫房可用15-20克/m³硫磺燻蒸24-48小時,或用1-2%福爾馬林、84消毒液、0.5%漂白粉等消毒劑噴灑牆面、地面。入庫前1周降溫至-1℃,並使其保持穩定。

冬棗品種有哪些?冬棗保鮮、採收方法、貯藏期管理


三、採收和初分

1、品種

冬棗品種除沾化冬棗外,還包括薛城冬棗、蒙陰雪棗、長樂冬棗等幾個品種,因產地和品種特性的差異,其貯藏壽命也存在差異,在採收時要注意區別,並根據具體情況掌握。一般晚熟品種較早熟品種耐貯,抗裂果品種、小果形品種或大果形中果肉較疏鬆的品種耐貯。

2、適時採收

棗的成熟度按皮色、肉質變化情況可劃分為白熟期、脆熟期和完熟期三個階段。

白熟期的果實果皮葉綠素大量減少,果肉呈綠白色或乳白色,果實重量不再增長,可溶性固形物高達25%,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

脆熟期的果實果皮由梗窪、果肩開始逐漸著色轉紅,此時期果實鮮豔,果肉呈綠白色或乳白色,果膠物質已由原果膠分解為果膠,使果肉質地變脆,汁液增多,此時食用品質極佳。

完熟期的果實含糖量達到最高值,果皮漸變為紫紅色,果柄和果實連接的端開始轉黃,果肉由原來的綠白色轉變為乳白色,近核處成為黃褐色,質地從近核處開始逐漸向外變軟,此時棗果已失去商品價值。

冬棗成熟期在10月5-15日前後,因此在採收時最好分期分批進行,保證入貯果實有均勻的成熟度,並在棗果脆熟期以前完成為宜,採摘工作宜在早晨或傍晚氣溫低時進行。

3、採收方法

採收方式最好是人工逐個帶果柄採摘,採收後應輕拿輕放,放入有軟襯墊的容器內。

4、初分和包裝

採收的冬棗要經過初分,挑出病蟲果、刺(壓)傷果、無果柄果、過熟果。長期保鮮用果要按果實成熟度分級,短期週轉用果可按大小分級。採摘包裝可採用小果籃,運輸包裝要用塑料週轉箱,紙箱等耐壓的包裝材料,為防失水可用塑料袋、塑料紙進行簡易包裝。

冬棗品種有哪些?冬棗保鮮、採收方法、貯藏期管理


四、預冷分級入庫

採摘的冬棗最好在24小時內降溫至0℃左右,這樣可以降低棗果溫度,釋放果實田間熱,抑制棗果呼吸強度和酶的活性,防止微生物生長,起到阻止果實衰老,延長貯藏期的作用。

預冷採用在冷庫中劃出一個預冷間(-1℃)或直接進入小型冷庫的方法進行,小冷庫每次入庫量控制在總庫容量的20%,使庫內溫度幅動不致過大,箱與箱之間擺放要有空隙,保證空氣流動,使果實降溫均勻徹底。當棗溫達到0℃時,可以用0.04毫米--0.06毫米厚的聚氯乙烯袋包裝,每袋1千克,袋上扎直徑5毫米的小孔8個,紮好口後冷藏。

採用氣調庫貯存的棗果,必須有一間專用預冷庫,待棗果品溫達到要求時,再放入調庫內。同時要嚴格檢驗入庫棗果,有腐爛和外傷者嚴禁帶入因為氣調庫檢查不便,一旦有腐爛果會影響整個庫內果實的貯存效果。

五、貯藏期管理

1、溫度

冷庫溫度應在0℃--2℃之間,安全溫度應控制在±1℃,庫溫上下波動不宜超過2℃,棗果品溫波動不大於0.5℃最為理想,在貯存過程中要保證庫內溫度均勻並且溫度設置穩定。

2、溼度

貯藏冬棗適宜溼度為90%--95%,採用保鮮袋包裝冬棗,袋內溫度一般可達到要求。在氣調庫里加溼,要採用自動加溼器,保溼效果好於人工加溼。

3、氣體條件

氣調保鮮庫貯藏冬棗較佳的氣體條件是:氧氣3%--5%,二氧化碳<2%。當庫內棗果由青果轉向半紅和全紅果時應開始銷售,選用冷藏車或保溫車運輸,保證棗果在冷鏈中運輸、銷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