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用兩年逆襲成“鍋王”,年賺超178億,為何卻著急“賣身”外企

鍋碗瓢盆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東西,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對這些東西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所以廚具越發多樣。它不僅在樣式上越來越多樣,同時在質量上也變得越來越嚴謹。而在家電行業,有很多家電巨頭都是靠著一個小小的家電發家的。

而說到家電行業巨頭,大家可能想到的是美的、海爾、格力等等。其實小編今天給大家說的是這樣一個公司,曾在24年前,它的創始人靠著一口鍋發家,並且每年的營收額高達100多億。之後,通過慢慢的拓展領域,終於成為了國內小型家電行業的龍頭企業。這家工廠就是中國製造的蘇泊爾,而它的創始人則是蘇增福。

曾用兩年逆襲成“鍋王”,年賺超178億,為何卻著急“賣身”外企

從推銷員做起,將配件廠做成業內龍頭企業

蘇增福出生在浙江的一個小山村,在19歲的時候,他選擇走出了山村去當兵,而一去就是8年的時間。蘇增福退役之後,在一家鄉鎮企業做起了推銷員,可是沒多長時間,蘇增福就覺得沒什麼發展前景,所以辭去了工作。

蘇增福在辭職之後,先後還做過農機廠的推銷員和廠長,之後,又擔任了玉環縣的壓力鍋配件廠的廠長。在擔任廠長期間,蘇增福靠著自己的努力,帶著員工一起把這一個小工廠,做成了當時國內配件廠的龍頭企業。

曾用兩年逆襲成“鍋王”,年賺超178億,為何卻著急“賣身”外企

後來,這家配件廠還變成了著名的瀋陽雙喜壓力鍋的配件廠。也因此,蘇增福的收入十分可觀。不過,他並不滿足於此,他又開始“折騰”。

拿300萬資金,讓配件廠轉型做貼牌鍋

蘇增福看著雙喜壓力鍋在市場上取得的良好銷售成績,十分羨慕。他開始不滿足於只為雙喜壓力鍋提供配件,經過大量的考慮,蘇增福做出了這樣一個決定——讓配件廠開始轉型,變成一個壓力鍋製造廠。

在蘇增福的努力下,配件廠拿出了300萬元的資金,開始了轉型之路。他們在配件廠建了一條壓力鍋的生產線。至此開始,配件廠逐漸成為了壓力鍋製造廠。

曾用兩年逆襲成“鍋王”,年賺超178億,為何卻著急“賣身”外企

不過為了穩妥起見,蘇增福並沒有一開始就建立獨立品牌,而是選擇了貼牌生產壓力鍋的方式,給自己生產的壓力鍋貼上了雙喜的牌子,以此來保證產品的銷售。

雖說這樣的方式十分保險,但也增加了很多的成本,蘇增福每年要給雙喜壓力鍋300萬元的商標使用費。蘇增福意識到這樣不是長久之計。

在90年代初的時候,蘇增福開始給產品的產地信息中增加了“玉環”二字,試圖逐漸從雙喜的品牌中獨立出來。

“玉環雙喜”取得好成績,“雙喜”商標使用權卻被收回

而這一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為蘇增福生產的壓力鍋自身質量過硬,性價比超高,所以“玉環雙喜”壓力鍋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之後,用了不到2年的時間,玉環雙喜壓力鍋的產量竟高達230萬口,比瀋陽雙喜生產的壓力鍋多出一倍多。

曾用兩年逆襲成“鍋王”,年賺超178億,為何卻著急“賣身”外企

不過這種做法很大程度上損害了瀋陽雙喜的利益。所以瀋陽雙喜壓力鍋收回了蘇增福的商標使用權。

這並沒有給蘇增福帶來太大影響,因為“玉環雙喜”壓力鍋在市場份額中所佔比重逐漸增多,所以在被停止使用商標的這一年,也就是1994年,蘇增福正式開始自立門戶,創建自己的獨立品牌,因而成立了蘇泊爾公司。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蘇泊爾開始重新生產壓力鍋,到1996年,蘇泊爾銷量高達400萬口,佔據了整個壓力鍋市場份額的40%。

創蘇泊爾後僅2年,打敗瀋陽雙喜,成新一代“鍋王”

而這時候,蘇泊爾才成立了僅僅兩年,就打敗了曾被稱“壓力鍋之王”的瀋陽雙喜,成為了新一代“鍋王”。蘇泊爾靠著壓力鍋打開了市場的知名度之後,並沒有停滯不前,而是趁熱打鐵,開始拓展其他產品。

曾用兩年逆襲成“鍋王”,年賺超178億,為何卻著急“賣身”外企

蘇泊爾不僅做壓力鍋,還涉及了家用電飯煲、炒鍋、不粘鍋等等。它開始瘋狂的擴張領域,不過蘇增福並沒有因此放棄產品的質量。而是為了追求更高的品質,不斷進行研發,改進產品質量。

終於,到2004年的時候,蘇泊爾以15億的營收額,成功登陸深交所。而經過多年的發展,到現在,蘇泊爾的市值高達597.78億元。根據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蘇泊爾在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78.5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75%。

而因為蘇泊爾的名氣越來越大,蘇泊爾也開始不斷擴張領域,據瞭解,在小型家電行業,蘇泊爾現在的規模已經相當於2個九陽和4個愛仕達。

在輝煌時候,卻“賣身”法國SEB

不過,當所有人都以為蘇泊爾會越走越輝煌的時候,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大家至今都十分不解。在2006年的時候,一直順風順水的蘇泊爾,突然宣佈跟法國的SEB合作,達成了收購計劃,雖然SEB是老企業,但是蘇泊爾此時的營收還是頂峰時期,一直到2011年,蘇泊爾大部分股份都已經歸於SEB名下。

曾用兩年逆襲成“鍋王”,年賺超178億,為何卻著急“賣身”外企

雖然誰也無法理解蘇增福的做法,但是不得不說蘇增福是十分厲害的。小編這樣認為,蘇增福能把一個代工廠轉型成為一個產品生產商,這不僅僅是從幕後到臺前的轉變,更是經營模式的巨大變化。

雖說蘇泊爾的發展有著天時地利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離不開蘇泊爾自身的努力。畢竟運氣來了也要有實力才能抓住。你覺得呢?快來評論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