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創業者,大多是優秀的產品經理

優秀的創業者,大多是優秀的產品經理

一起創業


優秀的創業者,大都是創造了優秀產品的產品經理,從小米的雷軍,360的周鴻禕,蘋果的喬布斯,以及“Papi醬”的姜逸磊。

產品的創新不一定要技術創新,因為技術創新的成本高,對於小企業來說,自然是不划算的,新的產品,除了技術創新,可以是用戶體驗的創新,還可以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產品說到底,是為用戶服務,要以用戶需要為中心,來定位產品的功能,任何商業模式,也都是根據用戶需要不斷反饋來逐步實現完善的。

在數據時代,產品的創新還要考慮大數據下的背景,未來,商業活動或許都少不了“在線化+網絡化協同+數據智能+產量的柔性化+客戶個性化”。

產品定位的到底是一種食物產品,還是定位於一種生活方式,這對後期的發展,會有很大的不同,客戶群不同,文化導向不同,可發展空間不同。

產品經理作為創業者,要有無畏的創新的精神,做產品,需要勇氣跟強大的內心,很多人對創新充滿恐懼。

附上原文經典語錄:enjoy

1.創新不一定是非得追求技術上的重大革命,把複雜的產品變得簡單的方便也是創新,將價格高昂的產品變得便宜甚至免費也是創新。很多時候,創新僅源於一非常小的細節,我稱之為“微創新”

2.創新可以分成三種形式:用戶體驗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發明。如今,互聯網行業的創新,多數集中於用戶體驗的創新,其次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將複雜的產品變簡單就是用戶體驗的創新,將收費變免費就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這兩種都比較適合初創公司。

3.實際上,能說清楚的商業模式,都是馬後炮式的總結,無論何種商業模式,它的起點一定來自用戶的痛點,是一種未被發現或滿足的需求。簡單來說,任何商業模式都源自企業對用戶需求和痛點的理解。

4.一種商業模式在探索,成長的過程中,大多數時候是由用戶引導著前進發展的。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用戶基數,模式不可能成立。

5.切身經歷告訴我,每往前走一步,擁有更多的資源和用戶後,就會看到更多的機會。實際上商業模式就是這樣不斷嘗試和調整出來的。商業模式是在用戶需求的引導下,創業者們不斷地打磨,探索出來的。

6.當我們確定了商業模式,接著就要從用戶服務,產品創新的維度加深,提高壁壘。擁有了較大的用戶基數之後,很多事情便會在移動互聯網的支付下成為可能。

7.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是試出來的,重點在於試錯的成本是否在你能夠接受的範圍內。先進行微創新,切不可押上全部身價。微創新不是山寨,也不是抄襲。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不斷地去做微小的改進,短期內看不見效果,但是點點滴滴的積累,最後就有可能改天換地。

8.事實上,幾乎所有的顛覆式創新一開始都是微創新,都是從一個微乎其微的點入手。

9.微創新其實是一種方法論,是從用戶需求出發,提升用戶體驗的一個思路,而不是閉門造車地研發某種跨時代技術,有時候,步子太大,更容易摔跤。微創新也要從剛需出發,然後才是體驗升級。

10.對於創業者,最重要的還是應該回歸創業的本質,去考慮如何將產品的核心功能做好,讓其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以及更大的價值,從而獲得超預期的用戶體驗,而不是盲目追求企業估值。

11.投資個關鍵要看創始人的胸懷,格局以及人品。在考察投資對象的時候,對於創業者有一個非常嚴格的要求: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和韌性。從開始創業到取得成功,過程漫長而痛苦。期間,創始人會經歷很多困難,要付出很多努力。在這個過程中,犯錯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失去鬥志和勇氣。要知道,企業家的本質就是一種無畏的勇氣。

喜歡就關注我的《金融小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