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你的關節!如何正確應對類風溼關節炎

類風溼關節炎(RA)是一種以慢性對稱性小關節病變為主的系統性自身免疫病,主要臨床症狀包括關節疼痛、腫脹、晨僵及關節功能受限等等。。目前認為本病發病原因與遺傳、感染、性激素水平、環境等因素相關。基本病理改變為慢性滑膜炎和血管翳,關節外表現則多與血管炎有關。類風溼關節炎中醫古籍文獻中常被描述為“痺證”,上世紀80年代初期確立了中醫“尪痺”的診斷名稱。

類風溼關節炎在各年齡中皆可發病,尤以25-50歲為好發年齡,未經治療的RA致殘率高,5-10年的致殘率可高達60%,並可伴隨關節外損害,累及心、肺、腎等多臟器、多系統,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患者應及時進行相關治療,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

誰動了你的關節!如何正確應對類風溼關節炎

診斷標準

根據1987年美國風溼病學學會分類標準,有晨僵、3個或3個以上關節區的關節炎、手關節炎、對稱性關節炎、類風溼結節、類風溼因子陽性、放射學改變中的4條或4條以上持續時間≥6周,並排除其他關節炎即可診斷為類風溼關節炎。

而根據2010年美國風溼病學學會/歐洲抗風溼聯盟分類標準,按受累關節、血清學檢查、急性期反應物、症狀持續時間等進行相應的積分,積分大於6分即可達到診斷標準。

誰動了你的關節!如何正確應對類風溼關節炎

中醫證候診斷方面,參照目前行業的公認標準,常見中醫證候包括風溼痺阻證、寒溼痺阻證、溼熱痺阻證、痰瘀痺阻證、瘀血阻絡證、氣血兩虛證、肝腎不足證和氣陰兩虛證等。具備以下主症一條,次症兩條,結合舌脈可作出診斷。

誰動了你的關節!如何正確應對類風溼關節炎

用藥方案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用藥方案可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與患者的疾病感受來調整用藥方案、用藥劑量和外科手術,以達到改善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為目的。

第一階段以中藥製劑(如麝香丸、風溼寒痛片昆明山海棠片等)、消炎止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雙氯酚酸鈉等)、維生素和氨基葡萄糖,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納等藥物。雖然以上藥物都可以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但仍未有藥物能徹底根治類風溼性關節炎。

誰動了你的關節!如何正確應對類風溼關節炎

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中治療無效或效果不明顯的時候進行,主要以關節鏡清理術切除或修整引起關節機械性障礙的軟骨碎片、半月板碎片以及骨贅,並通過術中大劑量關節灌洗,清除致滑膜炎的炎性因子。

誰動了你的關節!如何正確應對類風溼關節炎

第三階段當關節軟骨破壞較嚴重,

間隙嚴重狹窄時,建議進行人工關節表面置換術。人工關節是當代一個重要的一個研究課題,它的出現不僅為關節嚴重變形患者帶來了希望,同時也是一些外傷導致關節損害而不能正常行走患者的福音,只需要用外科手術把損壞的關節替換,患者就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復原來的關節活動,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大大提高,同時也為患者增強了治療的信心。

誰動了你的關節!如何正確應對類風溼關節炎

由於類風溼性關節炎屬於一種自身免疫疾病,它和系統性紅斑狼瘡一樣,只能通過藥物或其他方式來控制病情,而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臨床治療以控制關節炎症症狀、改善體徵,達到臨床緩解或降低疾病活動,延緩關節破壞,保持軀體功能,減少併發症,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