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藐視那些坎坷,讓美好的心境陪伴我們每一天

人生在世,喜怒哀樂皆有。當你心情不好時,在庭院花卉、草坪旁休息,在綠樹成蔭的大道上散步,在風景秀麗的幽靜的公園裡遊玩,往往心曠神怡,精神振奮,忘卻煩惱,消除疲勞。自然風光對人心理的積極作用,早已被古人所認識。唐詩曰:“清晨人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鍾磐音。”大自然能使人緩衝心理緊張,陶冶人的情操。當你來到大自然,欣賞著鬱鬱蔥蔥的樹,聽著各種鳥兒的嗚叫,你的內心是無比歡暢的。花草樹木雖然沒發一語,卻始終以含情脈脈之態,靜待人類邀約共舞。有機會的話,不妨在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去附近公園找一顆自己最喜歡的樹,好好地擁抱它一陣子。你會奇妙地發現,樹的心跳聲興奮極了,你更會詫異於大自然贈送給你的這份驚奇的感覺!無論是在沮喪、興奮時,還是在期待、幻想時,你都可以進入公園投人樹的懷抱,就像小時候趴在鄉間鐵軌上,猜測火車會在多久以後通過家門口似的。仔細傾聽,傾聽大樹物語點撥心情。當你與一棵棵品種不同、高低不等的樹木擁抱,傾聽它們的心聲後,你會驚奇地發現每棵樹興奮的迴音、心跳的頻率都是不一樣的。你將進一步發覺,真情擁抱這些善解人意的樹木後,世界在你眼中變得更美好了,而心情也開朗了許多。

讓我們藐視那些坎坷,讓美好的心境陪伴我們每一天


/<font>

“生活在別處”現在很流行,逃離自己現在生活的城市。例如人們看過一本浪漫的書以後興起的去法國普羅旺斯旅遊熱。《托斯卡納陽光下》也是一部讓人的心靈暫時逃離的由影-貸窖。茬照飾涫的弗朗西絲是美國的一位作家,因為離婚——曾經深愛過的人居然會如此猥瑣惡毒地傷害她、以及創作上也不如意,她來到意大利的托斯卡納地區旅行。一時衝動下她在當地買下了一棟房子,不過在以後的十年裡,她為這個英明的決定而感謝上帝。她重新裝修房子,學習烹製美食……在這般田園詩的生活中,雖然經過一些挫折愛情也最終來到了。影片改編自美國女作家的同名自傳體遊記小說,曾連續兩年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首,小說文字細膩優美,就像一幅水彩風景畫:“順著山谷方向望去,就可以看見亞平寧山脈,下雨或者光線變幻的時候,房子的正面就會變成金色、濃黃色和赭色……”我還喜歡老電影《上帝也瘋狂》,在大城市中被工作和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報社女編輯,選擇了去非洲當土著村莊裡的教師。電影充滿了一種非洲的野性美,還有美式的幽默。

讓我們藐視那些坎坷,讓美好的心境陪伴我們每一天


電視報道有一對年輕的法國夫婦,他們不住時髦的巴黎,而是願意住在自己位於法國南部的小農莊裡。那裡風景優美而寧靜。他們收養了好幾個不同族裔的孤兒。他們信奉環保主義,自己發電、並循環使用水。丈夫負責打理他們的羊群,妻子就用自家產的羊毛紡織,做成純天然羊毛披肩、襪子等產品,在互聯網上銷售,生意還不錯。各地都有人向他們郵購。他們在自家出產的產品上都繡上小小的特有標誌,聽起來很浪漫吧?在日本,有一種新生活方式正在興起,這種將一半時間用來與土地共處,從小規模的農業中獲取自給自足的食糧;另一半時間用來發揮自己獨特才能,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理想的生活方式,被稱作“半農半X”的生活方式.

日本作家鹽見直紀所寫的《半農半X的生活》,便是鼓勵人們順從自然、實踐天賦,在日本獲得了廣大的反響。鹽見直紀是“半農半X”生活的推手,他曾有一年時間完全失業,靠太太到附近老人院料理餐飲而維持家中的生活。在這段時間,他理解到鄉下才是最佳的思考空間,而偶爾離開充滿人群、物質與信息的地方,到缺乏這些東西的地方去,可以讓一直忽略的事物、看不見的東西,都變得鮮明起來“一直在追求和探索的東西,往往出乎意料地接近。”在中國港臺地區,返鄉潮、迴歸土地的潮流也一直被議論著。作家施寄青在她的《妖嬈美麗是阮的山》一書中指出。她不斷問自己到底要什麼?結果發現,名、利、救世主都無法讓她快樂起來。於是她選擇解放自己的方法,便是到農村找一塊地“墾荒”。

“半農半X”的概念更像是一種愛好與工作的協調,是一種半人世半出世,的生活哲學,一種減法時代的生活變奏器。生活本來就是如此,有快有慢,沒有人可以用同一種節奏消解它,雖然聽起來這更像是一種都市生活童話的範本,但不可否認的是,就在我們的身邊已經有越來越的人正在過著“半農半X”的都市田園生活。其實,迴歸田園深植於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中,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對田園的嚮往,催生了“半農半X”生活方式,而且相對於那些富裕階層的田園隱居夢想,這樣的方式更適合推而廣之。

讓我們藐視那些坎坷,讓美好的心境陪伴我們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