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慎行、少说多做,才能取信于人

慎言慎行、少说多做,才能取信于人

慎言慎行、少说多做,才能取信于人

与圣贤对话,与经典同行

三国时候的徐干在《中论》中说:“君子必贵其言,贵其言则尊其身,尊其身则重其道,重其道所以立其教。”

即人一定要看重自己的言行,自重言行才能得到自尊,得到自尊才能弘扬自己的道,阐明自己的教化自重是君子修身的准则,一言一行都要自重,一事一物都要自重,一时一刻都要自重。

有了自重才能要求别人尊重,有了自重才能免除侮辱、轻慢,才能立身于世,建功立业。

慎言慎行、少说多做,才能取信于人

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古代的君子,不会轻易出言,就是害怕招来出言之后却做不到的羞辱。君子和小人对于忠信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君子将忠信视为做人的根本,唯恐自己有一丝做得不足的地方,他们为了追求忠信,不惜抛弃所有的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而小人则不然,他们认识不到忠信对于人生的重大意义,也根本不在乎自己是否合忠信的要求。

慎言慎行、少说多做,才能取信于人

荀子说:“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言辞不信实,行为无常则,眼中只有利益,为了利益不惜背弃任何诺言,这就是小人。

可见,自重言行是一个君子必备的修养,是高尚人格的体现,任何不愿被归类为小人的人都应注意这一点。

此外,自重言行也是一个人安身的根本。不轻易出言,言出必当,这样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避免无妄之灾;言辞轻佻,浮夸无实的人一定会为自己的轻浮付出代价。

慎言慎行、少说多做,才能取信于人

孟子说:“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很多人习惯轻易发言、轻易承诺,说些不着边际、无中生有的话,就是觉得自己说了嘴上一时痛快,却不用承担什么责任。

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可笑的,无论谁都会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言辞付出代价。经常诽谤造谣的人,人人都会厌恶他,远离他,喜欢说空话大话的人,没人会相信他,都轻视他,这还是最轻微的责任。

至于那些随使答应别人、忽悠别人而不去兑现的人,那些进谗言陷害别人,没事惹事讥讽别人的人,要付出的代价就更加巨大了。

慎言慎行、少说多做,才能取信于人

明人刘基在《郁离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一个渔夫闻声赶来,商人急忙大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教我,我愿意拿出一百两黄金报答!”渔夫听后,将他敦上了船。

但到了对岸以后,商人却翻脸不认账了,他只拿出了十两金子给渔夫。渔夫责怪他不守信用,商人说:“你成天风吹雨淋的只怕一两银子都要攒好多天,如今我给你十两金子就不错了。你一生划船都賺不到这个钱,难道还不满足吗?”渔夫无奈,只得怏怏而去。

说来也巧,几天以后商人返回时又遇上了风浪,他掉进水中,挣扎着呼救。有人听到了想要去救援,那个曾经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被淹死了。

慎言慎行、少说多做,才能取信于人

轻易做出承诺,做了承诺又不兑现,最后连命都丢掉了,这就是说前不考虑,说后不践行,轻视自己言辞的结果。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但如果不恰当地使用,它就会变成伤人的利器,变成自己取祸的根源。试看我们身边的那些争吵打架,有多少是因为口舌引起的。

本来相交甚好的朋友,因为做出了不能兑现的诺言而反目;一个桌子上吃饭的好友,因为一两句不恰当的言论面大打出手;本来毫不相识的路人,因为几句不礼貌的话语而互殴。

慎言慎行、少说多做,才能取信于人

古人云“言多必失”、“勿多言。多言多败”,都是告试人们要自重言行。子贡喜欢品评他人,孔子就用“赐也贤乎?夫我则不暇”来告诫他;子张询问为官之道,孔子就用“多间疑,慎言其余”来劝诫他。

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为官治民,人都要慎言慎行、少说多做,如此才能取信于人,才能树立自己的威望。

慎言慎行、少说多做,才能取信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