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這個全省最小的行政村,將面臨怎樣的“命運”

2019-04-12 11:17 | 首席記者 夏盈瑜 通訊員 沙默

瑞安这个全省最小的行政村,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近日,東山街道冬瓜嶼村14名戶代表在街道會議室逐一投票,村規模調整方案獲得全票通過。總共46名村民,總面積27萬多平方米、約420畝,四面靠海——這樣一個全省最小行政村終於要成為歷史了。冬瓜嶼村黨支部書記林光榮說,接下來該村將和北龍島上的漁業村、農業村合併為北龍村,新村人口達1600多人。

冬瓜嶼村位於北龍島和北麂島之間的一個小島上,從市區到冬瓜嶼村,沒有專門的航線,如果想過去,要先乘坐交通船到北龍島,再坐漁民的小船,約40分鐘才能上島。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冬瓜嶼村村民就相繼離開這座小島。林光榮說,島上的生活非常“原始”,沒有水電、沒有田,沒有像樣的碼頭,村民生活枯燥,連買米都要去市區。冬瓜嶼雖是海上孤島,但地勢較矮,海水形成迴旋,海鮮常成群結隊遊過。島上家家戶戶從事漁業生產,“一網下去,鯧魚、烏賊、螃蟹什麼海鮮都有。”林光榮回憶,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對新捕獲的海產品進行加工,然後等待收購商上島來收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洞頭、樂清、平陽等地數千人上島打漁謀生,場面蔚為壯觀。

島上還有一座燈塔,建於1909年,村民們相傳是英國人建造的,這座燈塔作為國際航標,如今依然為來往船隻提供護航照明,塔上的燈光設備已改用電瓶和太陽能充電,每當太陽下山,燈就會自動亮起來。每個季度,溫州航管部門會派專人前來檢修、勘察。

眼下的冬瓜嶼村早已是一個空村,從2000年開始,最後一個村民也離開了小島,島上只留下用黃土和石塊壘成的民房。這些年來,離島的村民分散定居在瑞安東山、飛雲、錦湖等地,其中不少人合夥購置了大漁船,繼續從事漁業生產。“我們不是沒想過,讓冬瓜嶼村發展起來,比如建碼頭、造路,發展近海養殖業和外海捕撈業等。”林光榮說,小島太偏僻、太小了,不通水電,也沒有沙灘等旅遊資源,曾有幾波來島考察的人,考慮到建設成本,最後都搖搖頭,覺得投入不划算。不過,林光榮和部分村民,每年還會有一兩次回到冬瓜嶼島。“雖然島很小,生活枯燥,但畢竟是老家,在艱難的歲月,小島養活了100多村民和數千外鄉人。”他說。隨著瑞安市啟動行政村規模優化調整工作,新組建的北龍村也將實現村資產全面融合,並啟動新發展規劃,計劃投入數千萬元發展休閒旅遊業。對於曾經的冬瓜嶼村村民來說,這讓他們看到了家鄉振興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