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遇冷? 月關:去蕪存菁、優勝劣態 好作品仍然是香餑餑

作者|李婭

最近,古裝奇幻探案劇《大宋北斗司》正在愛奇藝熱播,由徐可、代露娃、張雨劍、黃燦燦等領銜主演。劇中“北斗司”作為北宋時神秘機構, 直接聽命於皇帝,負責偵破世間離奇案件。成員皆以北斗諸星為代號,他們不僅各自都有絕技異能,還掌握著當時神奇先進的技術。

在主人公一路勘破案件、打怪升級的過程中,少年們經歷生死離別、愛恨情仇,學會成長和珍惜。劇情跌宕起伏,牽動人心,“妖狐、神仙、閃電人,西湖蛇妖,酆都鬼行,諸般異狀”,觀眾也總驚歎於其詭譎的想象,巧妙的設計。而這離不開編劇月關的深厚功力和獨到匠心。

IP遇冷? 月關:去蕪存菁、優勝劣態 好作品仍然是香餑餑

作為“網絡歷史小說第一人”,月關憑藉第一部作品《回到明朝當王爺》,包攬了當時起點年度月票總冠軍、最佳原創作者、最佳原創作品三大獎項。而後在小說創作的路上越走越遠,先後創作了《步步生蓮》、《錦衣夜行》、《醉枕江山》、《夜天子》等歷史類作品,以背景考據嚴謹、故事情節精巧、人物描摹深刻的特點廣受讀者喜愛,所著作品長期佔據各大圖書榜單。

IP遇冷? 月關:去蕪存菁、優勝劣態 好作品仍然是香餑餑

在IP高熱不下、全產業鏈式開發盛行的這幾年,月關的多部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如已經上線的有《回到明朝當王爺之楊凌傳》;2018年廣受好評的《夜天子》,在豆瓣獲得了7.6的評分;還有影視劇《步步生蓮》和《錦衣夜行》也馬上會與觀眾見面。正在熱播的《大宋北斗司》和以往不同的是,月關先是作為原創編劇,而後又出版了同名書籍,同樣獲得粉絲非常高的關注。

此次烹小鮮對月關進行專訪,聊聊他這些年的創作經驗,對IP影視化以及全產業鏈的發展的看法。

IP是粉絲風向標 借勢起碼是安全的

《大宋北斗司》目前已經更新到30集,四個天賦異稟、身懷絕技的少年,一起同心協力、攻破連環燒腦奇案,劇情已經進入到白熱化,從中能夠看出“四大名捕”的影子,但這版風格要更“年輕化”,加入了更多喜感和現代化元素,如“素顏才是王道”的臺詞、“通過三個月考核的試用期”的設定等,都與觀眾的現實生活無縫對接。

IP遇冷? 月關:去蕪存菁、優勝劣態 好作品仍然是香餑餑

說起這部劇的創作,月關表示:“2016年下半年,耀客傳媒的朋友聯繫到我,提了基本的需求。我考慮之後,創作了這個劇本。在創作的過程中,既考慮到了人物和人設的新意,但又不過於跳脫,因為過於玄異會有審查、製作、觀眾的接受等各種難度。”

這種既考慮劇情的吸引力,又考慮影視項目落地的創作思路與月關多次影視劇改編的經歷不無關係。

月關的作品可以說是最早進行IP改編嘗試的一批。他坦言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版權是在2008年售出的,那個時候還沒有“IP”這個定義,單單就叫“改編權”,後來到了2009年初,市場多了一些變化,部分作品的影視、遊戲版權逐漸受到關注,開始有了“跨界合作”。

2017年月關就有13部作品被授權進行影視改編,其中就包括《夜天子》、《步步生蓮》。尤其2018年月關擔任編劇的《夜天子》,上線僅一天半播放量就破億,粉絲評價“忠於原著,實地取景,非常值得看”。還在還有很多粉絲都在月關微博“好人月關”下面催更,希望能儘快看到《夜天子2》的出版。

IP遇冷? 月關:去蕪存菁、優勝劣態 好作品仍然是香餑餑

月關可以說是趕上了網絡文學IP的爆發年。泛娛樂產業的發展,讓人們想要挖掘產品的長尾價值,而且網絡文學經過多年的發揮,儲備了非常多優秀的內容,據《2018網絡文學發展報告》指出,截至2018年6月,網絡文學用戶規模超4億,佔網民總量50%以上。從最初的網文IP 改編電視劇或者電影,到後來的網絡劇、網絡大電影等,網文IP已成為影視劇本的最大來源。

月關認為:“所謂IP,就是已經有了一定影響力的作品。有影響力,說明這個故事有相當一部分讀者喜歡。而這個讀者可以視作觀眾中的一個抽樣。在讀者當中有相當多的人喜歡的故事,一般來說可以說明它能在幾乎同樣比例的觀眾中取得成功。

這是它的積極意義,至少在選擇階段,因為它的IP影響,製作方的選擇不再是僅僅依靠幾個內容人員自己的判斷,在試錯上會安全很多。”

在開發策略上,網絡IP一般會通過調研及大數據積累來確定受眾的喜好及相關行為偏好,而且原著作者擔任編劇或監製,關注原著粉絲聲音。在《回到明朝當王爺》改編過程中,月關就曾發帖徵求粉絲的意見。

IP遇冷? 月關:去蕪存菁、優勝劣態 好作品仍然是香餑餑

多重身份轉化 不是演員的作家不是好編劇

除了寫小說、當編劇之外,小編髮現在《大宋北斗司》中,月關友情客串了一個武功很高明的出家人,並在25集出場,網友評論“沒想到月關老師盤的一手好串”、“客串也會上癮,月關老師下次要扮什麼角色,非常期待。”。

IP遇冷? 月關:去蕪存菁、優勝劣態 好作品仍然是香餑餑

其實,這不是月關的第一次跨界當演員。此前,他在《夜天子》中客串了一個貪官;《回到明朝當王爺前傳》中客串了一個瘋狂科學家;在迪麗熱巴參演的電影《傲嬌與偏見》中則客串了月關自己——一個網絡作家等等。

作家、編劇、演員,多元身份間切換,帶給月關更廣闊的創作空間,也給了他不一樣的視角去看待角色以及自己的創作。

他回憶當時在《大宋北斗司》客串時的情景:“當時我穿著袈裟上了妝,卸妝困難,所以拍攝間隙也不好脫去,而當時那個炎熱,我只好背靠大殿背面那個大門,風從門縫裡出來,那涼意應該只是相對的吧,仍然讓我感覺到了極度的涼爽。我只是客串而已,其他演員可想而知,由此我更加體諒演員的不了易,而在片場親自看到如何去呈現我寫出的畫面,確實也對我大有幫助,我會在接下來的創作中更清楚該如何呈現。”

而且此次在《大宋北斗司》中,他第一次在沒有原著基礎上進行創作。說起與對原著進行影視化改編不一樣之處。月關表示:“原創劇本的優勢在於,我們從一開始設計出發,就是完全遵循影視劇製作的需求,不必有原著這樣一個框子來限制我們的發揮;而改編則進行切割、篩選、組合,將不適合影視化的部分摘除,將同質化部分進行合併,再按照影視化需求進行再加工”。兩種不一樣的身份需要遵循不一樣的創作方法,但相同的是需要考慮影視化呈現的可能。

不拘泥於固定類型 有價值的內容是流動的

最近月關開始嘗試現實主義題材的小說,《極道六十秒》開始連載,講述一群年輕消防戰士的烈火青春。同時女頻小說《狐狸的本命年法則》上線,兩部作品與之前歷史小說分屬完全不同的類型。

IP遇冷? 月關:去蕪存菁、優勝劣態 好作品仍然是香餑餑

說起之所以在創作上進行新嘗試的原因,月關表示:“我一向‘不安份’,之前寫小說,就已經嘗試過玄幻、仙俠、都市、歷史等類型,不想對自己進行簡單複製,我喜歡挑戰。”

而從影視上來看,今年3月出臺的“限古令”讓影視圈人心惶惶,雖然政策還沒明確,但對古裝劇集的波及仍然不小。當問及其還未上映的劇集《步步生蓮》和《錦衣夜行》是否受到影響,其創作方向的改編,與大環境對古裝市場的不看好是否有關係時,月關表示:“限古而非禁古。作為傳統文化繼承與保護最完整、最具延續性的古老國家,古裝劇擁有巨大市場,是不可能被禁的。限古主要限的是宮鬥與權謀,所以我的項目受影響不大。”

IP遇冷? 月關:去蕪存菁、優勝劣態 好作品仍然是香餑餑

而且他認為,文學IP的改編方向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味去跟風只會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就拿現在的市場來說,女頻向IP更容易成功。而女頻向IP呢,從十多年前《金枝欲孽》大火,大量女頻向作品跟風成功,把它營造成了市場主流,培養了大批觀眾。

不過,女頻作品經過十多年的發掘,原有的模式也快挖掘光了。改走女頻爽文路線人擋殺人佛擋殺佛,幾千年歷史文化沒給她接地土壤,所以,它會成功一部兩部,但多了必然完蛋,無法延續像以前的女頻IP一樣長達十餘年的旺盛生命力。

以社會焦點話題來營造吸睛點,是另一個新辦法,如《都挺好》的成功。但它很容易觸及“高壓線”,同樣是一部兩部可以大獲成功,一旦形成群體效應,必然會以極快的速度造成審美疲勞,或者觸碰“高壓線”,遭到管制與引導,它也是不可能像之前十多年的女頻劇一樣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月關認為,我們這種人為劃分男頻女頻的行為,不會太過持久,未來的發展道路會是全頻,迴歸到一部劇,全家都能坐下來欣賞的氛圍中。

對於整個網絡文學的發展,月關的認識也非常冷靜:“我不認為任何一種文學形式可以長青,網絡文學已經度過了發展最快的黃金時段,接下來是‘自我調整、去蕪存菁、高原上行走’的階段。高速發展期普惠的紅利我認為要吃完了,之後會進入‘強者更強、弱者淘汰’的階段了,這個時候文學IP也會隨之有所改變。”

不是IP失靈了 是你把希望只寄於IP

在IP劇獲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伴隨著爭議,尤其在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IP改編在市場和口碑上都未達到預期的情況下,IP唱衰更是席捲了整個文創行業。原著粉對劇集不符合設定、情景失真等吐槽,以及普通觀眾對製作粗糙、劇情拖沓的不滿,讓IP+流量明星製造爆款的模式遭到質疑。

月關老師認為,所謂大IP,其最大意義是減少了試錯環節的風險,而不必盲目相信它的粉絲量能夠轉化多少並反哺影視劇,影視劇本身才是最大的放大器,它的演員、它的導演、它的製作,才是保障一部劇成功的關鍵,如果忽視了這些環節,就算是一個好的故事也能蒙塵。

一般來說,網絡文學IP改編撲街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IP選擇錯誤。月關老師回憶到:“曾經有一年,某公司發了九宮格,頒佈要製作的九部網絡IP,當時看到,就跟朋友天使奧斯卡講:要撲一半。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作為網絡作家,又涉及了劇本創作,我們瞭解其中的一些製作知識,我們知道從根兒上來說,這其中有一半的書是沒法改的,改則必撲。我們剛聊了沒幾句,再一刷朋友圈,我看到了另一位好友《餘罪》的作者常書欣發的朋友圈,他轉發了原九宮格,只寫了三個字‘撲一半’,跟我的看法完全一致。”

那什麼樣的作品適合改編呢。

月關認為適合影視改編的東西需要有鮮明的人物,情節跌宕起伏的故事,符合這兩點的作品就容易成功,而不是取決於它在網上的名次,或者偏重於類型元素髮揮的作品,比如打怪升級,比如以高度重複的情節反覆抑揚設爽。

IP遇冷? 月關:去蕪存菁、優勝劣態 好作品仍然是香餑餑

趟過了選擇IP的第一關,是不是就意味著成功了?也不見得,後續製作環節任何一環不認真,敷衍了事,亦或是方向錯誤,觀眾都不會買賬,這也是很多原著改編遭到原著粉抵制的原因。

IP 最大的作用是減少選擇內容階段的試錯概率,它不再只憑製作人或責編幾個人的經驗去確定這個內容是否好,而是以廣大讀者的反饋做參考。把一部劇成功與否完全寄望於IP,這樣的製作怎麼可能成功?

因此,月關認為,不是IP失靈,是你把成功的希望只寄託於IP,把投入還不算是投資最大的一環當成了整部劇成功與否的唯一關鍵,你就該失敗。

文學IP全產業鏈亟待完善 未來還有很多可能

文學IP與影視等其他文化產業能結合才叫IP,不然它的作用就只限於網文圈,看榜單成績就行了,不必判斷它是IP與否。

近期,我們注意到《夜天子》有聲書也在喜馬拉雅上線了,拓寬作品的獲取途徑,網絡文學IP的產業聯動不僅僅在影視方向。

月關老師介紹說:“全產業合作、全IP開發,是可以令作品的各個宣傳渠道相互影響的,不過實際上,我們現在作品在網上、出版、有聲、遊戲、動漫,影視等各個環節的合作,大部分只是把這些版權都銷售了出去而已,它們能產生的影響只是客觀上必然產生的影響,還遠未達到這些環節的相互協作、配合。

因為購買這些版權的公司大都並非一家,所以很難談得上他們從開發、製作、宣發等環節相互溝通、配合,相互影響,同步宣傳的作用,IP全產業鏈開發,我認為目前還只是一個概念,還沒有哪一部作品,真的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全產業鏈開發。”

在有一定IP內容儲備的情況下,產業聯動、跨界傳播成為發揮IP價值的途徑。從最初的小說到躍然屏幕的電視劇,再到身臨其境的手遊,網文IP通過影遊聯動實現了內容二級跳模式,而要讓IP改編打通縱向產業鏈,實現電影、音樂、動漫等多領域、跨平臺的商業擴展,我們可能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