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喂的“毒藥”,我一喝就是23年!

父母喂的“毒藥”,我一喝就是23年!

父母喂的“毒藥”,我一喝就是23年!

父母喂的“毒藥”,我一喝就是23年!

父母喂的“毒藥”,我一喝就是23年!

父母喂的“毒藥”,我一喝就是23年!

就在前兩天和朋友小白約在一家咖啡館聊近況,那會鄰桌有一位年輕的媽媽拿著一本繪本在給一個四五歲的孩子聲情並茂的講故事,服務員端上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小寶貝立馬禮貌的道了一身謝謝。

那位母親滿眼的柔光,小孩笑臉兮兮的模樣,讓我和小白驚呼:"這個寶貝家教也太好了吧!“

說到家教,小白突然一臉無奈的說:“小的時候父母的一些教育方式,我沒覺得不妥,現在回想起來真讓我汗顏。

比如小時候媽媽會用假裝生病假裝去世的方式教會我父母也會離開,遇到突然的事怎麼反應。然而作為學齡前兒童當時我直接嚇得快暈過去。真不知道我媽那會是怎麼想的!總之是我我肯定不會這樣教育我的孩子。”

聽完我苦笑不得,想起小時候我媽喜歡打麻將,在我小學的時候,我每週最開心的事情就是週五晚上能和爸媽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可是我有一個沉迷於麻將無法自拔的老媽,幾乎每週都要去搓上幾圈,甚至有時候我會帶著哭腔攔著門讓我媽多陪陪我,可是我媽依然會從我家後院爬牆出去。

事情到如今,我依然不能理解,陪伴孩子的重要性難道遠遠不及打麻將的愉悅感?

父母喂的“毒藥”,我一喝就是23年!

父母喂的“毒藥”,我一喝就是23年!

很多時候孩子真正的起跑線就是父母的教育觀念。你長大後,有沒有覺得小時候父母的一些行為或者方式特別是不合適?今天我們一課採訪了一些小夥伴,來聊聊大家童年裡喝的一些“毒藥”。

父母喂的“毒藥”,我一喝就是23年!

@彭先甲

六歲的時候吧。我爸給我做了一個全封閉的小木匣子只留一個小孔,剛好可以塞進一枚硬幣,給我當存錢罐。

後來每天的零花錢如數全塞進去了,哪怕是五毛錢也捨不得花,每天放學回家都會搖一搖越來越沉的木盒子,開心得不得了,幻想著存滿了以後這些錢該怎麼花。

可以買個一直都想要的陀螺、四驅的賽車、或者同學手裡那個羨慕已久溜溜球。

就在我的存錢罐快裝滿的時候,那天一回家,赫然看到這個木盒子被砸了個稀巴爛。我哭著跑去問我爸,他說你媽在最近擺了個水果攤,需要零錢,懂事點,以後再還給你。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攢過錢。給多少花多少。

@匿名用戶

我有個姐姐,媽媽生下我後,奶奶一看又是女孩很生氣,當時就說這個孩子不要了,後來我就被送到了外婆家。

具體多大的時候去的外婆家他們沒說過我也沒問了。一直到快要上小學了才被接回來,其實我是很不情願回來的,跟爸媽和姐姐太陌生了,這可能也是一直以來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吧。

畢竟那麼小年齡從一個朝夕相處的人和環境裡突然去到一個陌生的人和環境裡,還記得當時是媽媽騎自行車把我綁在後座上帶回去的。

記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家人圍在飯桌旁吃飯的時候,那時還是剛上小學吧,我平時就很少說話飯桌上一般不說,爸爸吃著飯說著說著就看向我似笑非笑的問將來長大了管不管我媽,問過幾次吧,每次我都很尷尬。

當然也是給他肯定的回答,每次被問到都感覺好侷促,那種感覺20多年過去了還是能想起來。

童年的那些不快的經歷讓自己特別沒有歸屬感,極度缺乏安全感,對人缺乏信任。父母有做的不好的地方,生活也要繼續下去,懷念我最愛的外婆外公,願他們在天堂一切安好。

父母喂的“毒藥”,我一喝就是23年!

@匿名用戶

喜歡在外人面前說我犯的錯,然後告訴他們,他是怎麼罰我的。還喜歡在外人面前把我使喚地團團轉,以表現在他的教育下我是多麼的乖巧。

總而言之就是,把我的尊嚴踩在腳底下以鞏固他的權威。

我21了,他依然如此,他以後照舊會是如此。在他心中,自己的權威是第一位,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你問她敢不聽我話嗎?”“就算以後結婚生了孩子了,她也得聽我的!”諸如此類。

之前家裡親戚給介紹了個工作,不是特別喜歡,指著鼻子罵:“我看你以後能有什麼出息!過年你也不要回來了!”

現在,我寧願在外邊找個三千的工作,租個兩千的房子,也不想回家看他臉色,每次打電話過來我基本不接。說實話,雖然看起來沒什麼,但真的對我心裡傷害很大。

父母喂的“毒藥”,我一喝就是23年!

都說母親的好情緒,父母的大格局是孩子一生的財富,這一點我深以為然,

很多時候孩子真正的起跑線就是父母的教育觀念。

很多父母從小對孩子的否定,對孩子的控制慾,導致了孩子一生的自卑與敏感。很多時候父母想讓我們按照他們所想的樣子生活,這隱藏背後的事情,是大人貪婪的控制慾。

認為小孩什麼都不懂的父母,注意不到孩子的敏感和脆弱。

有位女生說,自己的媽媽過年過節的時候,總喜歡當著眾多親戚的面拉住她:“你過來,給叔叔嬸嬸們講講你那件糗事。”

她被迫一遍遍重複自己最丟人的經歷,換來親戚們的哈哈大笑。

她私下裡央求媽媽別說了,卻被訓斥“小孩子,怎麼那麼好面子。”

很多時候,小孩子不是不懂,只是不太會表達。嬰兒是沒有自我意識的。在成長成幼兒的過程中,大人曾是唯一的權威。多希望家長別濫用這種權威。

父母需要不斷的吸收營養,內化於心,規範行為,潛移默化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只有成長型的父母才能培育出更優秀的孩子。

父母喂的“毒藥”,我一喝就是23年!

父母喂的“毒藥”,我一喝就是23年!

去年央視一組紀錄片《鏡子》火了,總共3集,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直擊當下家庭教育中的親子衝突、情感困境。

這部紀錄片讓所謂的“問題少年”說出心聲:父母更需要改造。

國內實用心理學泰斗張國維博士曾說過同樣的話: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一個“問題”孩子背後,通常會有一個問題家庭。

“沒有一個家長不愛孩子,但因為愛的理念扭曲、愛的能力缺乏、愛的方式錯誤,硬生生把愛變成傷害。”

真正優秀的父母是不會阻撓我們貪玩的心和對這個世界的好奇,但是,安全第一。這總是他們口頭最常見的一句話。在這之前,你必須學會保護自己。

真正能改變孩子的,不是控制我們,也不是否定我們,而是讓我們認識到,我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讓樹成樹,讓花成花,讓我們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父母喂的“毒藥”,我一喝就是23年!

*作者簡介:一課大純,既能踩著平底鞋去深山支教,也能挎著Burberry去北歐看展,追求人格獨立的文藝女青年,轉載請在後臺聯系。一課(ID:bestyike),畢業生的理想島,這裡集結了一群不愛將就的年輕人,專注職業成長和技能提升,讓一部分人先成長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