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變化,才是不變的生存法則

我們無論是向內的自我探索,還是向外的世界探尋,你都會相遇那些神奇的悖論謎題——

(續四)不變的變化

接受變化,才是不變的生存法則

* 無論富貴貧窮,人都有固執的自尊;不確定的,只是人對自尊需求的高低、對面子維護的方式嬗變。

* 如果你是富人,儘可以---大大方方的低調;如果你是窮人,也可以---小心翼翼的大方。這是善待“自尊”的境界。

* 變是生長的,不變是死寂的。不過呢,不變是變的生機,變是不變的結果;變、不變,最終還是一對糾纏不清的同卵姊妹。

* 四季氣候究竟是恆常還是無常,說不清。人們已常常領路到錯亂又奔放的時節:即便在春天,仍能感受肆意的寒風、遇見飄雪的冬景;進了冬天,反倒是穩定的春暖融融。換喻精神(追逐)的節奏,人們亦時常相遇奇異的感受:孤寂的夏日,空虛的秋天,躁鬱的冬日,紊亂的春天。

接受變化,才是不變的生存法則

* 人這一生,如果仍在追逐早期的夢想,那這個夢很不靠譜,因為人不能一直在早期。人的記憶也不準確、不牢固,因為現實所能憶起的過去,是攜帶了變異的、現實想法的過去。正所謂“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之道理。

* 問題是,人們總自以為是的在追尋什麼,卻並不知為什麼要追尋,那總也停不下來的“夢想”?

* 問題的存在,或許是世界的本質;問題的多樣變化,或許是永恆的真理。

* 我因Marcus Aurelius的妙言“行動的阻礙會促成行動,擋在路中間的最後成為道路”,而產生了一想法:“問題”才是所有悖論題的原出處。因為人的存在,使這世界本無問題,又無處不是問題。有人害怕它,有人喜歡它,有人制造它,有人解決它,而問題的命運是註定在每個人的行動中的。

* 也因為“行動的阻礙會促成行動,擋在路中間的最後成為道路”這句妙言,我還有了省思:行動是阻礙,往往指我們內心的恐懼,擋在路中間的往往是我們內心的渴望。即,任何恐懼都會阻礙行動,任何渴望都會成為我們追求的新目標。

接受變化,才是不變的生存法則

* 原來,那些有成就有幸福感的人,始終有著一種能力,是善於把阻礙變成道路的人。那些說的比唱得好聽的人,也有一種不變的功能,就是變著花樣地折騰他人、苦惱自己。

* 人不自知的,是他這一生究竟為何而生,又想去何處?人們彷彿很明確的人生目的,其實那只是我們永遠無法確定的神秘之地。

* 人或清晰或茫然自己是誰,但有一點可確認:人心變化莫測。所以,人與世界若能穩定、從容地相處下去,你唯有接受變化,才是不變的生存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