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驚心!這招讓投資者20年損失逾千億!

打擊非法期貨一直在行動,但非法期貨交易勢頭也一直很猖獗。近兩年,儘管非法期貨交易騙局不斷被曝光,但還是有很多投資者依然深陷於不法平臺和喊單老師營造的高利潤假象裡而不自知,直到最後血本無歸,才知道被騙,從而走上漫漫維權路。

触目惊心!这招让投资者20年损失逾千亿!

透過這一次次慘痛的教訓,市場其實一直在警醒投資者:辨別不法分子的騙局、樹立正確投資觀、掌握必備的期貨投資知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是每一個個人投資者的必修課。

“零門檻炒期貨”背後竟是騙局 ,近50萬投資額何時能追回?

隨著A股市場和期貨市場逐漸火爆,騙子們又開始頻頻現身網上平臺,“大師”們也開始活絡起來。近日,據媒體報道,來自安徽的汪先生在所謂“大師”的推薦下,在某網上期貨交易平臺開戶後,幾天內虧掉了近50萬元人民幣。

據汪先生回憶稱,自己決定在網上炒期貨是源於最初在微信上認識了一個暱稱為“大聖”的所謂“炒股大師”,在與這位“大師”逐步建立信任後,便在其引導下在一個名為黑石投資交易系統的平臺和另一個名為博思金融的平臺上分別開了戶。

而讓汪先生沒想到的是,從進入非法交易的騙局到自己的近50萬投資額消失,只經歷了短短几天的時間。

触目惊心!这招让投资者20年损失逾千亿!

在這幾天內,汪先生按照“炒股大師”的指示,先後通過第三方渠道向上述平臺轉入資金,但幾乎每次投資都發生了虧損。直到投入的48萬元全部虧光,汪先生這才醒悟過來自己應該是上當了。

但當汪先生知道上述期貨交易平臺是人為操縱的克隆平臺時,博思金融交易平臺已經無法打開,所謂的香港客服電話也無法打通,顯示是空號,自己的錢也已經無從找回。

汪先生隨即去銀行查了流水,但卻發現自己的錢根本沒有轉入所謂的黑石投資或者博思金融,而是轉入了與上述平臺毫無關聯的兩家公司:廣州聯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和廣西御笑捷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同時,記者經各方查證得知,博思金融所謂的澳洲公司地址竟是一間雜貨鋪,這種無中生有的虛假宣傳不知欺騙了多少境內投資者。

目前,汪先生已經向監管層遞交投訴信,希望監管層對第三方支付通道進行處罰,責令第三方支付機構幫助受害人追回經濟損失。

此外,據瞭解,2018年7月,汪先生已向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報案,公安機關對此也已立案調查。不過,由於案情複雜,辦案成本高,至今並無太多實質性進展,汪先生的錢什麼時候能追回來,仍是個未知數。

非法期貨交易平臺瘋狂騙錢,“投資老師”“期貨大師”不靠譜!

“在正規的期貨交易平臺上有投資門檻,在這些網站上炒沒有門檻。”汪先生說,自己最初同意開戶一方面是因為看中其沒有交易門檻,另一方面也是一時衝動,受了這個“炒股大師”的蠱惑。

據瞭解,絕大多數的非法期貨交易都是從前期平臺宣傳和後期老師指導兩方面套路投資者,從而使其深陷騙局。

從網絡上存在的一些所謂交易平臺來看,建信期貨研發部總經理肖維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這些非法期貨投資平臺並不是真正的期貨平臺,更多是民間組織的平臺,只是交易形式像期貨交易而已,為的就是吸引大量散戶進場,進行對賭交易。而這種現象在市場上是長期存在的,20年來,粗略估算這些非法交易平臺從市場投資者手中騙取的錢逾1000億元人民幣。

這些非法交易平臺為了吸引投資者,中國國際期貨投資經理李冰對記者說,每當股市行情和商品期貨行情火爆的時候,各類非法機構和行騙者都會摩拳擦掌,活躍在各個媒體平臺,宣稱老師,進行專業指導,甚至忽悠投資者讓其代為操作。在“小投入、高收益”的誘惑下,不少投資者心中難免抱有學習、發財、共贏的想法去參與這些非法交易。

但結果卻是,這些期貨交易平臺和所謂“老師”能夠指導投資者賺取高收益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投資者只會損失慘重。

触目惊心!这招让投资者20年损失逾千亿!

李冰表示,網絡上一些所謂的“投資諮詢公司”並不具備“交易者指導”“代客理財”的資質。一般來說,證券公司和期貨公司的分析師、投資顧問,在給相關的交易指導建議時,也不會通過QQ群、微信群,亦不會用一些蠱惑性、煽動性的語言吸引投資者跟隨。同時,正規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在出具相關的策略建議時,一般都會給出投資諮詢證書號,並且做出風險提示。

國都期貨首席風險官張瑩也表示,當前,合法正規的金融機構也是不被允許使用誇大、煽動性的詞語,虛假的陳述,只強調收益而不充分揭示風險等宣傳方式來開展投資推介活動的。

“而對於網絡交易平臺上活躍的那些所謂‘股神’、‘大佬’,都是不具備任何從業資格和投資諮詢資格的,也完全沒有任何交易指導的合法資質。”李冰表示,任何時候,能夠從事投資交易指導這種專業性極強的工作的人,僅限於正規證券公司、期貨公司裡擁有投資諮詢資格的從業人員。

讓非法期貨無所遁形,要走的路還很長

當前,要讓非法期貨無所遁形,對投資者、期貨公司和監管部門來說,路還需要一步一步走。

在張瑩看來,網絡上爆出的非法證券期貨的投資騙局,有些騙術並不高明,個人投資者需要具備基本的判斷力。“投資者應該意識到的是,每一項投資蘊含希望的同時也面臨風險,一旦選擇錯誤,誤入非法投資交易的陷阱,投資者將面臨經濟和精神損失的雙重傷害。因此,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定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謹慎選擇,提高風險意識和樹立理性投資理念是成為一名合格投資者的第一步。”

触目惊心!这招让投资者20年损失逾千亿!

李冰還表示,個人投資者也需要了解很多騙術的行騙方式,從而提高識別金融騙局的能力。

此外,厚石天成投資創始人投資總監侯延軍還對記者表示,在非法期貨平臺上受害的投資者其實也不乏博弈者,貪婪讓這些投資者失去理智,讓他們明知有詐也想要去博弈一番。所以,市場上的投資者一定不要貪婪,貪婪是投資的大忌。

對期貨公司來說,李冰認為,期貨公司在投研團隊的建設上要從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強從業人員的合規意識,要強調“資格”和“合規”。對於沒有取得投資諮詢資格的從業人員來說,不得對投資者給出任何投資建議。即使擁有投資諮詢資格的從業人員,也不能在未經公司授權的QQ群、微信群中肆意散佈未經公司合規審核的投資諮詢意見;二是提高投研隊伍的研發能力和產品能力,充分滿足投資者的需求,幫助投資者對市場和交易做出較為專業的判斷和操作;三是要加強投資者教育,期貨公司在做投研服務的同時要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讓合規、合法的意識深入人心,避免更多投資者上當受騙。

作為期貨公司的投研人員,國都期貨研究所總監羅玉認為,投研人員除應當具有相應從業資格之外,還要做到堅持給出客觀、獨立的判斷,堅持自己的思維模型,既不人云亦云,也不偏信所謂“內幕消息”。

触目惊心!这招让投资者20年损失逾千亿!

從監管層面思考,肖維表示,探究非法期貨現象頻頻出現的根源,核心就在於監管漏洞的存在,首先這些非法交易平臺不受證監會監管,同時,其他行政部門又無法對其實施有效監管,因此其才能為所欲為、肆意欺騙投資者。要打擊這些非法平臺,更多的是需要監管部門聯合其它相關行政機關共同發力。

作者:楊美;來源:期貨日報;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