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飽暖思淫慾”,它的下一句更有道理,揭露了人性

中國有很多諺語、成語、俗語,不僅有道理,而且通俗易懂,接地氣,包含著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和哲思。其中有很多話流傳度非常廣,幾乎所有中國人都朗朗上口,寫文章或者和別人闡述觀點的時候就會用到。有一種情況,原本應該是兩句話,但是其中一句膾炙人口,另一句卻鮮為人知。比如“刻鵠不成尚類鶩”和“畫虎不成反類犬”;再比如“鰥夫屋頂炊煙少”和“寡婦門前是非多”。

很多人知道“飽暖思淫慾”,它的下一句更有道理,揭露了人性

今天小編要講的是“飽暖思淫慾”的上一句。相信“飽暖思淫慾”大家都知道,也很好理解。人一吃飽了,喝足了,滿足基本的生存條件,有些原始而又狂野的思想就容易蠢蠢欲動,想一些小編也不太好描述的行為。總之大家理解了就行。

很多人知道“飽暖思淫慾”,它的下一句更有道理,揭露了人性

當然了,“飽暖思淫慾”也不是適用於任何情況的金科玉律,每個人的思想道德觀念都是不一樣的。在《管子》中就有一句:“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文明建立在物質基礎上。人們吃飽穿暖,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文明。小編並不是說所謂的“淫慾”就是不知榮辱,不過在古代人的思想中,這種行為顯然不好擺到檯面上來。

很多人知道“飽暖思淫慾”,它的下一句更有道理,揭露了人性

“飽暖思淫慾”放到現代就更不適用了。大部分現代人可以保證最基本的吃穿問題,不過未必就“思淫慾”,還有更高的追求和理想。而且現代人的娛樂方式比古代要豐富多了,有更多的選擇。所以“飽暖思淫慾”只適用於某些時代的某些人。

很多人知道“飽暖思淫慾”,它的下一句更有道理,揭露了人性

“飽暖思淫慾”還有下一句,說得也很有道理,可惜鮮為人知。這句話就是“飢寒起盜心。”它的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人受到飢餓和寒冷的威脅,就很難顧及到什麼道德準則,容易升起偷竊、掠奪的想法。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個人,往大了說也適用於一個群體。

很多人知道“飽暖思淫慾”,它的下一句更有道理,揭露了人性

比如說古代的西漢和匈奴。兩國之間一個非常大的區別就是,一個是農耕文明,土地裡刨食;一個是遊牧文明,逐水草而居住。農耕文明相對比較穩定,遊牧文明一旦遇到什麼大的天災,就容易失去生活保障,從而進行掠奪。當然了,掠奪的目的雖然是為了生存,但是這種行徑本質上還是罪惡的,不論原因和目的,只不過“飢寒起盜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這種行為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