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多年後發現,原來學習一般的同學好多都當了老師,大家怎麼看這個現象?

在路上的老秦人


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大部分不願意當老師,願意當老師的也不會去一般的中小學,而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又當不了老師,所以就會出現題主說的,學校裡面的大部分老師在上學的時候學習成績都比較一般。

從讀書階段,再到教書階段,接觸到的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不僅在學習上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並且對於自己的人生期望也比較高。

而目前老師的薪資待遇普遍比較低,社會地位也一般,中考和高考又是以分數定成敗,學習成績比較好就意味著選擇機會會更多,既然有更更多的選擇機會,學霸自然就會優先選擇那些容易就業,社會地位比較高,薪資待遇比較好的專業,比如像工商管理、經濟學之類的專業。

之前看過一份統計,全國各地的狀元選擇最多的專業就是工商管理,緊接著是經濟學,然後是電子信息類的專業,基本沒有狀元選擇師範類專業。

而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要麼是整體成績一般,要麼是有些科目特別好,而有些科目也存在“瘸腿”現象,在高考的時總成績一般都不會太高,可供選擇的專業範圍和院校自然就比較少。

既然沒有更好的選擇,那麼老師這個職業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大部分學生看來,雖然老師的工資不太高,但是工作比較穩定,大部分中小學招聘的門檻也不太高,如果是師範類院校畢業,即便是家裡沒有“關係”,最差也能去縣城或者鎮上的學校當老師。

另外一方面師範類的院校,分佈比較廣,除了教育部直屬的211/985師範類院校之外,每個省份都有師範院校,甚至很多地級市都有師範院校,成績好的可以讀985/211師範院校,成績中上的可以選擇省屬重點師範院校,成績一般的可以選擇普通二本師範院校。只要高考成績能達到二本以上,總有一個師範院校適合你。

當然,也有一小部分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在填報志願時會選擇師範專業,或者在大學畢業以後從事老師工作,不過這些老師主要是集中在省會城市、北上廣深等經濟發達地區的重點中小學中。

上面是南開大學教師招聘信息公示,被錄用的老師中也有很多是名校碩士、博士。

另外,北京四中裡面的老師大部分也都是學霸,還有一部分是海歸博士,這些老師在上學期間,學習肯定一直都是比較優秀的。

在買東西時,“一分價錢一分貨”,同樣在教師招聘時,也是這樣。如果學校一般,老師的工資也一般,吸引來的老師自然也會比較一般。

您是怎麼看待這種現象的呢?


升學與考試


我們高中一個班七八十人,我在班級排名十來名。高考時我的分數高出二本線四十分左右,上的本地比較好的師範學校。畢業後,擠破了頭,考上招教,成為一名正式老師。

等正式上班,發現身邊的同事基本都是三本、專科,甚至有一部分老師不是普通高中畢業,而是職業高中畢業然後考的專科。

但是這並不影響她們的教學水平,有很多老師教學成績好,教學方法得當,和學生家長關係都不錯。


願人人都善良


什麼叫學習一般的同學?我所遇到的教師,大多數都是讀書時偏科嚴重的,也許高考吃虧,但他所教的那一科,在他讀書時,一般都是很拔尖的,只是由於偏科而造成他總分上不去,考不上理想的學校。就拿我自己來說,我現在所教的這一科,在我讀書時一直是全年級前三名,班上第一名,常年當科代表,而當年高考,政治考的太差了,因為,那時政治是考的死記硬背,我們班政治考的特別好的,多數都是其他科差的一塌糊塗的,而自己又不太懂事,所以,當時就有些瞧不起政治,覺得那是靠死記硬背學的,我就搞歸納總結,結果考試時,這科成績就拖了後腿,總分上吃了很大的虧。工作後,聊起這事,發現有很多同事都是這樣的,偏科嚴重,高考時,總分吃虧;再和一些考上好學校的人聊,發現他們單科成績並不如我們,就是總分高,所以,我不承認他們比我們優秀。你的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好吃好做好學


前陣子想去考個教師資格證,諮詢高中同學,她是一所中學的政治老師,她說我不是師範類學校畢業的,還是考小學好一些,小學的要求低很多,中學的基本都是要求師範類學校畢業的。我父母家隔壁有個大姐中專畢業,因為她普通話說得比較好看通過老鄉介紹,她不是本地的,進了我們當地一所小學做老師,就是因為普通話說得好,學校就特別重用她………

我想說什麼呢,就是國家要重視教育,更應該從教師著手,為什麼中學一定要師範類畢業的人才,有很多人是畢業之後才想從事教師行業,他也是在大學經過系統的學科學習難道不能傳道授業解惑嗎?還有小學教育那麼關鍵,為什麼對於教師的要求就要比中學低那麼多…


路銳銳


我是農村小學老師,根據我周圍的現象和我本人的認識來回答這個問題。

學習中等的學生當老師這是一個不爭的現象。我1998年上師範,當時學校裡的學生男女比例大概為1:3。且90%的學生都是從農村出來的。以後的師範分數逐年降低,中等生考師範學校,成為老師是一個不爭的現象。

這種現象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有教師的收入比較低的原因。導致學習好的同學會考一些前景更好的學校再擇業。

也許聽你的意思是想說老師素質下降了。當然當老師應該有門檻的,而且不能太低。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近些年一些高素質高學歷的學生當老師後,眼高手低,不研究學生,不學習老教師。其教學和管理水平反而一塌糊塗!

教師這個行業並不要求有多高的學歷。

而要求你入行以帶一顆謙虛的心認真的去學習。去研究。


一介民衣觀天下


這個也不好講,因為能不能做一個合格的老師,不僅僅是光看大學期間的專業成績,還要看你的基本道德素養,普通話質量,板書怎樣,和人溝通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啦……當年大學畢業那會兒,我的專業成績在班上數一數二,英語6級,自學英語本科(我讀的是師專院校)所有課程全過,但我就沒信心去做一名教師,因為我黑板字一塌糊塗,普通話一般,講話又太快,我的絕大部分同學現在都是奮鬥在縣城一線的老教師了,年紀越大,越羨慕他們,沒辦法了👐……


雲淡風輕2965


我成績不是一般,是較差。我現在教書教得挺好。那些比我學習成績好的工作也沒見有多少比我幹得好的。人生是長跑,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跑到什麼路上。有機遇的原因,也有個人的追求。人是一個複雜的軟硬件系統,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每一個瞬間都可能徹底改變你的一身。我上學的時候很少認真學習,教書的時候超愛學習。開新課程的時候,備課到夜裡11點是常態。幹人事的時候,偶爾加班到凌晨三點。有的人一輩子都不會努力,有的人卻會洗心革面。誰知道那些成績一般卻當了老師的人,曾經付出過多少努力。你只是在拿久遠的過去和他的當下在做比較。


亦非臺2018


其實吧,學習好不見得能當好老師,當年學習差的不見得就當不了好老師,尤其是老師這行,是與人打交道,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如果能把知識點深入淺出的講明白,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就是好老師,相反,雖然自己學問很高,但是講不出來,也不會管理學生,那麼肯定當不了好老師。所以老師不是以他(她)的學問高地,學習能力高地決定的,個人認為管理是主因。我大學畢業做過幾年教師,深有體會,我沒有做成優秀教師(當然也不是差的),最終我覺得我做不了優秀教師,還是繼續深造,做了工程師,覺得輕鬆很多,所以評價一個人是否適合教師職業,不能以學習能力評價,要多方面考慮,尤其是管理學生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平凡201901


本人認為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對了一半又錯了一半。中學階段學習最好的人,特別是超級學霸級的人,都報考北大清華了,他們這一少部分人,大學畢業後大部分人卻都選擇了出國,這些人留在國內做教師工作的自然就少了。這些都是特例,卻給了大家一個錯覺,優秀的人才都不當老師。這也算是題主對了一半的理由。題主的錯誤是學習平平的去當了老師,這不是事實,難道學習平平的人能考上大學?特別是像我們八十年代初考大學的時候,學習平平絕對是考不上大學的,更不要說考上像北師大這類名校了。說他們學習平平只是相對於那兩三個超級學霸而言罷了。再說了,教師工作要求教師本人終身學習不斷提高,在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題主是用固化的眼光都看待教師的群體,對教師有刻板印象。


除倭者


你說情況確實普遍!我84年初中畢業,以農村中學年級第一也是周邊五鄉第一的成績差師範1.5分,落第。那時候,中專主要是師範都是錄取名額下到各縣的。縣裡發現不對啊,我縣把尖子生都在本縣內部競爭中送走了,將來高考全省競爭的時候,我縣都拿什麼去競爭呢?如是教育局規定各校前20名不允許考中專(師)。到我87年高中畢業保送湖師大也不願意去,因為那個時候教書匠沒地位,收入低啊!那時候教師奇缺,代課老師民辦流行,後來教師收入地位有所改進,但依然有限,很難吸引學霸報考,教師隊伍中很多代課民辦教師轉正的,你甚至可以看到當年學習成績稀爛的同志在當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