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恢復留級制,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吳霞體檢及AI教育


我個人是不支持全面恢復留級制度的。允許學生留級對少數人有好處,但對多數人來說是有害的,總的來說弊大於利。

少數人由於沒有及時珍惜學習時間,使得學習成績變差,一時趕不上同班同學。如果他們決定痛改前非發憤圖強,允許他們適當留級不僅有利於他們補習功課,對國家來說也是有好處的。當然,必須要求這部分人本身天分不錯,學習掉隊只是因為少不更事,沒有抓緊時間學習。如果允許他們留級,他們就有可能趕上來,甚至以後大有作為,對國家和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但是,對大多數成績不好的學生來說,他們本來學習就比較努力,學習成績不好是由於天賦限制。如果允許他們留級,也許他們的學習成績會好一些,但卻不能夠變得很好,實際上不過是痴長一歲而已,並不能夠真正的改變他們的命運。況且他們留級會佔用學校的資源,影響其它學生的學習環境,對其他學生很不公平。到頭來留級生不能夠變得優秀,沒有留級的一些學生成績又比不過他們,造成學校無法集中精力培養有天分的學生。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我們是不應該支持留級生制度的。

留級制度對多數人沒啥好處,總的說來弊大於利,所以不宜全面恢復。我認為,與其恢復留級生制度,不如把錢花在改善學校教育條件上,使更多的學生能夠有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這對學校和社會都是有益的。


記憶之鷹


先說說我去年教的一個學生吧!

去年他非常不聽話,經常玩手機,家長一氣之下把手機摔了。可他又沉迷於網吧,抽時間都去。上課老是遲到,課堂上昏昏欲睡,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學習成績更別提了。


面臨中考,家長心急如焚,可孩子像個沒事人。結果可想而知,中考慘敗,名落孫山。看到別的學生都去上重點高中,這孩子急了,可有什麼辦法呢?最後,好說歹說,學校同意他來複讀。結果,他給去年相比判若兩人。不但不再遲到,上課態度非常積極,學習成績突飛猛進。

通過這個實例,可以看出對於有些學生來說,留級可謂一次“救贖”,從此脫胎換骨,積極進取,實現華麗轉身。因此,我覺得恢復留級制利大於弊。


當然,恢復留級制對於有些不認真學習的學生也是一種“威懾”。學業不達標,禁止升級,這樣的話,有的學生就有壓力了。不像現在,有的學生即使考個位數,依然可以升級。於是,一路混下去,成績越來越差,對學生百害無一利。

不過,留級只是權宜之計。有的學生態度端正,目標明確,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了,留級還有作用,反之,也是浪費時間。因此,留級也是因人而異。關鍵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習慣,習慣好了,成績自然差不了。你說是嗎?歡迎留言,歡迎評論!


靜等花開2579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教一.二年級有十多年。發現有許多孩孑由於上學時才六歲,有些知識根本理解不了,但過個寒假,大一歲,再學就容易多了,孩孑輕鬆,老師省勁,成績也能很快提高,所以,我支持儘快迴歸原有的留級制,現在的不留級把一半孩孑推入了惡性循環。試想一下,蓋房底層不結實,二層也稀鬆,三四層時肯定難牢固,再高就倒了。孩孑學習也一樣的道理,基礎性差,上了高年級就難學好了,學不會就怕學,怕就不樂,不樂就受罪,就必不想學了。因此,留一級可能就會變成一名優生。望早日實行留級制。


用戶92865552401


恢復留級制,利大於弊!

本人是留級的受益者。我出生農村姐姐大我四歲,姐姐上小學後沒有人看我,就在6歲時插班上了2年級,到了初二才和姐分班,因上初中後更跟不上了,物理化學幾何腦袋一聽就炸,漢語拼音因沒上一年級也沒學好,當時我才十二三歲,咋辦?只有留級。

留級後,我補上了拼音,惡補數理化,最後不單考上了當時錄取率只有10%的重點高中,還考上了夢寐以求的軍校,成了家裡最早“吃皇糧”的一員。

回過頭來想:人生的玈途儘管是短暫的八、九十年,這是放在歷史長河裡比;如果單獨只看自己的一生,它也有大半個世紀,它又是相對的漫長。如何走好這漫長的人生路,我個人認為關鍵的是幾步:一是升學關,在初中和高中階段,要努力拼搏,不能輕易的放棄,不要這時踏上社會,一定要上大學;二婚姻觀,不要早戀,初高中階段你對人對社會的認知還太膚淺,到念大學時談對象比較合適,這一步邁好了,你的人生路就比較好走了。

綜上所述:留級能給很多人帶來走好人生之路的機會,希望正在茫然的你,抓住它!祝你好運!


平民超仁


在 90 年代,留級生多數都能夠提高學習成績,有的甚至達到中等成績以上。極個別的學生留級兩年都沒有進步。

自從取消留級生之後,三、四年級開始,就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成績始終在30 分以下。

如今的農村學校,初中已經沒幾個學生想讀書了,因為對英語、數學、物理、化學、地理幾乎一點兒也聽不懂!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取消留級生,是揠苗助長,不知道害了多少本來有希望提高學習成績的孩子!

我是教師,我有非常痛心的觀察!可是,我幫不了多少孩子!


simple6


說說我的親身經歷吧,我一共留過兩次級。第一次在初二,當時我讀的學校是當地較好的初中的普通班,但是排名只在10-20之間,是我老媽果斷讓我留級,因為本來成績就還行,再復讀的話,成績基本沒掉過前三,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自信!別覺得可笑,初中時候的學生,心理塑造其實很重要,我也是在長大成人之後,慢慢咀嚼出來的。可以說,初二的這次復讀,對性格塑造大於提高成績。第二次復讀在高三,其實高三我成績已經很差了。不過我高一高二底子還在,但是一直上網,談戀愛。導致沒心思學習,這裡不得不說,我有一個好母親,她在學習上沒幫我什麼,但是這兩次擅作主張的復讀真的對我整個人生都很重要,甚至比我的學業還重要。我母親決定讓我復讀,但是她只讓我復讀了半年,因為之前半年,她讓我在家玩了半年的電腦!呵呵,是不是不可思議?當你的朋友圈大部分都步入大學,你失去了交際,而且你體會不了他們在大學的快樂和苦惱,而你自己,只是每天玩遊戲,而且我母親每天給我準備零食,我一天差不多有10小時在家玩遊戲,久而久之,人頹廢了很多,但是再往後面,玩遊戲玩到你想吐你信嗎?當你沒有交際,滿懷對大學的渴望,以及撇開了遊戲的拉扯,半年的高質量復讀,還是讓我考了個不錯的成績。可以說,我母親真的很偉大,起碼她能做出這個決定,我相信她是想了又想的,她是我少不更事時的守護者,雖然沒有讓我多成功,但是起碼不讓我成為一個社會敗類。


俊羽張


恢復留級制度,一定利大於弊,不過,不能是簡單的恢復,而應該是加以條件限制,對於那些留級後有可能崛起的學生,給予留級待遇,而不是成績差就留級。

我有一個堂兄,當年讀初中時,畢業班不允許留級(當時其他年級是可以留級的),他當時報考中等師範,差了3分,落榜了。

那時候的中等師範學校,可以說是神一般的存在,只要上了師範,畢業國家包分配,幹部身份,跳出農門。而這一步跨不過去,只能是農民,在家務農。在當時,務農只能務農,沒有任何其他出路。

堂兄落榜後哭紅了眼,但毫無辦法,但是,事情很快有了轉機,學校老師找到了家裡,說可以讓堂兄留級復讀,還是應屆生。那時候的政策,往屆生是不能報名參考的。

於是堂兄去了學校,直到報名時才知道,自己的名字必須改,不過姓不該。那時候,堂兄一家都不知道,這是頂替了別人的學籍。

原來,那時候因為成績不好輟學的人很多,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就讓復讀學生頂替下一屆學生的學籍,成為應屆生。

這一次,堂兄如願以償上了中等師範,跳出了農門,後來自考拿到了專科本科學歷,晉升高級教師。而那些沒讀書務農的人,大多還是農民,快要到60歲的人,還得種田,面朝黃土背朝天。

堂兄雖然改了名字,但是得以留級復讀,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現在學校裡,很多孩子開竅比較遲,不懂得珍惜學習機會,有的孩子留級一年,也許就開竅了,成為一匹黑馬,在成才的道路上奔馳。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留級都會有這麼大的變化,有的學生再留級也沒用,那麼這樣的學生就不適合留級,留級對其就是一種傷害。

所以,我贊同設立留級制度,但不是簡單的恢復,能否留級,應該經過任課老師、學校分管領導和校長的評估後決定,確實有可能脫胎換骨的,才能批准留級。

對於筆者的意見,您有什麼看法?歡迎關注,留言,我們一起探討!


當代師說


雖然我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但是還是想說說大多數老師相反的觀點。我認為留級弊大於利,特別是對那些家庭條件差一點的孩子。

我讀小學時,小學三年級那年要留級。教我們數學的是校長,可能是因為這個數學老師太嚴肅了,所以聽他的課是處於一種全面緊張崩潰的狀態。可想而知,我那年留級了。眼巴巴地看著那些同班同學升級,我報名時還是三年級。我那時就想,為什麼我語文60分,數學59分,差120分一分就給我留級了?我當時是憤怒地背後罵校長,死心眼缺德———至今我還是討厭他的。

也是這一年,我姐都買好了去鄉鎮上初中的必備生活用品,箱子,飯盒等等。她讀小學五年級,那時還沒有六年級,平時她的成績都不錯。當時她的班主任認為她考上初中完全沒有問題,可是等升學結果出來時,她卻沒有考上初中,比她讀書差的也有考上的。這個打擊對她是沉重的,她很想去讀書,可是家庭經濟實在困難,沒法再讓一個孩子留級了。的確,這在現在看很荒唐,但那時是活脫脫的現實。她沒再去讀書了,12歲就開始去城裡打工。

打那時起,我就痛恨這種教育,特別是這種義務教育還設置留級制!這純粹就是一股噁心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的毒瘤,是讓一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實現學習夢的巨大障礙。為什麼現在經濟發達了還要讓教育倒退呢?我認為那就是一種倒退!

義務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所有孩子享受正常的國家規定的教育,設置留級就等於掐斷了一些孩子享受教育的權利。如果某些家長認為自家孩子有必要留級,我想你們有很多辦法留級,但不要把這種留級影響到別的不想留級的孩子。這不是參加高考,義務教育的成績很重要嗎?不見得!因為讀大學的孩子,九年義務教育成績不見得都很好,甚至有些成績很差的學生在高中才成績步步高昇。

還有就是,義務教育設置了留級,就會出現我們那時的情況:為了哪個小學畢業證(現在不要這個證),小學六年,有些人可能會讀十年———我們班有個每年都留級,讀了十年小學。我想問問,這種留級制度有多大利?利在哪?利在讓一個正常的孩子栽在小學,這是諷刺。所謂時不饒人,特別是讀書時代,晚一年,人生差距並不會更順利一年!

反對留級,支持普及高中,國家教育才會真正上檔次!

歡迎反駁。


人可笑鵬


絕對利大於弊,我孩子一年級剛入學的時候,留守在老家,一學期過去,可以說還沒有入門。每次回去輔導她時就是一直哭一直哭,無從下手。我就只能帶到自己身邊,從頭慢慢教,她會了一不分就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基礎有了,遇到難題也能提出自己的觀點,現在已經五年級了,學習基礎有了習慣也現成了,幾乎不用多操心了。

如果換成是我們大人,你不是程序員,讓你去看c語言書,你會是什麼心情。何況他們成天成年年都是這樣看天書。現在有不少潛能生,受到老師的教育啟發也想學習,可是基礎太差根本趕不上,最後也只能放棄。

希望政策早點落實,拯救拯救這些可憐的孩,給他們一個後悔的機會,阿門!


李拉登


我曾是鄉鎮教育管理成員,早在20年前就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反映情況,建議允許部分學困生留級,得到的答覆是不能違反國家政策,影響普九任務(在校坐足九年)的完成。鎮中心小學帶附近4個村小(教學點),這4村小學生讀完低或中年級就會併入中心小學,村小教學質量差,中心小學老師很有埋怨。開學後下校檢查時任課老師搬出並校插班生的試卷讓我看,語數卷真的幾分的有幾個,沒有超35分的。我只能說理解但是無奈。學生一入校就跟班上去,有的學生跟不上,最後成為旁聽生,老師教學只能立足中上生,儘量照顧學困生多少學點知識。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只是一句口號。普九前允許百分之幾的學困生留級,大部分學生能跟上來,成為合格的小學生、中學生的。後來就不行了,有的中學生沒達到小學畢業水平。小學升初中取消升學考試,初中校就按小六畢業成績來編班。迴歸正題,恢復留級制利大弊小。利大是讓一部分學困生復讀一年趕上來,弊是城市學位緊缺,更難實現小班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