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搞懂:范姜張達刺死張飛,難道張飛帳前沒有衛兵嗎?

導讀:本文約1450字,閱讀全文僅需3分鐘。

關於張飛之死,劉備早就有預料。張飛此人有個很大的毛病,那就是

虛偽的尊敬文人,而毫無顧忌的欺負武將。在他看來,劉備帳下除了他和關羽,其餘武將都是膿包廢物。因此,劉備曾經多次告誡他:“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意思就是說,你經常鞭撻部下,打完之後還讓他們侍立左右,早晚要受到禍害。

3分鐘搞懂:范姜張達刺死張飛,難道張飛帳前沒有衛兵嗎?

當閬中軍營都督送信給劉備時,劉備已經猜到了張飛的死,所以才說了那句很有爭議的話:噫!飛死矣。這句話暗含什麼意思呢?劉備是嘆息:馬上就要起兵為關羽報仇了,本打算任命你為先鋒,踏平東吳,你卻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真讓我失望呀!那麼張飛身為一郡之長,一軍之帥,難道沒有大帳衛士嗎?

張飛的死因,在《三國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劉備準備統兵七十五萬去討伐東吳,於是任命張飛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劉備統精兵出成都,張飛統兵出閬中,兩軍匯合於江州。

張飛報仇心切,遂下令讓部下三日內製辦白旗白甲,全軍披麻掛孝誓師伐吳。帳下末將範疆(題目中寫錯了)張達進諫說:時間太緊迫,三日內白旗白甲無法置辦齊備。張飛大怒,遂下令將兩人綁於書上,各鞭打了五十鞭子。

3分鐘搞懂:范姜張達刺死張飛,難道張飛帳前沒有衛兵嗎?


然後兩人心存報復之心,在張飛喝得酩酊大醉之時偷偷入賬,看到張飛圓瞪著雙眼,差點嚇得蹲到地上。等聽到張飛的鼾聲才知道張飛有睡覺睜眼睛的習慣,於是上前刺殺了張飛,隨後投奔了東吳。

這個思路其實挺好,但是有個漏洞,那就是張飛再笨,他帳前也一定有衛士,難道範疆張達進賬時,衛士不阻攔嗎?那麼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呢?正史上沒有寫,但是可以推斷一下。

一般情況下,率軍出征都有一個軍前會議。目的是統一意見,以達到上下一心。那麼張飛出徵前做了沒有,肯定有。但是達到效果沒有,從他自己遇刺來說,肯定是沒有。為什麼呢?

關羽之死是因為丟荊州,在所有武將看來,關羽失職在先,不值得同情。這是其一,其二是益州當時的大敵是曹操,曹操雖然退出了漢中,但是仍然雄踞關中而對漢中虎視眈眈,此刻捨棄防備最強大的敵人曹操而去和盟友孫權拼命,無疑於自尋死路。其三是當時漢中之戰剛剛結束,軍民頻繁參戰,將疲兵乏,需要休養生息。

3分鐘搞懂:范姜張達刺死張飛,難道張飛帳前沒有衛兵嗎?


所以說,劉備發動夷陵之戰,許多人是不同意的。諸葛亮以沉默表示不同意,趙雲直接上書不同意。從事祭酒也是當時益州的大儒秦宓也上書劉備,此刻不宜伐吳。但是劉備執意不聽,強行伐吳。

劉備這邊是這種情況,張飛那邊應該也差不多。

張飛出徵前,肯定也要和帳下大將商議是否出兵。而這些大將大多是益州將領,肯定有自己的打算。東吳水軍強大,如果想要取勝,不置辦和操練過硬的水軍根本不能取勝。但是劉備、張飛報仇心切,尤其是張飛,肯定是獨斷專行,強行出兵。於是有了下面的猜測,張飛的部下被策反了。為什麼這樣說呢?

兩軍之間相互策反其實很正常,劉備出發前先派了張良前去夷陵策反五溪蠻各部。而且劉備和孫權交戰前,數次通信交流。孫權對劉備要討伐東吳早就有準備,所以孫權派人去策反張飛的部下還是很有可能的。

3分鐘搞懂:范姜張達刺死張飛,難道張飛帳前沒有衛兵嗎?


從張飛的遇害情況來看,範疆、張達能夠輕鬆的入賬行刺,然後率眾投奔孫權。真實的情況應該是部下都不同意和東吳開戰,然後張飛要強行伐吳。於是孫權趁機進行策反,張飛部下串通一氣,反了張飛。因此,張飛的營前即使有衛士也沒有用,因為他已經失去部下的信任了。

多說一句,正史上刺死張飛的是範強、張達,而非演義中的範疆、張達。

張飛遇刺早就被劉備所猜中,只是讓人沒有料到的是張飛在劉備最需要他的時候死去,著實讓人可惜。根據當時的情況分析,張飛不能夠統一部下的意見,造成部下被孫權所策反,最後謀害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