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市嘉積鎮禮都文明生態村片區

瓊海市嘉積鎮禮都文明生態村片區

"三不一就"帆船成為了這裡的標誌性景觀。

瓊海市嘉積鎮禮都文明生態村片區

嘉積禮都文明生態片區是全國唯一的一個田野公園——瓊海市萬畝田野公園的核心區,萬畝田洋環繞著一個個美麗的村莊,乾淨整潔的村道、清澈見底的小河,宛如一條條玉帶,在這綠色的海洋裡蜿蜒穿行。

禮都村是瓊海市萬畝田野公園的核心區,位於瓊海市嘉積城區以東嘉博路5公里處,省級嘉博公路從村委會貫穿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行政區域面積16.2平方公里,包括11個村小組,總人口303戶1120人。

2013年以來,嘉積鎮按照"田園城市、幸福瓊海"戰略要求,始終堅持"不砍樹、不拆房、不佔田,就地城鎮化"原則,通過實施"環境提升"、"產業提升"、"素質提升"、"服務提升"四大工程將禮都文明生態區打造成生態環境優美、村容村貌整潔、產業特色鮮明、服務設施齊全、鄉土文化繁榮、農民生活幸福的農民家園、市民公園和遊客樂園。

瓊海市嘉積鎮禮都文明生態村片區

禮都村除了有醉人的田野風光,還有具特色的農家樂和休閒驛站。在龍壽洋龍舟廣場有一處"龍壽傳說"驛站,門口巨大的紫砂壺就用著萬泉河水給大家沏上等的好茶,而壺上"萬泉河水"四個字也是毛主席的筆跡。

禮都村的村道基本實現硬板化,主道兩旁安裝了路燈,家家建了戶廁、喝上了自來水,生活垃圾由鎮統一清運,建了9個汙水淨化處理池,統一對汙水進行生態化處理,門前屋後有私家菜地和花園,這裡的農民享受著城市人一般的生活品質。

瓊海市嘉積鎮禮都文明生態村片區

嘉積鴨

瓊海市嘉積鎮禮都文明生態村片區

雞屎藤

來到嘉積當然要來嘗一嘗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的加積鴨,皮脆、肉厚、骨軟、脂肪少、營養價值高,傳統做法是白切,清水煮之後,再蘸上酸醋、蒜泥、芝麻等做成的蘸料,別有風味。還有雞屎藤,雞屎藤可不是用雞屎做的!它其實是一種蔓藤類植物,將雞屎藤葉和浸泡過的大米碾成粉狀,掐成約小指大小似小蟲狀的粑仔。用水燒開後,下粑仔、薑絲、椰絲,再加適量紅糖,或是粑仔加入椰奶和冰塊,一碗類似清補涼的"椰奶雞屎藤粑仔"就做好了。雖然名字有些難聽,卻有清熱解毒、祛溼補血的功效哦!

瓊海市嘉積鎮禮都文明生態村片區

在品嚐美食過後,小夥子還可以帶上女友一起在公園騎行,累了就在龍舟廣場處坐一坐,品一品下午茶,聊一聊家常,一起欣賞田園風光。此番美景,城在園中、村在景中、人在畫中、好不浪漫~

禮都村還有成片的蓮藕基地、草莓基地、瓜菜基地等新型農業基地。節假日可帶上三兩個親朋好友,來這裡摘摘菜。除了採摘,你還可以種菜哦!園內還有私家菜地60畝,共600份地,供嚮往田園生活的城市居民來租賃種菜。自從有了私家菜地,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偷菜了!

瓊海市嘉積鎮禮都文明生態村片區

禮都村還建有書屋、文化室、籃球場、健身廣場、鄉村客廳等,20公里長的木棧道和自行車道等公益設施,鎮政府每年都在這裡舉辦"草莓採摘節"、"三月踏青·看瓊海"、"田野讀書節"、"荷花節"、"龍壽洋九月九歡樂會"和"康樂人家大舞會"等大型文化活動,豐富了群眾的精神生活。

據瞭解禮都村曾是瓊海重要的製陶中心,自清代乾隆年間起至上世紀八十年代,以燒製陶器為生的產業曾風靡村鎮。

這裡民風淳樸,村民熱情好客,恬淡豁達,有好民風之村、禮儀之村、重教育之村等特色村莊;有大棚瓜菜基地、蘭花基地、蓮花基地、草莓基地、私家菜地等農業基地;有咖啡廳、農家樂、農家旅館等服務業;有大客廳、農耕走廊、檳榔谷等休閒景點;有經典牌匾、田野回眸、芳草地等文化奇葩。

瓊海市嘉積鎮禮都文明生態村片區

近年來,在鎮委的扶持和引導下,禮都生態村片區的產業由單一的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轉變為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促進農旅融合發展的產業格局,把農民從原來的單純種植生產中解放出來,農民收入結構轉型升級,增加農民收入,帶動片區的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