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新:得數字經濟者得天下

钱志新:得数字经济者得天下 | 苏商智库

钱志新:得数字经济者得天下 | 苏商智库

2019全國兩會期間,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表示:“企業要和大學對接,大學要把企業引入,這樣發展才能保證產業的完整性。江蘇是一個製造業大省,在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上,同樣應該走在全國前列。”

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是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主體;高校,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加油站”,為企業提供了智力資源。

蘇商全媒體特策劃“蘇商智庫”欄目,建立蘇商與高校之間的連接,期望借江蘇“最強大腦”,給轉型升級中的蘇商帶來更多新的思考。

生於機會,死於變化,成於轉型。

江蘇經濟和江蘇企業該如何抓住數字經濟的發展機遇,在高質量發展中繼續保持前列?

江蘇省發改委原主任、蘇商會理事長、南京大學博導錢志新教授說,

得數據者得天下,江蘇企業家有個特點,就是隻要看清方向就會拼命去做。

1

兩大變革VS三次機遇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經歷了兩大變革。

第一大變革是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前三十年基本完成了這一變革。

第二大變革是黨的十九大提出,從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這一變革才剛剛開始,難度更大,深度也更深。

我們之前長期追求規模化生產,主要依靠原材料差價和人口紅利獲取規模經濟的最大效益。現在身處第二大變革,我們追求的不再是高產能,而是要提供價值,要轉而依靠科技創新,數字紅利已成為企業發展最大的紅利。

我很幸運生在這個時代,和江蘇經濟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兩次大變革都能參與其中。

上世紀八十年代從鄉鎮企業出發,到九十年代外向型經濟居全國第二位,再到2000年以後走向國際化,發展創新型經濟,江蘇在中國經濟發展上升期抓住了三次大的機遇,在第一個大變革中走在了前列。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是一個大的轉折點,傳統經濟搞不下去了。歷經八年探索,直到2016年G20杭州峰會,各國才終於達成共識:新一輪全球經濟發展的主導方向就是數字經濟。

那麼,江蘇能否抓住數字經濟的新機遇,在第二大變革中繼續走在前列?

江蘇產業基礎好,有明顯優勢,但也需要提高認識,好好研究數字經濟發展路徑。

2

換道VS換鞋

我們之前曾提出要通過轉型實現彎道超車,但是如果還在原來的道路上跑,即使通過改造換了雙新鞋,穿新鞋走老路也不可能實現超車

科技創新的著力點在發展數字經濟,江蘇必須要換一條道,把數字化作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動力。

目前江蘇在數字產業化方面做得不錯,但與這些城市比,江蘇在產業數字化方面滯後得很。這與我們的企業對數字經濟的認知水平有關,必須先解決這一問題,否則企業不可能有投入。然後才是機制、技術等問題。

生於機會,死於變化,成於轉型。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江蘇企業的現狀。

江蘇企業家有個特點,就是隻要看清方向就會拼命去做。在中國經濟發展第一個大變革階段,江蘇企業家看清了市場經濟發展路徑,努力取得了成功。

但進入第二大變革階段後,不少企業家的認知還停留在工業化初期的水平,有著嚴重的路徑依賴。因此,政府必須有規劃地大規模組織培訓,讓企業家們提高“數商”,跟上時代發展的脈搏。

當然,江蘇也有已經踏準數字經濟脈搏的企業,而且這些企業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仍獲得很好的效益,實現了指數級的發展。

作為工信部數字經濟示範企業,徐工通過三年轉型升級,利潤增加了3.5倍,發展速度加快了5倍,投入產出比高達1:5。這意味著它每投入一塊錢就產出五塊錢,而大多數企業現在產出只有四毛錢。

遺憾的是,這樣的企業在江蘇還只是星星點點,還沒有大面積出現。

3

數字大腦VS數字員工

得數據者得天下,發展數字經濟離不開大量的數據庫。

數據源是最大的資源,沒有數據源就沒有智能,猶如無米之炊,江蘇應儘快建設“數字大腦”。

現在中國的數據主要集中在杭州、深圳、北京、上海、貴州等地。杭州的阿里巴巴,深圳的騰訊和華為,北京的百度、京東與小米,上海的今日頭條,貴州的國家級數據中心,都有大量的數據源。

江蘇也要考慮如何利用好這些數據源,就好像我們沒有煤炭,就到省外去挖去購買來。

徐工集團車間裡的工人都拿著手機,不是在玩,而是通過手機動動大拇指操控機器人工作。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的生產方式將發生顛覆性變化。在人與機器人的協作中,人仍佔主導,但原來的操作工將變成“數字員工”,從前的藍領工人將變成“新領”工人。

4

用好數字技術,可幫助和提升傳統企業

順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江蘇各地應當怎麼辦?

各地都要主動對接智能化。

蘇北一些地方發展數字經濟,

沒有必要都一哄而上搞人工智能、數字產業,可以重點搞數字技術的運用,以此提升本地實體經濟發展水平。比如,徐州可以把數字技術運用到工程機械領域,生產更具競爭力的智能機械,並且通過提供服務延伸價值鏈。

傳統企業不能對數字經濟有牴觸和排斥思想,不是數字技術顛覆傳統企業了,而是消費者不要傳統企業產品了。用好數字技術,可以幫助和提升傳統企業。

發展數字經濟,突出問題是各地對產業服務重視不夠,缺乏完善的服務體系。只有主體企業,沒有服務體系,就像只有男的沒有女的,是生不出孩子的。

整理自 | 群眾雜誌、江蘇經濟報

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騰訊企鵝號、搜狐號、新浪看點、一點資訊、界面、網易、虎嗅網、鈦媒體等平臺,

覆蓋商業財經核心受眾群。

重磅頭條:2019(第13屆)蘇商領袖年會 / 2018世界智能製造大會/ 2018(第六屆)蘇商大會 / 2018數字江蘇峰會 / 第三屆金茉莉 / 2018蘇商領袖年會 / "系統思維"報告會 / 大健康產業峰會 / 2017世界智能製造大會 / WIMS名城會 / 十九大報告 / 蘇商產融家指數報告 / 雲南遊學

蘇商講壇:吉利李書福/ 沙鋼沈文榮 / 紅豆周海江 /金箔江寶全/ 遠東蔣錫培 / 英達科技施偉斌 /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 / 對話牟其中 / 亞洲知識管理協會院士陸德 / 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 / 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 / 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 / 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 / 格力董明珠 /亨通崔根良/ 徐工王民 / 揚子江船業任元林 / 揚子江藥業徐鏡人 / 大亞陳曉龍 / 康得新鍾玉 / 波司登高德康 / 南京大學範從來

一學六會: 走進阿特斯 / 問道江蘇天成科技 / 走進阿里巴巴 / 走進永鋼集團 / 走進長電科技/ 走進勝利精密 / 走進大亞科技集團 / 走進隆力奇集團 / 宿遷企業家蘇南名企行 / 走進揚子江藥業 / 走進徐工集團 / 走進中南集團 / 走進淮海控股集團 / 走進愛康集團 / 走進銀寶控股 / 問道常盛集團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