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研究為什麼只有少數動物能被馴化


只有極少數種類的野生動物被成功培育為人類的夥伴,科學家稱,原因蘊藏在它們的基因中。圖:似狗年華 阿麗莎與另外一隻狐狸來自新西伯利亞,現在被聖彼得堡郊外這個富裕人家當做寵物餵養。阿麗莎對它的人類夥伴以及家裡的拉布拉多獵犬都十分友好。攝影:文森特· J.穆西

非常規寵物 西伯利亞地區新西伯利亞市細胞及遺傳學研究所的柳德米拉·楚特和其他工作人員把狐狸抱在懷裡。這些狐狸經過多代繁殖後,變得像狗一樣與人友好。攝影:文森特· J.穆西

培養大壞蛋 這隻對攝影師發飆的老鼠是繁殖攻擊性老鼠實驗的第73代產物。新西伯利亞和德國的科學家們把攻擊性老鼠的基因組與友好的老鼠進行對比,希望由此破解DNA與行為之間的聯繫。攝影:文森特· J.穆西

遠古伴侶 哈薩克斯坦南部村落中一名婦女正在給母馬擠奶。近期考古學發現表明,歐亞大草原的波太人於5500年前開始馴養馬,是養馬最早的人群。攝影:文森特· J.穆西

抉擇時刻 狗可以用眼睛觀察手指的方向,找到藏起來的食物,而黑猩猩則不行。這一點證明狗與人類之間的親密聯繫。杜克大學進行的這項實驗中,對於自己認識的看護人員和陌生人的指示,塔斯馬尼亞會聽信哪一個?攝影:文森特· J.穆西

形象大使 圖中兩匹狼和一隻狼與狗的混血是一家養護中心的形象大使。該養護中心負責餵養人工環境下出生的狼。由狼演化而來的狗發展出諸多品種。攝影:文森特· J.穆西

請馴養我 美國巴爾的摩的街道中,野貓四處徜徉。人們認為野貓是唯一完成自我馴化的物種,這一過程始於將近1萬年前的中東,那時候,早期農業聚居區附近的齧齒動物吸引它們來到人類身邊。攝影:文森特· J.穆西

極端案例 兩隻同為8個月大的雞,體重卻差異巨大,這是弗吉尼亞理工大學遺傳學家保羅 · 西格爾基於體型的養殖實驗產生的成果。“我們通過人工選擇的方式,對自然選擇進行研究。我們只是加速了選擇的進程。”攝影:文森特· J.穆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