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青年計劃:許晨《歸》


星青年計劃:許晨《歸》


許晨,2000年夏出生,大一學生。始終相信“腹有詩書氣自華”,想成為一個堅強而勇敢,陽光而善良的人。願你我在文字間感受直抵人心的力量,遇見一切美好。

作品:《


星青年計劃:許晨《歸》


《歸》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向來最喜歡詩經的這兩句,短小精悍,幾字便道出時光如梭而人亦不同的無奈。

今年九月,我背起揹包,提上行囊,又一次離開父母的身旁,奔跑在夢想的路上,那時的我認為這是前進的方向,卻不知這小小揹包裡早已裝滿沉甸甸的鄉人情懷。四個月的經歷,四個月的成長,往日稚嫩的臉龐已變成莊重的模樣,每一次跌倒每一次迷茫,你們都為我照亮光芒,指引方向。

“啪嗒啪嗒啪嗒——”灰白牆上的時鐘晝夜不停,靜謐無人的夜裡,小蟲細弱的鳴聲閃爍著。我輾轉難眠,起身,便披上窗外皎白的月光,柔柔的,像故鄉的晚風。

好像月光還是那個白月光,月亮還是圓圓胖胖的掛在樹上,但怎麼就變了味道呢?我不解,朦朦朧朧中,記憶牽線,回到了過去。綠皮的火車搖搖晃晃,滿載不捨與希望遠去,我趴在窗邊,一張張熟悉的臉慢慢變小,最後只剩下黑色的動點。

恍惚中,我發現,唯一不同的,是曾經與家人朝夕相伴的氣氛,一點一點,化作蝸牛爬過留下的痕跡,淺淺淡淡黏黏。

溯古追今,鄉情使得無數文人騷客、塞外征夫、天涯遊子魂牽夢縈,愁斷人腸。縱大漠飛蓬孤城遙望也難阻,縱高崖峻嶺飛浪激水也難隔。鄉情如絲,堅韌而又纏綿。白露如珠,月光清冷。這涼如水的夜色裡,一年夜將近,隻影孤燈,兩鬢染霜。作為萬里未歸人的杜工部只得形影相弔,獨自遙望嬋娟,不免孤寂惆悵,油然生出故鄉月明的感慨。月色七分,三分眼前,四分故鄉,也難怪此月還是故鄉明。

所謂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牽絆著無數山南水北漂泊無依的人。青石街道佇立等待的佳人啊,我噠噠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古道西風天涯遠行的遊子啊,想想遠處白雲之下的親人和家鄉肥美堪膾的鱸魚,洗盡一身風塵,迴歸故鄉溫柔。

我們可以一無所有,亦或功名未就,只要有家,有在落日熔金時,仍可人約黃昏後,即使是一盞燭火的等待,我們就有奮鬥下去的勇氣。正所謂“社會固然有著地位的不同、財富的差別,但在對家的嚮往上,卻是一樣的。

舉起一杯濁酒,寄那遠方月光,寄那遠方故鄉。託感情於杜康。“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在微弱的燭光下,淚水不知何時落下,帶著惆悵,飲下對故鄉濃濃的思念。鄉愁是青絲三千,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愁。滾滾紅塵之中不羈的逆旅時刻,思鄉就變得格外淒涼與惆悵。面對友人別去,大江東流,蘇軾發出這樣的感慨:“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而秋日的落葉與冷冽的秋風也使李清照只得倚窗感嘆:“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

夜深人靜時候,燈紅酒綠是他們的繁華,而我只得苦味自知,只得和衣憑欄獨吟除卻巫山不是雲。提筆寫家書,奈何錦書易成,無處寄,唯有淚千行。心中情何去何從,咫尺天涯誰可容?

少年的我們都自詡桀驁的孤鷹,都有凌雲傲雪的壯志,都想在蒼穹中恣意翱翔。但不管我們飛得多高多遠,總有一縷牽絆來自家的方向。歸鴉背日,倦鳥投林。當孤鷹也累了倦了,不要忘記,浮華世間,家永遠是最溫馨的天地。

曾憶否,百年歡樂能幾何,在家見少行見多。染盡那城市裡頭的繁華也不及我那縷縷鄉愁,式微式微,胡不歸?滿載璀璨星光而歸。

(全文完)

關於星青年計劃

“星“青年計劃全國才藝青年展播自2018年啟動以來,連續展播文字、攝像、音樂等各類作品500+篇,吸引了全國各地上百所高校1000+學生參與評比展播,包括南京財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貴州民族大學、山西大學、聊城大學、青島農業大學、海南大學在內的50餘高校社團持續支持,線上互動人數超10萬+。

本次活動先後獲得中國網、中國日報網、中華網、中國青年網、中國新聞網、央視網、環球網、光明網、南方網、千龍網等媒體的大力支持,並與廣東校園文學網、廣州市青年作家協會等文學組織與平臺開展合作。

稿件要求

風采類:

展示個人普通學習生活或展現志願者、幹部、社團及畢業工作、創業經歷或任職經歷等也可以是自己其他有趣個性展示

文學類:散文、詩歌、小說均可,主題、體裁不限,作品字數在2500字內,詩歌50行以內

視頻類:內容積極健康,視頻作品須自行上傳至騰訊視頻

照片類:照片數量10張內,題材統一,單張照片像素進行處理壓縮後,大小不超過5M

其它才藝:那就期待你的表演了~

活動獎勵

凡參與活動

均可獲得活動紀念證書

及小禮品一份

打榜支持超過50的作品

將作品同步在3家新聞媒體網站推廣

打榜支持超過150的作品

將作品同步在6家新聞媒體網站推廣

並頒發人氣才藝青年證書

同時有機會發佈在刊物及更高級別媒體

打榜支持超過250的作品

將作品同步在8家新聞媒體網站推廣

並頒發人氣才藝青年證書

同時有機會發佈在刊物及更高級別媒體

精美禮品一份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新青年力量新媒體工作室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