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從M-到E,我的心路歷程

每年3、4月是公司的績效季。今天,字節範兒想和大家分享四個有關績效的真實故事:

他們中,有人經歷過績效不理想的困頓,有人捱過了漫長的瓶頸期,也有人經歷過幾個創業項目……曾經排山倒海的各種滋味,在今天能心平氣和地講出,是因為順利過來了。

往之不諫,來者可追。無論你從會議室走出時是什麼心情,希望他們的經歷,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校招萌新如何理解“優秀”標準

字節跳動相信年輕人的力量,每年都有大批校招新人加入。從校園到職場,優秀的標準不再是考到90分就能得A那麼簡單,在追求極致的評價體系下,我們要學會理解更高標準的“優秀”。

績效從M-到E,我的心路歷程 | 字節跳動員工分享

一畢業就了加入了抖音團隊,入職五個多月時,leader叫我去會議室聊績效。

然後知道自己業績拿了M-。我當時還是萌新,並沒真正理解績效這幾個字母的含義。

現在回想起來覺得自己挺缺心眼的,leader說給M-是因為產出不夠多,我這才聽明白原來M-只是勉強達到要求。

彷彿拿到多年前那張沒及格的物理試卷,內心升騰起難言的羞愧。我一路咬牙唸了名校,擠過校招的人山人海,加入最優秀公司的爆款產品,以為找到一份還不錯的工作就高枕無憂了,但M-清楚地告訴我:躺贏是不可能躺贏的,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長跑

Leader說,公司績效標準比較嚴格,實際上有利於拉高我的標準。這句話我當時記下了,沒能體會其中真意。後來我兩次績效,一次M+,一次E,漸漸理解leader的良苦用心。

高標準,意味著一種高期待。我知道公司、leader和身邊的同事,都在期待我做出更多成績,有更多突破。這種被期待的感覺,其實非常好。

在leader的幫助下,我逐漸知道優秀的標準在哪裡——但凡和業務相關的技術,都瞄準行業最前沿,無論想落地什麼功能,都會先窮盡市面上所有能找到的資料,拿出最solid的分析,努力做到比競品的產品經理更瞭解對方產品

從小我就不是最聰明的那個,可我不認為一個天賦稍遜的人,就沒有資格攀登無人之境。如今我有幸站在行業的最前沿,渴望能有更多創造,“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相信一切才剛剛開始。


面對職場瓶頸,早發現早治癒

人到中年,難免遭遇職場半坡。前期保持高速跑,積累了許多乳酸,中年爬一個大坡,很累很辛苦,不知什麼時候再跨一步就能邁過瓶頸到下一個階段。

績效從M-到E,我的心路歷程 | 字節跳動員工分享

現在我能心平氣和地在這裡回憶職場瓶頸,是因為我順利過來了。

我的瓶頸期應該是兩年前來的,連續三次調級窗口沒有晉升,眼見著帶的實習生在業務上獨當一面,成為團隊骨幹開始帶人,我這個老師傅卻卡在中間動不了。

我的日程裡排滿了大大小小的會,忙碌一天下來,又覺得自己好像沒幹什麼事,代碼寫得少了,但也沒覺得離業務更近。經歷過的人,應該懂那種中年碼農的尷尬。

Leader說,他也經歷過這個階段,讓我試著把這個坎兒拉到五年、十年,放在整個職業生涯和人生來看,會發現這根本不是個事兒,幾年後再回來看還會覺得很好笑。我相信他說的都是真的,可在晉升失敗的當下,挫敗感還是淹沒了我。Leader幫我分析晉升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我個人是有成長積累的,只是距離崗位要求還有距離。

績效評估後,我更看重leader給回來的反饋,知道自己在哪方面得到別人認可,在哪方面可能還有些問題。公司發展速度快,身邊人也在加油跑,一直在被身邊人和公司發展拉著不斷提升,但真正的動力還是靠自驅。

年紀越大,越知道“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是不現實的,我沒法預測幾年後流行什麼語言,寒冬什麼時候來臨,能做的只有不停提高自己的技能、認知和影響力。

成長是職場第一性原則,保持適度的成長焦慮和危機感,是職場人的必修課。畢竟,職級是虛的,成長是自己的,收入和職級只是成長的結果,市場最終認可的,還是個人的綜合能力。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瓶頸期是有價值的,早發現早治癒,到頭來,我挺感謝那段艱難爬坡的日子。


挑戰管理,結果我從E到了M

字節跳動50%的一線leader都是90後,這裡憑本事說話,不按資排輩。大膽任用年輕人的用人策略看似激進,實則根植於我們務實敢為、鼓勵創新的文化沃土,並且為“團隊/組織”這個有機體,提供著源源不竭的生命力。

績效從M-到E,我的心路歷程 | 字節跳動員工分享

我很早就來公司實習了,實習了一年後轉正。轉正不久,因為業務實在發展太快,出現很多新的需求,leader讓我轉去支持新業務。

對新的業務需求,leader也沒有處理相關問題的經驗,她直接放權給我,我就這麼被推著邊做邊學。

我拿過一次M+,兩次E,嚴格來說,只是業務能力比較突出,沒有任何管理經驗和技能,成為管理者有點像趕鴨子上架。我安慰自己,好歹帶過幾個實習生,當管理者也沒什麼可怕的,所以還是帶著期待上路了。

在傳統行業晉升到管理者,需要5-10年甚至更久;在互聯網公司,這個時間會縮短為2-5年;對字節跳動來說,這個時間會進一步縮短為1-2年。不知道其他崗位上和我情況類似的同學表現如何,反正,我這一年拿了M。

公司對每個人的預期會參考其所在職級,對高職級的要求自然會高一些。M是符合職位預期,當然也不差。Leader溝通時說,剛晉升的同學拿M其實還是做得不錯,有表現很優秀的同學剛帶團隊時只能拿M-,這時可能會縮小管理scope再歷練積累。

其實如果我一人單打獨鬥,業績繼續保持E還是挺有希望的。但績效是死的,人是活的,很幸運在一家不論資排輩的公司,我不想為了拿E原地踏步,而是要努力追求下一個階段的預期

在新業務上,我還在適應從“具體執行者”到“協調管理者”角色的轉變。我們的業務形態非常新,面對的競爭也很激烈,前輩們沉澱出的東西,並不能完全適用於團隊。還是要靠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多思考沉澱,希望能在下個績效期有更好的表現吧。


悲觀者總是正確,樂觀者總是成功

創業者一定是樂觀的,因為從無到有的創造,是天底下最難的。還好字節跳動有一群務實的浪漫主義者,既充滿想象力,又有把想象變成現實的務實行動。

績效從M-到E,我的心路歷程 | 字節跳動員工分享

公司一共有多少款產品?可能沒人能數得清楚。

一切產品都是過渡產品,唯有創新可以經久不衰。誰也不知道下一個爆款是什麼,我們只知道舜發於畎畝,現在的明星產品,曾經也是知春路大樓裡不為人知的無名項目。

這不是我經歷的第一個創業項目了,剛加入公司時我還做了一個,項目最後沒做出來,公司把我調去做一個已經比較穩定的業務。

第一個項目快close時,我業績拿了M+,我不對創業項目直接負責,雖然最重大的結果沒達到預期,leader對我還是認可的,不會因為項目沒上線就認為組裡同學沒貢獻。

其實如果你的要求比leader對你的要求更高,那一定會更容易滿足leader的要求,如果你只是一個60分的預期,那在leader眼中只能M-甚至更低。所以我一直對自己有比較高的要求,面對不同階段的產品,都拿出最好的狀態。

可能因為我心態好吧,再通知我去做新項目時,多少有點在意料之中。對不確定性,我擅長看到積極的方面,比如公司有非常優秀的PM和研發團隊,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我們,我們比別人有更大機會做好這件事。

食堂播過一個紀錄片,裡面有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悲觀主義者總是正確,樂觀主義者總是成功。

創業是一件小概率成功的事。如果提前就覺得這事兒不行,那確實“正確”的概率比較高,可始終創業的Day1精神,就是要把“理論上可能發生,但事實上還未發生的事情”變成現實。

做業務需要看長期,保持韌性。

最好的產品,永遠是下一個。

*以上信息經脫敏處理後由HR授權發佈,個人績效請大家注意遵守保密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