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美好生活(206)業主大會選聘物管,需要“有關部門”見證嗎?


居住美好生活(206)業主大會選聘物管,需要“有關部門”見證嗎?

業主大會選聘物管

沒有“有關部門”見證 投票結果算不算數?

中順華苑業委會組織業主投票選聘物業公司,有關主管部門未到場見證,專家指出只要程序合法就行了。

海珠區瑞寶街中順華苑的業主們最近有點煩,業主們召開業主大會,投票決定更換物業公司事宜,多次邀請房管部門、街道、居委會派人見證唱票過程,均未如願。

最後,業委會按照規定小心翼翼地完成了程序,唱票結果以雙過半作出了更換物業公司的決定。沒有“有關部門”的見證,投票結果算不算數?對此,專家指出,法律並沒有規定一定要有政府工作人員在現場見證投票過程,只要程序合法就行了。

“沒有書面申請不能來”


7月5日晚上,新快報記者第一次來到中順華苑,看到上百名業主在大堂裡聊天議論,原來,他們剛剛舉行了業主大會,投票選聘新的物業公司。

票投完了,正等著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海珠分局(以下簡稱海珠房管局)和街道派人來見證,那個票箱和寫有“同意”“不同意”“棄權”字樣的白板靜靜地放在一邊。

“我們口頭上邀請了他們來監督投票、開票過程。”業委會主任趙鵬輝與其他業委會成員有點心急,原來說好了投票後立即唱票,但房管部門和街道工作人員卻沒到,打電話去催,回答是“你們應該提早用書面申請的形式通知,所以不能來了”。

業委會的監事長梁衛民帶新快報記者去參觀樓盤,說明他們決定改聘物管方的原因——大堂的木地板破損,牆壁瓷磚隨處剝落,架空層會所被出租給私營企業。此外,小區電視屏幕廣告費和每天有100個車位出租的停車場收入相當可觀,但業主們無法分享。“我們一是對物管質量不滿,二是要將屬於全體業主的公共收益拿回來。”

當晚11時,因為始終沒等來街道、房管部門工作人員,業主們只好將選票封箱,決定等下週迎來見證者。

“小區有個別業主投訴”


7月10日下午2時,新快報記者再次接到業主報料,說可以開箱了。記者趕到現場,發現仍然沒有房管部門、街道工作人員到場。

業主們向記者展示了海珠房管局的回函,表示讓業委會與街道、社區溝通,而社區居委會亦在覆函中稱“已向區國土房管局請示相關程序,待區國土房管局向我街明確相關程序後,再重新見證開箱唱票程序”。

隨後,新快報記者跟隨業主代表來到了小區所屬的工業大道南社區居委會,徐主任不在,記者撥通了她的電話,她說居委會正在請示上級部門,正在走流程。

於是,大家又來到了瑞寶街道辦事處,接待人員找來了街道民政科負責業委會指導工作的蘇先生,以及剛剛聯繫過的居委會徐主任。蘇先生解釋,之所以未能前往見證,是因為小區有個別業主投訴,“我們要把事情調查清楚,這也是對業主合法權益的保護。”

蘇先生表示,下週一與業委會代表一起去海珠房管局商議此事。“我們沒有裁量權,只能起到橋樑作用。”蘇先生說。

“法律沒規定必須到場”


7月17日晚上9時,新快報記者第三次踏進中順華苑小區。業委會成員表示,海珠房管局、街道、居委會都沒有派人來。“昨天我們和街道工作人員一起到了房管局,房管局工作人員表示,物權法沒有規定(召開業主大會)一定要管理部門到場,只要按照規定程序進行,保證公平公正公開就行。”有了這樣的說法,業委會決定開箱唱票。

新快報記者看到,在現場三四十名業主代表的見證,並全程錄像的情況下,封存的票箱被打開了,業主代表進行了點票、唱票,結果出來後,現場所有見證業主又在業主大會選舉投票記錄表上簽名,並再次封存了票箱。

開票結果顯示,中順華苑業主總戶數292戶,本次共發出表決票172張,回收170張。其中贊成票169張,廢票1張,佔總戶數的57.87%;贊成票專有面積25373.5153平方米,佔專有總面積47191平方米的54.45%,戶數和麵積雙過半,決議通過如下事項:授權業委會代表業主大會與選聘的物業服務企業簽訂合同。

廣東百高律師事務所律師李青峰表示,開箱驗票有政府工作人員參與會顯得公開透明,但根據住建部《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指導規則》和《廣州市物業管理暫行辦法》,即使沒有政府工作人員在場見證,只要程序合法,票數達到法律規定的要求,選舉同樣有效。

居住美好生活(206)業主大會選聘物管,需要“有關部門”見證嗎?


居住美好生活(206)業主大會選聘物管,需要“有關部門”見證嗎?


居住美好生活(206)業主大會選聘物管,需要“有關部門”見證嗎?


居住美好生活(206)業主大會選聘物管,需要“有關部門”見證嗎?


居住美好生活(206)業主大會選聘物管,需要“有關部門”見證嗎?


居住美好生活(206)業主大會選聘物管,需要“有關部門”見證嗎?


居住美好生活(206)業主大會選聘物管,需要“有關部門”見證嗎?


■業主大會選舉後開票,然後業主代表再次封箱,並全程攝影錄像,以示公正透明。

業委會科技認為:

鄰里和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孟子“鄉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一語深刻表述了鄰里友善相處、社會美滿和諧這一令人神往的意境。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一傳統美德在現代都市人的身上似乎再難覓蹤影。高樓大廈這一有形的物體不但阻擋了鄰里間親密交往,更成為阻隔人們心靈溝通的無形屏障,一個個家庭成了樓海中的孤島,同處一隅的鄰里卻互不相識,人們似乎早已習慣“不和陌生人說話”。老子《道德經》中“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不但是當時小國寡民生活狀態的生動寫照,更是對我們現代都市生活狀態的譴責。

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已經成為全國上下共同的目標。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區是社會的基礎,打破鄰里隔膜屏障,構建和睦的鄰里關係既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更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免責申明,文章內容系轉載的,轉載內容為原作者觀點或資料整理而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原作者觀點,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小區生活鬧心事,小區建設成功案例,業主委員會動態信息,圍繞小區鄰里和睦、和諧建設話題,關注後私信微信聯繫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