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價連降25個月後首漲、仔豬價逼近千元…豬週期又要“起飛”了?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旭 趙雲

天天買菜的大爺大媽在皺眉,買了養殖企業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卻笑了。

4月11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佈了3月份的物價情況。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3%,重返“2時代”。

而在對當月物價進行解讀時,國家統計局城市司處長董雅秀披露了一個看上去有些“刺眼”的數據:3月豬肉價格上漲5.1%,為同比連降25個月後首次轉漲。

肉价连降25个月后首涨、仔猪价逼近千元…猪周期又要“起飞”了?
肉价连降25个月后首涨、仔猪价逼近千元…猪周期又要“起飞”了?

不只是統計局確認了豬價已經由跌轉漲,近期發佈的一些數據似乎也反映出豬價仍有繼續上漲的空間:3月最後一週,16省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同比漲45.9%;有省份仔豬價格已向每頭千元發起衝刺;還有機構預測,今年豬肉供應缺口可能會達到510萬噸……

長期低迷的豬價,是否即將迎來“豬週期”發威的那一天?是否真會出現某些網友笑稱“吃不起豬肉”的情況?

豬價出現“麵粉貴過麵包”現象

在近一段時間的生豬和豬肉價格上漲中,剛剛出生、還不到30斤重的仔豬發揮了“急先鋒”的作用——仔豬價格近期已經高過市場上豬肉的價格,出現了“麵粉比麵包貴”的現象。

比如說,根據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於3月27日統計的全國500個農村集貿市場仔豬平均價格,當期仔豬豬價為34.16元/公斤,比去年同期漲28%,環比一週前即3月20日則上漲7.1%。

肉价连降25个月后首涨、仔猪价逼近千元…猪周期又要“起飞”了?

截自央視財經相關報道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另一份數據顯示,2019年第13周(3月25日~3月29日),16省(直轄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每公斤20.30元。也就是說,同期仔豬每公斤價格比豬肉每公斤價格還貴了近14元。

在一些農業大省,仔豬價格甚至開始向每頭千元的高位發起衝刺。以安徽省為例,據當地媒體報道,進入3月該省仔豬價格不斷上漲,阜陽市有養殖戶表示,30斤重的仔豬已突破850元,而且買家眾多。有養殖戶預測,仔豬價格還有望上漲,可能會達到千元/頭。目前已經開始出現部分養殖戶惜售的現象。

而與此相比,3月中旬以來,生豬價格卻基本穩定在每斤8元左右。為什麼仔豬價格會衝得那麼厲害呢?

對此,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對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分析稱,從農業部高頻數據來看,仔豬價格比豬肉價格的環比上漲更明顯。他認為,仔豬價格受補庫需求直接驅動,對能繁母豬當前的低存欄量較為敏感。也就是說,能生小豬的母豬少了,仔豬的產量自然會減少,價格也就會上漲。

根據農業農村部此前發佈的今年2月份400個監測縣生豬存欄信息,能繁母豬存欄比去年同期減少19.1%,比1月減少5.0%。根據此前數據推算,截至2018年12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2973.14萬頭,跌破3000萬頭大關。

傳導到生豬和豬肉價格仍需一定時間

母豬數量出現較大幅度下跌,與前一段時間蔓延的非洲豬瘟疫情不無關係。布瑞克農信集團研究總監林國發認為,非洲豬瘟的持續影響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仔豬供應量減少,另外跨省份禁運也對後續母豬補欄造成不利影響。

消費者當前最關心的問題是:仔豬價格的大幅上漲何時會傳導到生豬和豬肉價格上?

肉价连降25个月后首涨、仔猪价逼近千元…猪周期又要“起飞”了?

從目前全國各地豬肉價格看,傳導作用還比較有限,市場上豬肉並未出現大幅度的上漲。

比如說,根據北京新發地市場官網發佈的數據,4月11日當天,該市場五花肉(瘦)品類豬肉均價為13元/斤,而今年1月1日該市場同一品類的豬肉均價為12.5元/斤,僅上漲了0.5元。而同日豬肉價格顯示,大部分豬肉品類價格維持在7元~13元/斤的水平。

肉价连降25个月后首涨、仔猪价逼近千元…猪周期又要“起飞”了?

有專家指出,擴大豬肉進口和食用其他品種肉類,對現階段豬肉價格的上漲起到了一定的對沖作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分析稱,在進口方面,隨著國內豬肉供給下降,豬肉價格上漲,將進一步帶動豬肉進口量增加,預計2019年中國進口豬肉有望達到170萬至200萬噸。

李超表示,由於牛羊肉、雞肉等對豬肉消費的替代性增強,目前來看,豬肉對CPI的整體影響短期仍然可控。

資料顯示,能繁母豬存欄量將決定未來10個月的生豬供應量,進而決定未來的供求關係。整體上看,後移10個月的能繁母豬存欄量與生豬均價呈負相關關係。這也就意味著,10個月後豬肉價格有可能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上漲。

養豬企業股價水漲船高

對普通人來說,豬價上漲可能會讓他們擔心能否吃得起豬肉。但對不少投資農業或者養豬上市公司的投資者來說,豬價上漲預期卻是一個能帶來真金白銀的利好消息。

近期,A股養豬板塊的股票出現了較大幅度上漲。Wind數據顯示,從今年年初至今年4月,豬產業指數上漲了84.61%。

儘管不少養豬企業此前業績並不好,它們的股價走勢卻似乎未受到太大影響。2月21日,養殖企業天邦股份發佈2018年度業績快報,公司報告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5.52億元,但這並沒有影響其股價在今年3月最高衝至每股21.50元,比去年股價最低時(3.74元/股)的高出4倍多。

肉价连降25个月后首涨、仔猪价逼近千元…猪周期又要“起飞”了?

甚至是此前曝出“餓死豬”、“欠債肉償”等奇聞的養豬企業雛鷹農牧,其股價也曾於今年2月初到3月份實現了股價的翻倍。

對於這一現象,券商普遍分析稱,這體現了各界對於豬週期來臨的預期趨於堅定。例如,廣發證券預計,生豬存欄將繼續維持下滑趨勢,大週期反轉開啟時點臨近。擁有充足母豬產能的企業將更為受益,外購仔豬與自繁自養的單位養殖利潤預計將顯著拉大,養豬企業和飼料龍頭的市值將打開新的空間。

暫未看到其他刺激通脹急升的風險因素

豬價對整體的物價水平將產生怎樣的影響,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對此,李超結合3月份CPI數據向記者表示,通脹的上行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比如去年基數較低、豬價和菜價強於通常季節性表現等。3月豬肉CPI已經同比轉正,同期的陰雨天氣偏多也使得菜價同比漲幅較大。他認為,溫和通脹的主要驅動因素可能是豬週期觸底回升,不過除豬價以外,暫未看到其他可能帶動通脹短期快速上行的風險因素。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也就未來通脹走勢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今年通脹的風險主要來自豬肉項,由於低存欄的影響,年內豬肉價格可能超過歷史高點,給CPI通脹帶來一定壓力。不過這並非需求拉動型的通脹,能否對貨幣政策形成掣肘,要視CPI通脹高位的持續時間和經濟基本面狀況而定。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