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會:3月自主品牌下降一成多,新能源車銷量翻倍

新京報訊(記者 劉陽)4月9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簡稱“乘聯會”)披露,今年3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174萬輛,同比下降12.1%。而今年1-3月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只有507.8萬輛,同比累計下降10.5%。

不過新能源車持續發力。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車實現增量13.7萬輛,其中3月新能源銷量11.1萬輛,同比增速為100.9%。1-3月累計批發新能源車25.4萬輛,批發累計增速也翻了倍,達到117.8%。

對於4月份銷量的預測,業界表態都比較謹慎。多位業內人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4月有回暖的可能,但也不會出現大幅增長。整體來看,市場還是給了後市希望。3月最後一週乘用車的零售量已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批發銷量甚至同比增長了2%。

細分車型銷量全線失守

今年一季度的車市果然還是沒能走出寒冬。最新統計數據顯示,3月中國車市的零售銷量同比跌幅依然還是兩位數,為12.1%。

從各大類細分車型來看,雖然分化比較明顯,卻也是全線失守。其中轎車零售同比下降12%、SUV零售同比下降10.7%、MPV零售同比下降20.2%。自2018年7月轎車和SUV市場雙雙跌為負增長以來,這是第二次轎車的跌幅大於SUV,其他月份轎車市場跌幅一直好於SUV。不過,儘管轎車和SUV市場的增幅持續下跌,但今年汽車廠家仍在不斷推出更新換代或全新的重磅車型,比如一汽-大眾的速騰、東風標緻的508L、一汽豐田的亞洲龍、哈弗的F7和長安CS85等。

同時,3月車市持續分化,其中豪華車增速為7.5%、主流合資品牌下降12.3%、自主品牌下降15.7%。整體來看,日系和德系表現較強,自主車企的壓力仍然較大。乘聯會分析認為,以南北大眾為代表的德系,以及豐田、本田、日產為代表的日系品牌明顯走強,主要是因為各車企應對國六排放標準實施的進度差異較明顯,提早投放國六車型,穩定渠道和購買信心的車企,近期表現都不錯。“自主品牌銷量下滑幅度不足16%,主要得益於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的快速增長。如果缺少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支持,自主品牌銷量下滑幅度將達到20%。”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自主品牌所佔領的入門級市場消費,實在是太低迷了。”

據新京報記者統計,3月份狹義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前十名的排行榜,依次為上汽大眾、一汽-大眾、上汽通用、吉利汽車、東風日產、上汽通用五菱、長城汽車、長安汽車、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雖然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和上汽通用仍然佔據著前三強的席位,但是這三家車企的單月和季度累計銷量均為負增長,而且一汽-大眾和上汽通用的跌幅都超過10%。由此可見,不論是整體車市,還是三大細分市場,抑或是前十車企的情況,都表明今年3月的銷售成績並不客觀。

新能源車翻著番兒躥升

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新能源車實現增量13.7萬輛,特別是依託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延續期的利好,3月新能源車銷量11.1萬輛,同比增速100.9%,實現翻倍,同期傳統燃油車的零售則是同比下降15%。

3月26日,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落地,補貼標準在2018年基礎上平均退坡50%。在3月26日-6月25日的過渡期間,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銷售上牌車輛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0.6倍進行補貼。過渡期後,地方將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崔東樹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經調整的補貼政策,還是給新能源車帶來了增量效果。

根據比亞迪給新京報記者提供的資料,3月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共銷售29222輛,其中純電動汽車21308輛,純電動車型的銷量非常可觀。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稱,比亞迪通過全產業鏈的核心技術儲備、豐富的車型系列及車型矩陣、e平臺的對外開放及共享等措施,將有效地攤薄研發和生產成本,具備規模效應和抗風險能力。比亞迪於在近日發佈保價政策——在6月25日前上牌,比亞迪將全額補貼政策退坡所產生的差價。

北汽新能源在3月份實銷純電動汽車17690輛,同比增長110%。北汽新能源相關負責人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稱,雖然新政的退坡幅度較大,但仍然鮮明地體現了國家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態度和原則,北汽新能源對此持積極樂觀態度。新政落實初期,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壓力,甚至不排除產品價格的調整,不過北汽新能源早有佈局,從容應對“斷奶期”。

此外,新京報記者從吉利、長城等車企瞭解到,新能源汽車的3月份銷量都比較可喜,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正在把這個領域的驅動由“政策”轉向“市場”。

4月市場整體有望回暖

事實上,3月份車市銷量的同比降幅收窄,就已經體現出“冰雪”正在逐步消融。畢竟今年這3個月以來的同比降幅,都在緩慢回升。在增值稅下調引發的車企官降潮的刺激下,4月車市還是有望回暖。

崔東樹更是信心滿滿地表示,每年一季度乘用車市場都相對低迷,這種情況在4月將有所改善。首先,4月有21個工作日,較去年同期持平。為促進消費,今年五一勞動節有4天假期,因此,迎接“五一”小長假出遊的4月購車換車潮值得期待。其次,受金融條件改善、中美貿易摩擦緩和、基建投資預期升溫等因素影響,卡車市場正在逐漸改善;大中型客車市場受新能源補貼政策促進也在3月暴增。此外,4月1日增值稅率下調3%對製造業而言是重大利好,4月乘用車零售因此會有環比改善。目前製造業各行業的價格相對穩定,進口和高端汽車官宣降價較快,有利於消費者改善觀望心態,高端豪華車的銷量未來有望持續走強。最後,今年全年將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約2萬億元的政策利好,也將溫和推動乘用車市場回暖。

對於新能源汽車而言,崔東樹認為,隨著新能源補貼過渡期的結束,10月份以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速或將放緩,不過10月過後,新能源汽車銷量或將再迎高速增長。按照2018年新能源車120萬輛的基礎銷量計算,原預測2019年新能源車銷量160萬輛,目前一季度就已經增量13.7萬輛,乘聯會還調增了10萬輛乘用車增量,重新預測今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70萬輛。

新京報記者 劉陽 編輯 張冰 校對 吳興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