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撐起了上海的房價?"

最近小編跑了不少上海市區內的高檔樓盤,有一個有趣發現就是真正住在這些高檔商業樓盤裡的上海人並不是太多,相反你會看到不少來自五湖四海,乃至國外的友人,有一個共同現象就是這部分業主本身層次也都很高。有些是國企領導,也有不少是高級醫務,金融界人士,還有一些是創業成功人士。其實對於上海的房價,這塔尖的內環豪宅就引領了上海房價的高度。那麼今天的上海房價的基礎是什麼,到底又是誰撐起了上海的房地產市場呢?

曾經有個粉絲和我們諮詢買房的事情,三十多的小夥子直到去年市區老房子拆遷才有幸分配到了松江的兩套動遷房及一些現金補貼。如果不是拆遷,這位上海小夥子可能還想不到要買房,當我們問及他的父母是否想過買房的時候,他也是一臉茫然。其實在上海這樣的情況很多,不少上海市區家庭本來可以低價購入市區房產但是由於慣性思維以及不願意背槓桿壓力而選擇了“蝸居”,最後當房價上揚的時候卻發現首付永遠也湊不足了。而相反,這座城市的樓市發展卻給不少外地人及新上海人有了更多享受紅利的機會。

都說上海人小氣,格局不大,排外但是真正來到上海的外地朋友會發現上海人完全不是這樣,很多上海人對於勤勞的外地朋友還是非常友善的,同樣作為一線城市規模最大的上海也給了普通人各種逆襲的機會。對於外地來滬打拼的大學畢業生還是小生意人們有些也是為了解決居住問題就買了房,畢竟被房東漲價和趕來趕去的日子並不好過。正是這樣最基本的住房需求讓早期買入上海內環商品房的朋友都成為了今天的資產達千萬的有產一族了。如果你有興趣去新天地,古北等商業樓盤板塊走一走就會發現不少業主還真是來自五湖四海。或許,正是這些來自外地又喜歡的上海的買房人才是我們上海商品房市場的消費主力大軍了。

同樣對上海郊區人來說,很多人買房需求及意願並不大,因為本地人往往居住面積及環境還是過得去,有想法要買商品房的人群並不是太大而近年來上海郊區新城的崛起,尤其是地鐵交通的四通八達讓本來準備置業市區的新上海人慢慢選擇了郊區板塊。而近兩年的大虹橋,長三角等規劃的初具雛形讓這近郊板塊的房價也是水漲船高。那些置業郊區商品房的業主也是享受到了這樣一輪經濟上揚帶來的房產紅利。在郊區新盤中,我們的外地朋友似乎又佔據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

對於一線城市的上海房價,我們一直是非常有信心,畢竟在地產領域只要有高素質人口導入的板塊,這價格一定是堅實的。尤其作為中國以及長三角的經濟中心之一,這上海吸引了不少外地人來滬打拼而這些人的購房需求恰恰又支撐起來上海今天的房價。而包容的上海同樣以海納百川的精神吸引了這些人才的不斷湧入,只要這樣的吸引力還在,那麼上海的價格也就會更加堅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