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脫貧攻堅交出亮麗成績單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馬治衛

4月11日上午,隨著太康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隆重開幕,縣長李錫勇代表縣政府向大會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去年脫貧攻堅取得的亮麗成績,再次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在脫貧實踐中,太康縣不斷探索創新,勇於破解扶貧難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特困人員“五養模式”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國家主流媒體報道,“漁光互補”做法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構樹產業扶貧在全國構樹扶貧工程現場交流會上作典型發言,“志智雙扶”做法被《河南日報》頭版頭題報道。老冢鎮劉寨村率先成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示範村。

太康縣分管扶貧工作的副縣長張國慶欣喜地介紹,今年以來,太康縣圍繞打好“四場硬仗”、開展“六大行動”、實施“四項工程”,下足繡花功夫,以抓黨建促脫貧為引領,以脫貧攻堅問題整改為抓手,全力推動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通過全縣上下共同努力,目前全縣16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退出率10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公共服務等主要指標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產業興旺撐起脫貧基礎

實現脫貧致富,發展產業是關鍵。全縣念好“人口經”和“農字經”,統籌好特優農業、扶貧車間等“十篇文章”,形成了村村有扶貧產業、戶戶參與扶貧產業項目、人人分享扶貧產業成果的格局,走出了一條具有太康特色的產業脫貧路。

特色農業鋪就脫貧大道。立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全縣發展墩豆、供港蔬菜等種植業扶貧基地86個。連雲港玉柏旅遊食品有限公司流轉土地1955畝,成為國內單片面積最大的豆丹產業化扶貧基地。河南景泓農業發展直供港澳無公害蔬菜1000畝,恆大高賢扶貧養殖基地飼養德州良種驢,帶動貧困群眾“騎著毛驢奔小康”。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院。高賢恆大特供果蔬基地、龍曲秋葵種植基地、轉樓蘆筍基地、大許寨食用菌基地、符草樓紅楓園林扶貧基地、五里口辣椒種植基地、墩豆種植基地、舒蘭家庭農場、馬廠李麥園林基地、老冢金蟬養殖基地等如雨後春筍漸次成長。

大力發展構樹產業扶貧,採取“構樹種植龍頭企業+構樹養殖龍頭企業+富民公司+貧困戶”模式,打造組培、種植、養殖、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在城郊鄉、老冢鎮、板橋鎮等鄉鎮已種植構樹5800畝,鏈接貧困戶600餘戶。

太康:脱贫攻坚交出亮丽成绩单

扶貧車間成就打工夢想。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是貧困群眾的夢想。全縣運用財政和社會資本建設“潤太標杆”扶貧車間135個,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遜母口馬團輝身殘志堅建設燈飾扶貧車間。符草樓藤藝,轉樓帽子加工、藤編,清集桂崗扶貧車間吸納貧困群眾均在50人以上。大許寨洪山廟扶貧車間的外貿服飾產品銷往歐美、南非等地;楊廟曹莊扶貧車間生產的削皮刀走出國門賺外匯。牧原集團在太康大力推行“5+”扶貧新模式,實現了五方共贏。

“巾幗家政”扶貧探索出婦女就業脫貧新路徑。近年來,太康縣瞄準家政服務業吸納富餘勞動力強的潛力,以“巾幗家政”扶貧工程為載體,立足縣域實際,著眼婦女需求,實施“巾幗家政”扶貧工程,培育全能型巾幗家政服務人員,促進廣大婦女就業,探索出“一人家政,全家脫貧”的新路徑。“目前,全縣通過實施‘巾幗家政’扶貧工程,實現1.6萬多名貧困婦女就業增收脫貧。”太康縣婦聯主席範慧萍表示,將多措並舉把“巾幗家政”打造成太康又一名片。

志智雙扶激發脫貧內力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太康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縣文廣新局、縣文聯等部門圍繞中心,聚焦用力,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宣傳好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聚焦打贏脫貧攻堅戰,著力“扶志”“扶智”,凝聚感恩奮進、自力更生的強大精神力量,激發群眾主動脫貧的內生動力。

太康:脱贫攻坚交出亮丽成绩单

村村成立新風協會,選舉村內老黨員、老教師、老幹部等德高望重、辦得成事的人為會員,組織開展“脫貧示範戶”“致富光榮戶”“好婆婆好媳婦”“孝賢之家”評選,表彰近萬人次,遏制村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賭博、好吃懶做等陋習,轉變群眾思想觀念。

學會技能展創業翅膀。太康縣組織引導培訓機構因村、因人、因時施訓,實現了“培訓一人,持證一人,轉移一人,致富一家”。遜母口鎮貧困戶丁娜家庭出現變故,其丈夫去世,在村黨支部的幫助下學會了按摩技術,到鄭州打工月收入3000多元。全縣通過“貧困勞動力培訓”“致富帶頭人培訓”,實現了貧困人口免費培訓全覆蓋。

太康:脱贫攻坚交出亮丽成绩单

培育鍋爐扶貧產業帶,充分發揮311國道沿線20多家鍋爐企業優勢,實施“培訓+金融扶貧+就業帶貧”模式,鏈接貧困戶1071戶,安置300多名貧困群眾就業,免費培訓貧困勞動力1200多人。

打好就業創業硬仗。探索實施“農村能人培養111工程”(每個村培養100個能人,每個鄉鎮培養1000個能人,全縣培養10000個能人),組織農村能人創業帶貧。發揮農民工返鄉創業聯盟、大學生回鄉創業聯盟的平臺作用,引導鼓勵農民工、大學生、退役士兵、在外創業成功人士返鄉創業,今年以來,有2215人返鄉創業,帶動2.1萬貧困群眾就業增收脫貧。

凝聚社會力量助力精準扶貧

太康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公元前21世紀,夏王“太康”在此築城定居,太康是中國唯一一個用皇帝名字命名的千年古縣。太康名人輩出,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吳廣、西漢丞相黃霸、東晉太傅謝安、文學家謝靈運、女詩人謝道韞等名人故里;是中華謝氏、袁氏、符氏、何氏等姓氏發源地。

中國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全國首富許家印先生老家在太康縣高賢鄉。作為中國民營企業傑出代表,他先後捐資6.6億元在太康建成家印高中、家印初中、高賢鄉衛生院。許家印前段時間回鄉看望父老鄉親時,再次捐資6億多元回饋鄉里,成為太康籍成功人士回饋家鄉的傑出代表。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河南光彩集團董事長趙明,老家在太康縣大許寨鄉君趙村。趙明認為,回家鄉做事不只是一種自豪和光榮,更是對父老鄉親的一種回饋。事業有成的趙明總投資30億元在家鄉建設水潤君趙田園綜合體項目,一個如詩如畫的“水美鄉村”即將呈現。

脫貧攻堅掀熱浪,德行善捐暖人心。為構建全社會合力扶貧大格局,2018年6月12日,太康縣德行善捐儀式啟動。一石激起千層浪,德行善捐活動點燃了太康人捐款激情。全縣累計收到社會各界現金捐款2800萬元、圖書50萬冊、衣物2萬餘件、麥種300噸。

太康縣扶貧辦主任祝俊偉說,為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精準扶貧中的優勢和作用,太康縣積極組織引導企業融入“百企幫百村”扶貧行動,搭建企業參與扶貧平臺,創新企業扶貧參與機制,實施“1115”工程,即一個企業分包1個鄉鎮,幫扶100戶貧困戶,保證1年脫貧,鞏固5年脫貧成果。目前,全縣已有70家企業與65個貧困村結成幫扶對子,投入資金1100萬元。

“五養模式”破解特困人員養老難題

冬日,在太康縣馬廠鎮撞寨居村聯養點,老人們曬著太陽聊著天,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農村特困人員如何養老?“五養模式”提供了“太康樣本”!為實現2018年脫貧摘帽,太康縣大膽創新,通過建立組織,完善激勵機制、保障機制、責任機制,按照“一戶一策、一人一法”原則,實施集中供養、親情贍養、社會託養、居村聯養、鄰里助養“五養模式”,結合特困人員實際,選擇適合的供養方式,破解了農村特困人員的脫貧和養老難題。

集中供養。縣財政投資2600萬元對16個鄉鎮敬老院進行提升改造,將3個鄉鎮閒置學校改建成敬老院,配齊基本供養設施,進行美化、亮化、綠化,擴大接納容量;明確鄉鎮民政所長負責日常管理,工作人員持證上崗。

親情贍養。對危房戶、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選舉村內德高望重的人為會員,村村成立新風協會,採取入戶座談等形式,與特困人員的直系親屬談心,將老人主動接回家中“合鍋同住”。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村民代表大會公認,簽訂親情贍養協議,村新風協會跟蹤監督。

太康:脱贫攻坚交出亮丽成绩单

社會託養。失能半失能人員既需要日常照護又需要康復治療,鄉鎮敬老院醫療能力不足 ,無法接納;公辦醫療機構受體制影響可以進行康復治療,但無法日常照護。太康縣組織規模大、條件好的民營醫院成立醫養結合養老院集中託養。

居村聯養。針對難捨故土又無親人贍養的特困人員,太康縣把村中閒置庭院等改建為村級敬老院,配齊生活娛樂設施,從居住村貧困戶中選聘供養責任人,照顧老人生活。

鄰里助養。針對無親屬贍養人又不願接受集中供養的獨居特困人員,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引領作用,弘揚農村新風,提倡鄰里助養,採取政府補貼、志願服務、開發村級公益性崗位等形式對特困人員進行鄰里照護服務。

“‘五養模式’是太康對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種有益探索和創新,旨在破解農村特困人員的脫貧和養老難題,同時以此為載體,傳承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推動鄉風文明的提升,為國人養老提供一個可持續、可複製的‘太康樣本’。”太康縣委書記王國璽表示。

“紅領巾接爺爺奶奶回家”活動弘揚傳統美德

時代潮流,滾滾向前。為助力脫貧攻堅,全面落實“五養模式”,太康在全縣各中小學創新開展“紅領巾接爺爺奶奶回家”活動,凝聚向上向善、孝老愛親的正能量。

太康:脱贫攻坚交出亮丽成绩单

1月8日,冬日的太陽依舊溫暖。年過六旬的陳月芹老人,在家門口邊曬太陽,邊哄孫女玩,祖孫倆有說有笑,其樂融融。“與兒媳住在一起,有吃有喝,再也不用操做飯的心了!”說起眼下的生活,陳月芹臉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陳月芹與兒女“合鍋同住”,受益於太康縣正在開展的“紅領巾接爺爺奶奶回家”活動。

古今社會,孝道是永恆的主題。為響應太康縣委、縣政府脫貧攻堅號召,切實把“五養模式”落到實處,太康縣教體局結合實際情況,及時出臺了“紅領巾接爺爺奶奶回家”活動實施細則,為唱響孝老愛親主旋律提供了保障。

組織徵文活動。各學校開展“告別危舊住房,把爺爺奶奶接回家”為主題的徵文活動,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以達到教育目的。

召開主題班會。各學校的班主任精心製作課件,每週召開一次主題班會,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耐心細緻地為學生講解孝道文化,教導學生尊老敬老,幫助爺爺奶奶告別危舊住房。

舉行演講比賽。各學校以“告別危舊住房,把爺爺奶奶接回家”為主題組織演講比賽,每校選出3名優秀選手,進行總決賽。據悉,太康縣教體局還對各校活動開展情況實行“日通報、周總結、月評比”,並對錶現突出的“紅領巾”進行表彰。

採訪中,記者突然想起了畢淑敏寫的《孝心無價》:“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溫暖的住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問候……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父母給我們的,何止是滴水啊!父母的恩情深似海,他們給我們的是整個大海。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如何孝敬老人?太康“紅領巾”用行動給世人寫出了正確答案。

“好人文化”凝聚脫貧攻堅磅礴力量

太康“好人之城”,名不虛傳!

1月22日,由中國搜索聯合中央、地方多家重點新聞網站和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共同舉辦的“搜索正能量 點贊2018”大型網絡宣傳活動,在北京舉行揭曉典禮。此次揭曉典禮上,太康“好人之城”成功入選“點贊2018精彩故事”。

前不久,第四屆“感動周口”十大人物頒獎現場再傳喜訊:本屆評選出的“感動周口”十大人物趙莉莉、韓宇南、王凱偉、陳國廠、顧新5位人物來自太康,佔整個入選人數的一半。2018年太康縣榮登中國好人榜人數高達21人,是歷年上榜人數最多的一年,創歷史新高。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張照營介紹,為充分體現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對“好人”尊重和關愛,建立健全對“好人”禮遇和物資幫扶的長效機制,太康縣根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地方實際專門制定了太康縣“好人”禮遇幫扶實施辦法。禮遇幫扶對象包括歷年中國好人榜、河南好人榜、周口好人榜及歷屆太康縣十行百星獲得者,太康縣推薦獲評太康籍的歷屆全國道德模範、省道德模範、市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歷屆由各級文明委(辦)表彰的全國、省、市優秀志願者及太康縣最美志願者。

“太康縣出臺一攬子幫扶方案,較好地樹立德者有得、好人好報的價值導向,引領全縣社會風氣持續向善向好。”太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謝成營坦言,“此舉有效增強全體幹群出彩意識,煥發民眾出彩激情,凝聚太康脫貧攻堅磅礴力量!”

黨建引領助力脫貧攻堅

太康縣堅持三級書記抓脫貧,嚴格落實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書記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層層簽訂軍令狀,層層傳導工作壓力,有力推進全縣脫貧攻堅的總體進程,探索出了“黨支部+返鄉創業成功人士+貧困戶”等扶貧模式,為全縣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提供了“太康智慧”。

夯實築牢脫貧攻堅基層戰鬥堡壘。堅持脫貧攻堅“四大戰區”黨委負責制,指定22個有實力的縣直單位為22個鄉鎮幫扶牽頭單位,公開選拔230名副科級幹部任駐村工作隊隊長,選聘168名大學生扶貧志願者、168名貧困人員充實到駐村工作隊,在全縣精準選派210名優秀幹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提升了基層組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縣委書記、縣長帶頭遍訪貧困村,鄉鎮黨委書記和村支部書記遍訪貧困戶,做到全縣貧困村和貧困戶走訪全覆蓋。

築牢1個堡壘,組建4支突擊隊,打造8個黨員先鋒崗,馬廠鎮“148”黨建模式讓村黨支部在脫貧攻堅陣地“強”起來,讓黨旗在脫貧攻堅陣地“飄”起來,讓黨員身份在脫貧攻堅陣地“亮”起來,為農村黨員發揮作用助推脫貧摘帽提供了有效載體,此經驗全縣推廣。

8個黨員先鋒崗分別為:產業帶貧黨員先鋒崗、轉移就業黨員先鋒崗、政策宣傳黨員先鋒崗、清潔家園黨員先鋒崗、倡樹新風黨員先鋒崗、矛盾調處黨員先鋒崗、治安巡邏黨員先鋒崗、志願服務黨員先鋒崗。在村黨支部的號召下,許多黨員紛紛帶著項目資金返鄉回村發展產業,帶領群眾脫貧。

放眼當前,太康跨越發展之舟風帆正舉;擁抱未來,太康全面小康藍圖錦繡萬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