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科普系列第二篇:微改造

廣州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科普系列第二篇:微改造

廣州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科普系列第二篇:微改造

廣州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科普系列第二篇:微改造

廣州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科普系列第二篇:微改造

前言:

城市更新(三舊改造)是大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由之路,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樞紐的廣州在省國土資源廳的指導下,堅持先行先試、改革創新,經歷了從“三舊改造” 到“城市更新”的探索。

廣州市城市更新(“三舊”改造)政策體系之下,有兩種改造模式:一是全面改造(傳統“三舊”改造)模式,一是微改造(廣州特色)。

廣州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科普系列第二篇:微改造

上一期 我們講到 三舊改造的 申報資格及報批流程解讀,關於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的政策解讀小庫我也有挺多發表的文章關於政策解讀的,大家自行去翻找”城智庫“的文章吧,小庫就不多做攻略了。閒話不多說,進入今天主題,說一下廣州特色的舊改—微改造。

廣州將舊小區改造稱為“微改造”,主要是將它與拆除重建的“全面改造”區別開來。2016,廣州印發實施的《廣州市城市更新辦法》,創造性地提出“微改造”的城市更新模式,明確不再對老城區大拆大建,改為循序漸進的修復、活化、培育,讓其保留生機,讓老城老而不衰,魅力常在。

微改造是指在維持現狀建設格局基本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建築局部拆建、建築物功能置換、保留修繕,以及整治改善、保護、活化,完善基礎設施等辦法實施的更新方式,主要適用於建成區中對城市整體格局影響不大,但現狀用地功能與周邊發展存在矛盾、用地效率低、人居環境差的地塊。

微改造也不同於綜合整治,綜合整治仍以政府為主導,通過立面整飾,環境美化等方式,實現物質空間景觀改變,達到政府主推的示範作用。微改造強調社會多元參與,以保留為主,允許必要新建等方式,實現人居環境、經濟、產業、文化等綜合協調。且以自願申報為主,示範帶動作用明顯,模式更容易推廣。

廣州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科普系列第二篇:微改造

村級工業園單獨改造:漁人碼頭

廣州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科普系列第二篇:微改造

老舊小區微改造:德欣小區

廣州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科普系列第二篇:微改造

國有土地舊廠房微改造:太古倉碼頭

廣州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科普系列第二篇:微改造

舊村莊綜合整治:黃埔古村

《廣州市城市更新辦法》開始探索“微改造”模式,將其作為與全面改造並重的城市更新方式。在更新理念和目標上,強調以人為本,突出保障城市和人的安全,消除城市安全隱患,對建成區中存在安全隱患的建築,實施局部拆建、整治的“微改造”,緩解、消除安全隱患。同時充分挖掘老城區潛在資源和優勢,保護和修繕文物古蹟、工業遺產,對歷史建築予以活化利用,延續歷史文脈、保存城市記憶。

1.村級工業園單獨改造

(1)≥150畝:鼓勵150畝以上集體土地舊廠房成片連片自行改造

用地面積不低於150畝、由區政府統一招商、用於產業發展的成片連片集體舊廠房、村級工業園,可按以下方式單獨改造:

一是集體用地轉為國有用地的,參照國有土地舊廠房政策實施改造;

二是保留集體用地性質的,按照控規要求用作產業發展。若村社有留用地指標的,應以經營性用地面積30%為上限按1:1優先抵扣。

(2)<150畝:150畝以下集體土地舊廠房自行改造利益分配

用地面積低於150畝、不納入舊村全面改造和微改造的集體舊廠房、村級工業園區,可按照以下方式單獨改造:

一是有合法用地手續的用地,按現狀用地面積和毛容積率1.8計算權益建築面積,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自行改造。超過計算權益建築面積部分的規劃建築面積按4:3:3比例,由市政府、區政府、村集體分配。

二是已完善集體建設用地手續的用地部分,應將30%的經營性用地轉為國有用地後無償交給政府,剩餘的用地按規劃自行改造。若村社有留用地指標的,按1:1抵扣應交給政府的用地,已抵扣部分用地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自行改造。

2.國有土地舊廠房微改造

廣州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科普系列第二篇:微改造

廣州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科普系列第二篇:微改造

改造前的廣州紡織機械廠

廣州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科普系列第二篇:微改造

改造後變身T.I.T創意園

3.舊村莊綜合整治

廣州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科普系列第二篇:微改造

改造前的深井村

廣州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科普系列第二篇:微改造

改造前的深井村

廣州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科普系列第二篇:微改造

廣州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科普系列第二篇:微改造

廣州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科普系列第二篇:微改造

改造前後的仰忠街

4.老舊小區微改造

小區公共部分:重點維修更新消防安防設備,清理住改倉等安全隱患;修繕市政基礎設施,原則上實現“三線”下地,完善道路照明設施;整治環境衛生,拆除違章建築;開闢公共開敞空間,疏通步行網絡。有條件的小區可增設社區養老、醫療、教育、停車等公共服務設施,打通消防通道,營造小區特色公共空間。

房屋建築本體共用部位:重點改造房屋建築的水、電、氣、通信等老化設施設備、水電氣“一戶一表”、管道燃氣入戶、維修樓梯踏步、粉刷樓道牆壁、整飾房屋外立面、補齊樓道消防設施,保障住用安全。有條件的居住建築可進行加裝電梯、屋頂綠化、抗震節能等改造。涉及危房的建築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治理。

2016年至今,投入市財政資金約18億元,推進696個老舊小區微改造。 計劃2018-2020年,完成2000年之前建成的環境條件較差、配套設施不全或破損嚴重、無障礙建設缺失、管理服務機制不健全、群眾反映強烈的779個老舊小區微改造工作。

項目改造對象主要為小區公共部分和房屋建築本體共用部位,涵蓋改造內容60項,劃分為基礎完善類49項和優化提升類11項。

廣州市城市更新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鄧堪強介紹,廣州老舊小區微改造工作自2015開始啟動,2016年確定試點,2017年大面積展開。廣州市政府共投入2.5億元,推進106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涉及用地765公頃,惠及群眾80萬人。

廣東省“三舊”改造協會

指導舉辦的2019中國第九屆三舊改造、棚戶區改造與城市更新高端總裁峰會將於4月12-13日於廣州舉行,中國拆遷第一人王達先生講解拆遷談判、合作方案設計及拆遷實施(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拆遷回遷實務操作)案例解析;深圳城市更新網總經理宋留強先生講解政府審查要點、審批流程、難點問題突破及最新解讀和應用,國內頂尖專家雲集一堂。

廣州城市更新(“三舊改造”)科普系列第二篇:微改造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城智庫”瞭解峰會情況和最新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