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戰線的先鋒戰士

去年11月,荊門市彭場林場的李家兵,生命定格在去東寶區馬河鎮錢河村的扶貧途中,年僅44歲。記者到他生前工作的市彭場林場和曾經扶貧的錢河村等地走訪,尋找他留下的串串故事,還原他的人生軌跡。

扶貧途中的意外事故

根據我市統一安排,幫扶幹部要到貧困戶家裡走訪慰問。當日上午,市林業局3名幫扶幹部要到對口精準扶貧村——東寶區馬河鎮錢河村。9時40分左右,市彭場林場紀委書記李家兵與市林業局兩名幹部相約,帶著棉衣、棉被和慰問金,讓司機開皮卡車,一同前往錢河村,打算到各自結對幫扶的貧困戶家中開展春節前的走訪慰問。

1個多小時,車行至馬河鎮鍋底坑煤礦三叉橋地段,因路面溼滑,皮卡車轉彎失控,墜落到2米多深的橋下。事故發生後,荊門交警、120趕到現場進行處理和急救,荊門市、區兩級扶貧辦,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趕到現場指揮,李家兵因傷勢過重身亡。司機和其他兩名扶貧幹部不同程度輕傷。“事故發生時,李家兵正在跟他的幫扶對象打電話,已通話了一段時間……”另外兩位與李家兵同行的扶貧包聯幹部,在市二醫住院治療期間,講述了車禍發生時的驚魂一刻。

同事眼中的林業幹部

脱贫攻坚战线的先锋战士

出生於1974年的李家兵是湖北松滋人,1995年7月畢業於西南林學院森保系,同年8月分配至市彭場林場工作,200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0年起任該林場紀委書記。

日前,記者來到市彭場林場辦公樓,走進他曾工作過的辦公室,工作牌仍擺放在辦公桌上,可是他再也回不來了。

驚聞噩耗,林場幹部職工都扼腕嘆息。

在林場場長塗俊傑的印象中,李家兵從普通職工一步一個腳印做起,埋頭苦幹,任勞任怨,領導交辦的工作從不拖欠,且完成得很圓滿。記得以前造林,下雨天,車運樹苗運不上山,李家兵就和大家一起用肩挑,其他人都穿著膠鞋,就李家兵打著赤腳。“管生產的時候,他親歷親為,拿著鋤頭,植樹,栽苗,挖窩;管人事工作的時候,辦公室長期燈火通明……”塗俊傑說,李家兵任紀委書記後,更是嚴格履職,勤政廉潔,帶好頭,管好人,林場的黨建工作多次受到上級肯定,他本人連續多年獲得優秀黨員和先進個人的稱號。

林場退休職工陳學武已年過七旬,與李家兵是荊州老鄉,也是看著李家兵在林場逐漸成長起來的人。提到李家兵,陳學武感慨良多。“他很尊重我,對待我就像自己的父親一樣。我和老伴年紀大了後,身體都不好,他經常幫我們搬米提菜。”陳學武說。在陳學武家的客廳,擺放著不少老物件,其中一個是收錄機,是李家兵看到他老伴喜歡跳廣場舞幾年前送的,讓她老伴消磨時間,現在還在用。

說著說著,陳學武走到臥室,拿出盒子,裡面裝的全是藥(如圖)。“我們這裡買藥不方便,他(在荊門)有一個會員證,他在藥店買藥可以優惠,就經常給我帶藥。”陳學武指著藥說:“你看,他給我買的藥都沒吃完,人已經不在了。”睹物思人,陳學武禁不住淚流滿面。

村民眼中的扶貧先鋒

距離荊門市區50公里的錢河村,地處深山老林,用“山路十八彎”來形容毫不為過。錢河村是省級貧困村,有貧困戶68戶。通村的大多是坑坑窪窪的小路,散落在村子裡的房屋,不少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土坯房,大多破舊不堪。通往外面的公路也有幾條斷頭路……

這是市林業局精準扶貧工作隊進駐前的錢河村村貌。時間是2015年9月以前。

錢河村一組的廖永貴今年46歲,2014年建檔立卡時,家庭年人均收入僅2050元。他家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戶:母親患有智力殘疾,隨時需要人照顧(去年去世),女兒當時讀高中,家裡的經濟來源主要靠傳統種植3.7畝地,加上打零工,日子過得很艱難。2015年9月的一天,李家兵來到他家,與他家正式結成幫扶對子。

廖永貴回憶了李家兵與自己結對後做的點點滴滴——掏錢幫他家建成3畝多的五角楓、杉樹等苗木基地,如今進入售賣期;引導他種植香菇,入股村級香菇合作社,同時幫助申請了三年期5萬元免息小額扶貧貸款,幫助母親申請了殘疾人生活補助;女兒上大學時,幫助納入到雨露計劃,每學期有5000元教育扶貧資金。此外,幫助夫妻倆在荊門城區落實打工單位……“這些事,如果我們自己辦的話,肯定費勁,很多政策也瞭解得不清不白的,幸虧有他的無私幫助。”讓廖永貴特別感動的是,他和妻子在外面打零工的時候,李家兵經常代為看望其母親,時不時給他們打電話,問他們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助。“每次李(家兵)書記來家裡,都是一種相聚,像家人一樣。”廖永貴說。

在李家兵的幫扶下,廖永貴幹勁十足,2017年家庭年人均收入達到7632元后,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在此基礎上,2018年家庭年人均收入達到了11000元,添置了各種家用電器不說,還在當年9月買了代步的小車,日子過得很紅火。如今,廖永貴和妻子在荊門城區打工,年收入6萬元左右。

2018年11月23日上午,廖永貴一直在等待前一天晚上約好來走訪他的李家兵,但直到下午,李家兵都沒有出現。當晚,廖永貴從村幹部口中得知,李家兵因公殉職了。他得知後,悲痛不已,在李家兵的追掉會當日前往送別。“我們家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最感謝的就是李(家兵)書記。 今後,我再也見不到李書記了……我會永遠記得他的好。”廖永貴說。

廖永貴由貧轉富,是錢河村脫貧摘帽的縮影。

錢河村村委會主任蔣菊說,在市林業局精準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錢河村於2018年整體提前脫貧,戶戶通了水泥路,家家吃上了自來水。村容村貌有了明顯改善: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達,一幢幢新民房遍地開花,房前屋後種滿了果樹和綠化苗木,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市林業局駐錢河村精準扶貧工作隊隊長劉林表示,李家兵心繫貧困戶,用情真扶貧,這樣一位好黨員、好乾部、好領導,不幸倒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他用生命鑄就忠誠,用熱血書寫擔當,他格盡職守、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激勵扶貧幹部義無反顧,前赴後繼,也將喚起成千上萬的貧困群眾戰勝貧困的希望和信心。

今年1月23日,市委追授李家兵“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認為他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是脫貧攻堅戰線的先鋒戰士,號召全市黨員向他學習。(記者 楊濤 通訊員 李金成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