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屬光榮》牌——那難以忘卻的記憶

陽光鋪灑在大地,站在我奮鬥半生的土地上,思緒早已飄向遠方。離開家鄉,入伍到邊疆已經有三十多個年頭,最近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政府退役軍人事務局,為我們重新頒發懸掛“光榮牌”,我感到非常興奮非常激動,這不僅是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懷,更是我們全家的政治榮譽。這也讓我回想起老家門口依舊懸掛著的“光榮牌”......

《軍屬光榮》牌——那難以忘卻的記憶

《軍屬光榮》牌——那難以忘卻的記憶

前段時間回到家鄉,草綠了,花紅了,一望無際的麥田一遍翠綠,田間地頭的楊柳垂青生芽,真的是花滿枝頭千嬌百媚,蕊吐芬芳柳絮飛揚。正值風和日麗的初春時節,走在闊別三十六年的鄉村道路上,大口呼吸著家鄉清新的空氣,深深感受著多年未見的泥土芬芳。

穿過新修的大道往西,信步走進老街,經過三個拐彎,來到老房,佇立在門前,凝望著依然懸掛在屋沿下門右邊已經鏽跡斑斑的“軍屬光榮”牌,久久不願離開,彷彿回到三十多年前,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那是1983年的冬天,我經過體檢政審層層篩選,在全村百餘名適齡青年中脫穎而出,被批准應徵入伍,地域為新疆烏魯木齊。聽接兵領導說,部隊離家有三千多公里,對於從來沒有離開家門的我早有心理準備,而娘有些捨不得,又是讓我吃妙雞蛋,又是用少有的小麥麵粉給我做麵條吃;爹卻十分開明,那幾天,總比平時起得更早,幹農活勁頭十足,滿臉笑容,人也精神了許多,用自行車帶著我走親訪友,逢人就說:“我家孩兒高中畢業,要當兵了,跟親戚通個信,好讓大家一起高興。”

《軍屬光榮》牌——那難以忘卻的記憶

臨行前的晚上,父親睡不著,我也失眠,我們爺倆在床頭上聊了很多。也就是那晚上,我才知道父親的人生經歷,父親生於解放前的1926年,奶奶去世比較早,父親6歲到外地當長工,每天必須起早貪黑幹活。

父親沒上過學,不識字,但接人待物懂禮儀守規矩,從小養成了吃苦耐勞敢於擔當的精神,人雖窮但志不短。解放後,分了田地,他從外地回到家,憑個人努力和勤奮好學,很快成為種田能手,被大隊評為農藝師。

《軍屬光榮》牌——那難以忘卻的記憶

他善於學習敢於探究,心靈手巧,他用一把砍刀,將竹子編成各種各樣漂亮的花竹藍、籮筐、門簾等竹工藝品,並帶徒弟為生產隊換來經濟效益,後來又學廚藝,成為民間廚師,不管是街坊鄰居、還是三里五莊的鄉親,不管是紅白喜事,還是生兒育女辦滿月,都會請父親幫忙,而且是無償服務,所以,一提起父親的名字,大人小孩都會由衷的翹起大拇指滿口稱讚。父親為此特別滿足,而且經常教育我們要關心別人,幫助別人。

也就是那天晚上,我才真正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父親囑咐我最多的就是:到部隊不要想家,不管多苦多累都要咬牙挺住,要聽領導的話,叫幹啥就幹啥,要挺直腰桿做人,還要幹出樣來,咱家祖祖輩輩都是貧農,要爭口氣,好好為部隊出力流汗,為咱家爭光,不要辜負村幹部和父老鄉親的幫助和關心。”


《軍屬光榮》牌——那難以忘卻的記憶

除此之外,父親還講了很多,有關於家族的史話,有關於家庭未來發展的計劃,還有親朋好友街坊鄰居的幫助等等,談話一直延續到天快亮,想不到,我入伍一年後,父親因為突發腦溢血而永遠地離開了他們,這次與父親長時間的對話,竟然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第二天,父親怕娘送我掉眼淚,就獨自一人送我到月山軍供站,直到火車汽笛長鳴,車輪滾動,父親一直望著遠去的列車揮手,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淚水盈滿眼框,模糊了車窗,父親那慈祥的面孔和揮手告別的身影久久地凝固在冬天冰冷的站臺上。

從此開始了我的西部軍營的火熱軍旅生涯,從三種步伐到操槍,從投弾到五公里,從士兵到軍官,完成了從普通百姓向合格軍人的轉變。幾十年的軍旅生涯當中,我時時刻刻牢記父親的囑託,以部隊為家,以軍人為自豪,刻苦訓練、努力學習、考上了軍校,成為一名軍隊幹部,多次受到嘉獎,三次榮立三等功。


《軍屬光榮》牌——那難以忘卻的記憶

後來,在我弟弟的來信中得知,我入伍後的第二天,生產大隊領導帶著相關人員敲鑼打鼓到家,為我們懸掛“軍屬光榮”光榮牌。從此,父親每天干活回來,總要抬頭看上一眼,颳風下雨之後,總要搬來梯子用毛巾把光榮牌擦拭乾淨,用心呵護。

如今,退出了現役,可始終不忘初心。再次收到“光榮牌”的我不僅是邊疆的保衛者、建設者、見證者,更是受益者。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讓我有所依,有所為,有所樂。


《軍屬光榮》牌——那難以忘卻的記憶

心中有一種幸福感和滿足感、獲得感,作為一名退役的老兵,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嚴格要求,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邊疆繁榮穩定做出應有貢獻。不辜負黨和軍隊多年的培養,努力做黨的事業的推動者,主旋律的弘揚者,社會正能量的傳播者,用真誠來感動人邊人,用行動來告慰父親,用喜悅過好每一天,用一生來呵護屬於我、屬於全家、屬於家鄉親人的軍人政治榮譽——“光榮之家”光榮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