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證通考”!不用再為一紙駕照來回奔波

文丨圳論評論員 趙強

駕駛考試、車輛登記檢驗5類業務“異地通辦”,車輛抵押登記、臨牌發放等5項服務“便捷快辦”,公安部日前推出10項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新舉措,並將於6月1日起推行。申請人可以持本人身份證,在全國任一地直接申領小型汽車駕駛證,不再需要提交居住登記憑證,實現全國“一證通考”。與此同時,駕照異地分科目考試也將施行。

交通大發展、人員大流動、貨物大流通的新形勢下,考駕照的意願和需求極其旺盛,但也對駕考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不能全國“一證通考”、異地分科目考試的情況下,有多少人因為一紙駕照來回奔波,又有多少人因為不勝其煩半途而廢?隨著新的改革舉措的推出,駕駛證異地申領條件放寬,打破了時空、地域和證件種類的限制,不僅便利了很多人實現擁有駕照的個人願望,也能更好地服務經濟要素高效流動,方便民眾異地學習生活、辦事創業,可謂一舉多得。

對民眾而言,一項項“放管服”改革,就是一個個直觀可感的民生紅包。據公安部初步估算,新政實施以後,每年將惠及新考證領駕駛證1200多萬人,補換領駕駛證和審驗駕駛證370多萬人次,僅交通費一項就可以節省200多億元。實際上節省的不僅是費用,降低的還有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改革新舉措,就像是善用巧力的槓桿,讓民眾獲得駕照更加便利,避免了社會資源浪費,也有助於刺激汽車消費需求,釋放社會經濟活力。

“一證通考”!不用再為一紙駕照來回奔波

相較於這些看得見的實際利好,更值得讚賞的是,這些改革舉措真切地體現了政府的社會治理思維正在悄然轉變。在政府社會治理能力的提升與“放管服”改革過程中,以用戶思維、創新思維、共享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等為特徵的互聯網思維正日益發揮著重要作用,進而推動政府向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型政府、以協同治理為目標的有限政府、以創新治理為特色的智慧型政府轉變。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正是因著政府社會治理思維模式的轉變,才有了諸如出入境證件“全國通辦”、駕照“一證通考”、異地分科目考試等讓人民獲得感、滿意度大幅提升的改革措施不斷出臺。而通過這樣的轉變,也可以窺見國家治理體系與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在不斷提高。

“一證通考”!不用再為一紙駕照來回奔波

無論如何轉變,只要改革開放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不變,就可以期待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與深入,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側改革,會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近期以來,公安部門接連推出的改革新舉措做了很好的示範,相信會有更多的部門見賢思齊,讓人們享受到更多的改革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