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挺好,卻查出了腎病,是否因長期服用了降糖藥?

刺蝟七七


不是。

降糖藥一吃就是一輩子嗎

很多糖友剛得糖尿病的時候,不願接受藥物治療,有的是覺得糖尿病不疼不癢,不影響生活,沒必要喝藥;有的是怕藥物會上癮,一用就停不了。

確實有不少糖友,是真的可以很長一段時間不用喝藥。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早期、1型糖友“蜜月期”、妊娠糖等部分糖友可以單純飲食、運動把血糖控制在較為理想的範圍。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調節受損或糖耐量異常)多數可以單純依靠飲食、運動治療。

新發2型糖尿病血糖不是很高,可以單純飲食、運動控制。如果發現糖尿病時血糖就很高,糖化血紅蛋白超過9%,先使用胰島素或口服藥強化治療結束後,胰島功能得到保護,可以有一段時間靠飲食、運動控制。

新發1型糖尿病可能會有“蜜月期”,短期可以單純飲食、運動控制。蜜月期結束後需要長期胰島素治療。

妊娠糖很多可以依靠嚴格飲食、運動控制使血糖達標。

但是,當飲食、運動控制不能達標時,就需要起始降糖藥治療,利大於弊,千萬不敢因為“道聽途說、諱疾忌醫”而不喝藥。降糖藥之所以會伴隨終生,是因為糖友的“胰島”失職,要把血糖控制的和健康人一樣,需要藥物這個“發動機”持續帶動胰島工作。隨隨便便停藥,沒有了“發動機”,胰島還是會懈怠不幹活,血糖就又高了。

降糖藥傷肝傷腎嗎

所有降糖藥都會經過肝臟、腎臟代謝,就是都要走肝臟、腎臟這“兩條路”。區別只是有的走肝臟多一點,有的走腎臟多一點。但是不是傷肝傷腎,只要肝腎功能正常,就像吃飯需要經過肝臟、腎臟代謝一個道理,不會造成超負荷工作,擔心藥物傷肝傷腎就和擔心飯會傷肝傷腎一樣。

肝臟、腎臟就像兩條公路,日常可以承載各種大大小小的車,只要車不超重就行。對於肝臟、腎臟,只要藥物劑量合理,就是未超重的車。

而當有肝臟腎臟功能問題時,就像掛有“嚴格限重”的公路,只允許小型車輛通過,就需要找專科醫生看化驗結果和用藥情況,肝功能不好,換掉走肝臟多的藥物;腎功能不好,換掉走腎臟多的藥物,減輕肝臟腎臟的負擔,避免肝臟、腎臟超負荷工作。

尿蛋白能逆轉嗎?糖尿病腎病能治癒嗎?怎麼治?

糖尿病腎病早期主要是尿中經常出現蛋白,此時可能沒有其他不舒服感覺而被忽略,以後逐漸出現高血壓、低蛋白、水腫、腎功能下降甚至尿毒症等。有時有腰痛症狀,但痛的部位比較高,大約在肋骨下。簡言之,指標改變先於身體不適,定期檢查很重要。

糖尿病腎病1期、2期一般身體沒什麼感覺,指標也大多正常,腎小球濾過率可能升高,這個時候及時發現並嚴格控制血糖,一般可以完全逆轉至正常。

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敏感度高,容易及時發現異常,對糖尿病腎病診斷的特異性較強。一般尿微量白蛋白在30-300之間屬於糖尿病腎病3期,算臨床糖尿病腎病前期,尿蛋白還是有可能轉陰的。主要目標是長期控制好血糖,採取一些降尿蛋白的措施,低優質蛋白飲食,禁食植物蛋白,一些ACEI、ARB類藥物有助於降低尿蛋白,逆轉至正常。

等到身體感覺不適才重視,就有可能到了難逆轉的程度。糖尿病腎病4期,就屬於臨床糖尿病腎病期,一般尿微量白蛋白大於300,則難以完全逆轉,主要是避免腎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發生。

首先,為減低肌酐和尿素氮,限制蛋白質量,不吃植物蛋白,可吃少許優質動物蛋白。

其次,注意清潔,避免泌尿系感染。

再次,中藥治療。a-酮酸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腎功能。

總之,盡最大努力避免發展到尿毒症,需要透析階段,勞民傷財。

糖尿病腎病,防重於治,花小錢吃降糖藥、測血糖、做檢查,長期控制好血糖,避免發展到尿毒症透析等燒錢的地步最重要。

請關注在線指導控糖先行者——微糖


微笑面對糖尿病


答案是否定的。並不是所有的降糖藥都存在肝腎毒副性,像二型糖尿病人常用的二甲雙胍就沒有。糖尿病人查出了腎病,大多是由於長期的血糖失控造成的。那為什麼血糖控制得挺好,還是患上了腎病呢?也許是因為曾經有一段時間血糖控制很差,已經使腎臟發生病變,即便後期採取治療後血糖漸漸好轉,也無法避免腎病的發生。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血壓失控造成的。高血壓會對腎臟造成明顯損傷,很多糖尿病人只盯著血糖看,認為血糖控制好了就萬事大吉了。殊不知,高血糖很容易與高血壓同時存在,並互相加重。很多年紀輕輕就查出腎病的人,其血壓也是高得嚇人。一般建議,糖尿病人把空腹控制在7以內,餐後控制在10以內,血壓控制在收縮壓<130 mmHg,舒張壓<85 mmHg,才能夠比較有效的預防腎病。

得了腎病也不要緊張,注意下面這幾點即可:

1.限制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蛋白質以瘦肉、雞肉、魚蝦、雞蛋等動物性食物為主,避免過多攝入大豆這樣的植物蛋白。

2.嚴格限制食鹽攝入,每日食鹽控制在5克以下為宜,尤其是在出現水腫的時候,需要嚴格限制食鹽量。

3.適當限制高鉀食物,如香菇、櫻桃、香蕉、土豆等,以免加重腎臟的代謝負擔。

4.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免對腎臟細胞造成刺激。

5.用藥謹遵醫囑,不濫用藥物。


糖人健康網


你好!糖尿病診斷標準:餐後2小時血糖高於11.1毫摩爾/升,空腹血糖高於7.1毫摩爾/升。一旦得了糖尿病是需要終身服藥的,目前市面是常見的降糖藥,胰島素對身體副作用很小的的,這裡所說的血糖控制的好是在哪個標準,只要高於那兩個數就是沒有控制好,很多人以為糖尿病服用降糖藥沒有身體症狀就是把血糖控制好了,可是化驗單不會撒謊的,血糖控制在空腹7.1毫摩爾/升以下,很多人認為血糖控制得好,餐後沒有量吧!餐後血糖控制11.1毫摩爾/升以下才真正控制的好,餐後血糖高低影響併發症,血糖還是沒有控制住,導致出現糖尿病腎病,接下來要用胰島素來降糖,定期檢查血糖值,腎功,不是降糖藥不好使,是根本就沒有控制住血糖,自以為是控制住了,其實是沒有控制在正常範圍。以上僅供參考


小五晶晶


若是多年的糖尿病患者(比如說20年或更久)就有這個可能,因為糖尿病是個消耗性疾病,最後的綜合症會使患者的各臟器衰竭而亡的。若是糖尿病不久的病人,則腎病就不能怪糖尿病了。


喬沐楊


若只用效果最好胰島素並不能大幅延緩併發症的發生,更別說口服西藥了,而且胰島素會失效(打再大量血糖也降不下來)。必須配合控食,運動(最好是每天3次,每次30分鐘以上,餐後40分鐘~1小時開始這樣長期效果最好,可以保持20~30年以上不出併發症)中藥效果也很好,可很多人不信。記住只打胰島素會延緩併發症,但不是很明顯,必須運動


哈了哈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挺好,卻查出了腎病,是否因長期服用了降糖藥?

這個問題是很普遍的,按照醫生的囑咐,嚴格照辦,看著效果很好,卻出來併發症,病人想不明白,更主要的是害怕,怕將來的影響。

糖尿病人最缺的是糖,主要問題是血液糖多和細胞沒糖之間的矛盾。我們採取的控制飲食,運動,吃藥等方法,表面能降糖,實際身體就會缺糖,所以人沒力氣。更主要的,人需要消耗營養維持正常活動,沒有糖,只能用體內儲存的蛋白質、脂類來代替,時間長了,蛋白質越來越少,所以糖尿病後期人都消瘦。更主要的是,在抽調蛋白質的時候,先用腎臟的蛋白質,腎臟的蛋白質少了,就會出現腎功能障礙,就是尿毒症、腎衰竭。


霍體清


恭喜你,你終於覺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