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離開我”,家長做法值得思考,如何讓孩子擁有安全感?

朋友的寶寶2歲半了,平時很黏媽媽,可是朋友的工作卻非常忙,常常不得不和孩子分開。這不又要去外地出差了,本想著趁著孩子睡著後再偷偷溜走,結果開門的聲音把孩子弄醒了,寶寶大聲的喊著“媽媽,別離開我!”吐字還不是很清楚的小奶音,讓朋友十分為難。每次和寶寶分離,孩子都會哭鬧一陣,傳說中的分離焦慮在寶寶身上體現的非常明顯。

可以看出來,朋友在與孩子分別的時候常用的方法是突然消失,這讓孩子非常沒有安全感,所以才會每次分開時都有哭鬧的表現。對於3歲以前的寶寶來說,這是一個建立安全感的關鍵階段。這個時期家長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的重點就是培養孩子的安全感,這甚至超過了任何早教班對於孩子的各種能力的開發。讓孩子有安全感,才能讓孩子在之後的成長階段中更加順利。

那麼孩子在這方面具備的表現都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家長怎樣才能發現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呢?

孩子擁有安全感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1.喜歡抱抱、親親

喜歡主動的擁抱家人,對於親親也很願意配合。對於家長表現的很親暱,會主動的發起與家人之間的互動。

“媽媽,別離開我”,家長做法值得思考,如何讓孩子擁有安全感?

2.會說出很溫暖的話語

經常會有一些很暖心的話說出來,比如說“媽媽,你太累了!”、“媽媽,我好愛你啊!”

3.經常會說起美好的回憶

會時不時的說起有趣的往事,比如說去遊樂園的時候,玩到了好玩的玩具,吃到了哪些好吃的等等。

4.與父母短暫分別時不會情緒失控

當與父母面臨短時間的分別時,情緒波動不會很大,因為相信父母會按說好的時間回來,不會做過多的糾纏。

相比之下,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是存在安全感缺失的現象的,那麼造成孩子這種狀態的原因有哪些呢?

孩子安全感缺失的原因:

1.不穩定的家庭關係

當孩子意識到家庭關係不是很穩定時,會表現的很沒安全感。比如說父母經常發生爭吵,或者是彼此很冷漠,存在冷暴力的家庭,孩子會表現得非常明顯,常常害怕自己做錯事,而惹得父母不開心。

“媽媽,別離開我”,家長做法值得思考,如何讓孩子擁有安全感?

2.家長對待短暫分離時的不當處理方法

在孩子這個階段,家長免不了會有短暫分離的時候,可能是去上班也可能是外出購物等等,這時害怕孩子糾纏,常會選擇由於離開,這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悲傷的一件事,可能是一轉身父母不見了,一睡醒爸媽不見了,這種感覺被拋棄的感覺會加重孩子的安全感缺乏情緒。

3.對於孩子過於嚴苛

父母對於孩子過分的嚴格,當孩子不小心做錯事時,大聲的批評和斥責會讓孩子和沒有安全感。讓孩子在說話做事的時候,會變得更加小心翼翼。

4.缺少對孩子的陪伴

雖然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孩子也可以很健康,但是缺少父母的陪伴,同樣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來自於父母的關注是其他人不能夠替代的。

可以看出,安全感缺乏是會對親子關係有影響的,孩子在情感方面的訴求是更加不能夠被忽視的。

缺乏安全感對親子關係的影響?

1.對父母沒有足夠的信任

對於父母的信任感不強,即使是受到委屈也不願意和父母袒露,甚至因為害怕指責而選擇隱瞞或者撒謊。這種信任不是一種形式,而是內心層面上非常有利的支撐。

“媽媽,別離開我”,家長做法值得思考,如何讓孩子擁有安全感?

2.會有一定的叛逆行為產生

孩子為了引起家長的關注,會故意做出很逆反的行為,目的是從父母的情緒反應中獲得關注。

3.不願意與父母分享

不管是開心的事還是不開心的事,孩子都會選擇自己消化,不會想到要和父母分享,某種程度上認為這是父母不關心的事。自己也沒有向父母表達自己的願望。

孩子的安全感不僅對於與父母之間的相處有幫助,對於孩子以後的成長也是很有影響的,所以家長應該抓住孩子3歲之前這個階段,儘量的滿足孩子安全感的訴求。

安全感應該如何塑造?

1.家長懂得傾聽

當孩子表述一件事時,家長應該表現的非常感興趣,這個互動過程中,孩子是主角,家長不要對孩子的表達作出過多的糾正,讓孩子隨心所欲的表達自己。這個過程在孩子看來是非常親密的時光,甚至在成年後仍然會有記憶。

“媽媽,別離開我”,家長做法值得思考,如何讓孩子擁有安全感?

2.營造輕鬆的家庭氛圍

為孩子建立一個輕鬆穩定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可以無所顧忌,不用總是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不用擔心自己會被拋棄。享受孩子該有的幼稚和天真。這種氛圍的營造要比優越的物質條件更加值得父母重視。親人間的冷漠也會讓孩子無法更好的處理情感,敏感但卻脆弱。

3.尊重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對於一件事物有自己的想法時,比如說喜好,家長應該儘量的尊重,不要以自己的喜好作為判斷的標準,讓孩子有一定的空間,有可以說不的權利。不要以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對於孩子的天真有更多的包容。

4.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

在培養孩子安全感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陪伴。但是這種陪伴是以孩子為中心的陪伴,不是把孩子放在一旁,自顧自的做著自己的事。讓孩子有被呵護、被關愛的愉悅感受。

有些時候,家長為了帶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一輩人撫養,這其中有很多的無奈,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家長的陪伴是不應該缺席的,物質條件的改善彌補不了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孩子的情感訴求也是值得父母更加重視的。同時,溫暖的家庭氛圍也是父母給予孩子安全感最好的方式,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更加的自信、有愛。

互動話題:大家對於與孩子短暫分別時是如何處理的?是否發現孩子有安全感缺失的表現呢?歡迎分享。

------------------------------

我是話梅,你們最忠實的育兒夥伴,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用專業的知識為大家解決育兒過程中煩惱與糾結!

關注【話梅的媽媽】頭條號,轉發、分享【話梅的媽媽】文章,話梅的媽媽擅長嬰幼兒護理知識、兒童營養搭配、幼兒衣食住行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