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到談薪資的階段,要注意些什麼?

山山說穿穿


談薪確實是個技術活,也是壓倒企業和求著者的最後一根稻草。成功的薪資定位要滿足企業和求職者雙方的意願。如果,求職者滿意而企業不滿意,即使入職,也會面臨工作和績效的嚴峻挑戰;如果求職者不滿意而企業滿意,即使入職,員工也會在工作上“短斤缺兩”。所以,談薪要基於雙方來考慮,否則誰都不會是贏家。

一、你面臨的實際情況推測

我看到你已經過了二面,現在要三面。三面是決定性的一次面試,決定著你本次求職的成敗。但是我覺得三面病不像你想象的那麼簡單。

1.三面是HR總監

A.從你的面試過程來看,一面HR面談,主要是判斷你的基本素質和勝任標準。普通HR沒有辦法在即的業務能力和業務素質樣作出判斷。

B.二面業務總監面試,是判斷你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是否達標。業務總監不會參與你的其他方面素養與勝任的評判。

C.在你的基本任職標準和業務能力得到認可的情況下,HR總監會出面和你談些什麼呢?

這和你應聘的崗位有一定關係,因為你沒說,這裡不作判斷。推斷如下:

如果你應聘的職務相對較高,HR總監會在你的職業取向、敬業度、公司文化匹配性以及潛力價值方面作出探討和判斷。

如果你應聘的是普通職務,HR總監會作為最後一道關卡,再次把握你的勝任能力。

2.HR

總監的主要任務不一定是和你談薪資

不同的企業不一樣。有的企業是在面試過程中談薪資,而更多的企業是在確認你是否勝任之後再談薪資。

換言之,您的三面有兩種可能,一種是HR總監和你溝通,但不會和你談薪資,只有最後確定你勝任之後才會安排專門的HR和你溝通薪資的問題;另一種情況是HR會和你談薪資,但是隻要你諮詢你的薪資要求為主,不會在薪資上明確表態,如果表態就是對你的高度認可或者不認可。

高度認可,是想留住你;不認可,就是通過薪資讓你放棄。

HR總監通常不是談薪資的那個人。

二、是什麼決定你的薪資

加入三面HR總監會耐心的和你談薪水的問題,你必須明白,是那些因素對你的薪資有影響。

1.崗位價值

就是你所應聘的這個崗位對於該公司的重要程度,該崗位對企業的主要貢獻點在哪裡。你是應聘的業務崗位,那就看你這個業務崗位有多重要。

2.個人價值

所謂個人價值,就是基於崗位勝任的情況下你可能給企業帶來的價值。這個是HR和公司考慮的重點,他們通過面試來評估你可能為企業帶來的價值,也為給你定薪做了鋪墊。

3.崗位需求的急迫性

如果該崗位急需用人,那麼企業一定程度上會捨得投入多一些;如果該崗位不急需用人,那麼該崗位的薪資水平就不會水漲船高。

4.你個人求職的急迫性

如果你個人急於就業,對方會看出你的情緒,在這點上擊中你的要害;如果你不急於就業,對方就會作出另外的判斷和應對。

5.企業的資金實力

實力雄厚的企業付薪能力更強,實力薄弱或者經營不善的企業付薪能力比較弱。

6.崗位的當地市場水平和行業薪資水平。

這個水準是當地的,全國的沒什麼可比性,看一下當地的薪資情況,作為參考。

7.企業的規範程度

較為規範的企業一般會有薪資標準,而且不會在薪資標準範圍外讓步,因為個別的薪資水平不規範會打亂企業的薪資體系。

以上七個方面直接影響你的薪資定位。

那麼,你應該如何應對呢?

1.綜合分析對方企業的情況,結合自己掌握的信息,作出初步判斷,預判對方的薪資範圍。

2.認真分析自己的特點和對於該應聘崗位的優勢和不可替代性,找出討價還價的資本。

對於企業來講,如果你對他們沒有更高的價值,再好的優點都沒有用。

3.與公司的相關人員進行溝通,試探性的詢問對方的薪資規定和定薪辦法

4.不要只站在自己這方要薪資。這是一個錯誤的談薪方法。要站在雙方的立場考慮和溝通,一方面,對方會對你的立場比較認同,另一方面能夠達到雙贏的效果。否則兩敗俱傷!

5.決定自己能夠接受的最底線,就是說,少了多少錢就沒法談了。這是自己的底線,一定要明白,否則會比較被動。

6.看長線。就是該崗位將來的成長可能,在溝通中諮詢對方該崗位未來的收入上限。

只要說將來沒上限的都是忽悠人!

薪資談判是雙方相互試探和亮牌的過程。除非你有王牌,否則一下子亮出來,就可能被對方打掉;要知道對方的底牌是什麼,這是一個博弈的過程。但是博弈的結果不是勝負,而是平衡!


祝求職成功,薪資滿意,工作順利!


指尖視野


談薪是個無法迴避的敏感話題,也是人性的兩面性-貪婪與恐懼的典型並存時刻,求職者一方面忐忑於要價太高,錯失被錄取的機會,同時又擔心要價過低而心有不甘。而招聘方HR也不會上來就交實底,而是會輕輕的問一句,你現在的收入是多少?你期望多少呢?

大家都很關心談薪,那麼薪水真的是“談”出來的嗎?

能力欠缺一點的人可以通過“談薪”來彌補,甚至要到高薪嗎?

什麼時候是報價的最佳時機?怎樣報價?如何摸清對方公司的底牌?

還有一些人認為HR談薪主要是來“砍價”的,那我如果報低了就會很吃虧,只能往高報價......,真的是這樣嗎?

人選對於這個崗位的勝任程度,決定了定薪級別,這是最關鍵的定薪要素。所以。當人選面試下來,其工作經驗、能力和風格都完全符合要求的時候,即使原來的工資確實是明顯低於市場的,即使他報的期望工資也並不高,那麼。HR仍會給出合理的工資水平。

因為HR很清楚,如果給高了,對於內部來說不公平,會影響團隊;如果給低了,這個人選擇會不穩定,容易被別的公司挖走,或者拒絕offer。

所以,影響談薪結果的最核心的因素是:我們自己到底值多少。

這個與市場以及你的勝任度非常相關!(市場平均值可以從招聘網站統計出來)

那次要因素呢,還真有2個“撿漏”的機會,一種情況是,招聘方的這個崗位的緊急程度是怎樣的,如果是“前任”突然離開,內部暫時也無人可補,那這個時候招聘方比較容易讓步、打破常規定薪,但是也不是薪水越高越好,有風險

第二種情況是,你的競爭對手不多,那麼你就可能談到一個高於10-30%這個跳槽通常的合理增幅,而獲得一個偏高的待遇。

這就解釋了早幾年的房地產行業,近期的一些互聯網公司、人工智能公司,以及“搶人、挖角大戰”,例如:最近很火(很缺人)的算法工程師、區塊鏈等崗位,如果沒有這個人,項目就上不了,急事急辦,會開出一個以能挖到人為主的待遇,一般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待遇,如50%,甚至翻倍、一年跳幾次每次都加薪的情況......

短缺-造成打破常規,但這個原則是不適合於絕大多數崗位的,風險也極大,如P2P爆雷、項目一結束,入職不到6個月立即解聘 等情況,也常常出現在工資偏高、遠超出市場合理範圍的情況下。

二、爭取高薪(或者說如何談薪不吃虧)的技巧

1、會“算”

會算——是指原來的收入是多少,會把它算清楚,這還不簡單?!誰還不知道自己的收入,

真有不少這樣的情況,只是很多人不自知。

你要把原來的月工資浮動部分、以及福利部分都折成現金部分。稅後也全部都折成稅前,然後加總、再除以十二個月,作為基數來幫助我們梳理目前的工資水平。

2、會“問”

一般每家公司的薪酬福利制度都不一樣,有低工資+高獎金、高工資+低獎金等等組合方式。

我們在報出自己的待遇期望之前要先提問。請對方介紹一下公司的整體薪酬福利制度。這樣我們在接到對方的工資報價以後才能知道。他的這個現金部分,我們能否接受,他的整體薪酬待遇在市場上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3、適度矜持,巧妙報價

HR的談薪風格因人而異,也因地制宜(例如:招聘方是否有備選人選?本公司待遇的市場政策-領先?平均?或者是低於平均?),不管怎樣,建議大家在報價之前準備好3個數字:

一個是你的底線-最低可以接受的現金部分的數字。一般你月工資為主,第二個數字是你希望得到的月工資,第三個數字是你想爭取一下的“高薪”,萬一得到了呢。

輕易不報出“底線”,先報出一個範圍:即,可接受的待遇 ~ 想爭取的待遇上線,同時說出自己的能力、項目或資源等報價依據,方便HR拿這些“優勢”幫你去做內部的爭取,畢竟HR也希望儘快找到合適的人員,完成招聘的kpi指標-及時到崗率。

報完價後,觀察HR反饋時怎麼說,來判斷對方公司是“可要、可不要”自己,還是在極力吸引自己,適度爭取一下,問“這是否是能提供最高的待遇了?”,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已經有offer在手,這個職位機會“可來、可不來”,還是自己非常想得到這個機會,來決定自己的“堅持度”

底氣足,做好了萬一談崩的準備的,可以說“達不到多少的待遇,我很難接這個offer。”,特別想要這個機會的,可以說“這個待遇,我需要綜合考慮一下,請問最遲需要什麼時間答覆你們?”

最後不得已才報出我們的底價,輕易不暴初步露出我們的底價。

當然這個具體的談的過程,我們建議大家好好的練習一下,如何報價?如何摸清對方底線,比如說。曝出一個範圍,為了避免風險我還加一句說我會綜合考慮的。


JU時代


說低了總覺得委屈自己,說高了又怕offer不保。好不容易在前面幾輪面試積攢的自信在這個問題上就變成“emm差不多就行吧”。然後面試一結束就開始無限後悔……

怎麼巧妙回答薪資問題?怎麼保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怎麼把“白菜價”開成“翡翠價”?且聽小編今天的講解:

一、瞭解自己的市場價值

每項工作都有一般市場價值,在回答薪資問題之前,先查找薪資數據,瞭解求職崗位以及自身經驗、技能水平可以拿到的薪資範圍。

這幾個網站可以為我們提供工資信息:

■ www.salary.com

■ www.glassdoor.com/Salaries

■ Indeed/salaries 

■ LinkedIn/salary

■ Payscale.com

另外,還有公眾號邦圈職的邦你查功能,可以為我們提供該崗位的就業數據以及薪資等。

同時,將自己的期望待遇列舉出來,包括基本工作最重視的好處,或是某些特別的興趣


二、事先做功課,瞭解目標公司

在美國,只有不到15%的公司會在職位發佈信息中註明薪資範圍,在申請崗位前,可以先做市場調查,從官網或者前僱員的評價,來了解自己的求職崗位在目標公司中的地位,以及培訓機會、成長空間等,再是福利待遇。

除了薪水,我們還可以看公司是否提供以下的福利,包括: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的位置很重要!同一個公司及崗位,工資可能會根據工作地點大幅度變化,需要關注地域因素。

三、自我定位和公司定位

你需要了解到,公司對你或者說這個崗位的人的定位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計劃,未來3年有什麼目標,需要達成什麼結果,這個崗位的人向誰彙報工作等這些問題。

這些問題涉及到你個人在這家公司的成長問題,有可能也將決定你未來是否偏向技術型人才還是管理型人才。如果這些問題沒有了解清楚,如何給自己的薪資報價?

詳細詢問這些問題後,你再報出期望薪資都不遲

關注公眾號邦圈職,快速瞭解求職崗位薪資待遇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