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萬年——薩拉烏蘇之冬

一眼萬年——薩拉烏蘇之冬

攝影:奧靜波

大概是因年代久遠的原故,雪色中的薩拉烏蘇峽谷終隱藏不住神聖而又神秘的氣質。當你站在峽谷頂端俯瞰,一條U形泛著墨藍色冰感的河流,如同一條蜿蜒玉帶鑲嵌於谷底,環抱著白茫茫的田野。白色與墨色,在此刻鋪展出了一幅傲雪凌霜的磅礴景緻……你可知,俯瞰的這一眼可是那萬年前的古遺風貌吶!

一眼萬年——薩拉烏蘇之冬

攝影:王春霞

那條河還在流動?看來冰雪也未將其塵封,反被吸納溶於河流之中!薩拉烏蘇峽谷因谷內蜿蜒流經的薩拉烏蘇河而得名。薩拉烏蘇河發育在鄂爾多斯高原晚第四紀的鬆散堆積物中,地層極易被沖刷切割,形成河谷。

一眼萬年——薩拉烏蘇之冬

河谷深達60~80米,形成了狹長的高原深切溝灣,河流沿著溝灣內曲折河道蜿蜒流淌,形成了規模較大的沙漠峽谷。早在7至14萬年前,鄂爾多斯人(河套人)就發祥於此,是到目前為止,我國乃至亞洲發現的時代最早的晚期智人化石之一。

一眼萬年——薩拉烏蘇之冬

攝影:那仁朝格圖

據資料記載:北緯37°,是大自然靈氣之所在,它所穿行而過的地域,盡是人類文明起源和文史古蹟所在之地。除此之外,北緯37°更是聚集了無數魅力迷人的地域,法國波爾多、希臘雅典、美國舊金山、意大利西西里、中國薩拉烏蘇,都在這條神奇的緯線上。

一眼萬年——薩拉烏蘇之冬

攝影:那仁朝格圖

一眼萬年——薩拉烏蘇之冬

溼地管理局提供

薩拉烏蘇峽谷的奇特,就在於她身處沙漠腹地,卻偏偏出落為河流涓涓、草木青青、飛鳥嬉戲的隱世樂園。雖說已是寒冬,又下了雪,原想這條沙漠峽谷進入了冬眠模式,卻忘了她在一條神奇的緯線上......漫步進入谷底後,眼前的景象亦真亦幻,河水嘩嘩流動,泉眼咚咚湧冒,只是那流淌的水聲在冬日裡愈加凜冽,不時還會有奇特的群鳥,伴著陣陣鳴叫劃過天空,這一切組成了大自然最純粹優美的韻律,“鳥鳴山更幽”大概就是如此吧!

一眼萬年——薩拉烏蘇之冬

攝影:那仁朝格圖

一眼萬年——薩拉烏蘇之冬

溼地管理局提供

薩拉烏蘇遺址是中國著名的人類發祥地和第四紀地質遺蹟出露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薩拉烏蘇不僅有“遺址”這個頭銜,還有“國家溼地公園”這一生態系統頭銜。烏審旗作為我國“三北”生態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先後榮獲“全國綠化模範旗”、“中國綠色名縣”、“2015創建生態文明標杆旗”等稱號。烏審旗在推進綠色發展中,薩拉烏蘇峽谷也愈加綠水青山,考古遺址也愈加得到長效保護。

一眼萬年——薩拉烏蘇之冬

溼地管理局提供

近日,有近1.2萬隻赤麻鴨集群現身薩拉烏蘇國家溼地河畔。候鳥們在河岸兩畔飛翔嬉戲,鳥鳴陣陣,蔚為壯觀。溼地被譽為“地球之腎”,近年來,隨著全旗生態建設和溼地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強,園內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度逐年提高,薩拉烏蘇國家溼地公園也成為了多種候鳥集中棲息繁殖的重要場所,同時成為了展示綠色烏審良好生態的又一張美麗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