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泰山東嶽廟會是這樣 今年泰安計劃高標準建設泰山東嶽廟會街區

歷史上的泰山東嶽廟會是這樣  今年泰安計劃高標準建設泰山東嶽廟會街區

歷史上的泰山東嶽廟會 (作者 周郢)

高有鵬《廟會與中國文化》指出:“以泰山廟會為代表,形成我國廣大地區的東嶽廟會源,這在我國廟會文化乃至世界廟會文化中都是一個典型。”泰山東嶽廟會2008年已被列為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贏得社會廣泛關注。這裡試對東嶽廟會的千年歷史追溯探源——

歷史上的泰山東嶽廟會是這樣  今年泰安計劃高標準建設泰山東嶽廟會街區

一、東嶽廟會的源起

東嶽廟又名東嶽行宮、東嶽行祠、泰山廟、天齊廟等,是道教重要廟庭。東嶽廟最早源起於泰山崇拜,後來經過不斷傳播,發展成影響全國的信仰。隋唐以後,凡是泰山信仰所及的地區,幾乎無不建有東嶽廟。所以歷史上有“東嶽之廟,遍於天下”的說法(明孝宗《重修東嶽廟碑》)。歷史上圍繞東嶽廟定期舉行的群體祭祀活動,稱為“東嶽廟會”。

泰山東嶽廟會之源頭,最早可追溯至西漢。漢代《鹽鐵論》卷六《散不足》雲:“今富者祈名嶽,望山川,椎牛擊鼓,戲倡舞像。”漢代泰山已奉為“五嶽之長”,深為朝野所尊奉。此處所言“名嶽”,自應包含泰山在內。而所言“今”(西漢)人遠出家門,“祈”、“望”名嶽,並“椎牛擊鼓”、“戲倡舞像”,已表明當時已有大眾群聚山嶽的祭祀風俗以及大型遊藝活動存在,這與後來的廟會形式已極為接近。所以清聶劍光《泰山道里記》在引述這則史料後論稱:“則出門進香之俗,已自西京而有之矣。”廟會的幾項特徵——區域性、季節性、集體性、與神秘性,在這時都已基本具備,因此完全可以將西漢時期的“祈名嶽”風俗,視為泰山東嶽廟會的遠源及前身。

嚴格意義上的泰山東嶽廟會,其形成時間則應為唐末或五代。五代人景煥《野人閒話》中相關記載,堪作旁證:“灌口白沙有太山府君廟,每至春三月,蜀人多往設齋,乃至諸州醫卜之人,亦嘗集會。”根據景煥所記,可知晚唐五季時遠在四川,已有三月舉行的“太山府君齋”,而舉行地點,則在灌口白沙的“太山府君廟”。唐代泰山神行祠開始在全國各地出現,如兗州天齊王廟、魚臺泰山府君祠,均見於唐人之記錄。五代人筆下的這種三月“泰山府君齋祭”,應是隨著東嶽廟祀的傳播而傳入各個地域的。既然《野人閒話》已記蜀地府君廟有“集會”,推想泰山神祖庭東嶽廟也必有此風俗,因此,三月東嶽廟會的形成時間,或可追溯至唐末五代時期。

二、東嶽廟會的確立

北宋極崇泰山,所謂“申嚴帝號,以彰洪德,……是於今日尤為尊崇,非諸祠廟所得擬議也。”(宋陸周《海鹽東嶽廟記碑》)完整意義上的泰山東嶽廟會,便在此時確立。不僅廟會地點確定於東嶽一廟,舉辦時間為“東嶽聖誕”也約定俗成,成為影響巨大的民俗節日。

明陸容《菽園雜記》卷七雲:“世俗相傳,以三月二十八日為東嶽生日,然不見於記載。” 按“東嶽聖誕”定型於北宋前期,見於宋人的相關記錄,有胡宿《東嶽生辰賀詞》、夏竦《東嶽青詞》、王珪《東嶽仁聖帝生日祝文》、《東嶽生辰賀詞》、鄭獬《東嶽帝生日奏告會聖宮三清玉皇聖祖九曜嶽帝佑聖真君表》等。對於“東嶽生辰”,其文或稱“暮春”,或稱“季春”,或稱“杪春”,均指三月。而稱“既暮之春”,更隱指是春季之最末之日,應即世所稱“三月二十八日”。四人皆為北宋前期之人,而這一生辰乃“紀舊傳於嘉俗”、“舊雲”、“相沿”,則其出現應更早於此時。而諸文同係為帝代筆之作,又可知此風俗不僅流於民間,且已為皇室、大臣所認同。

那麼,東嶽之生辰何以會被設定於三月二十八日呢?明人王逵《蠡海集》之《鬼神論》三月二十八日者“乃少陽位也”。而紅學家周汝昌則解析為:每年之三月二十八日,是“中國春季的結尾”,也是“花木禾穀一切才正在盛開的芳春時期”(《曹雪芹新傳》),故人們將東嶽聖誕設定在這一天。泰山在五嶽中位屬東嶽,在五行中屬春,其色為青,青帝司之。故春季祀泰山,自先秦已然。自漢魏以後,隨著各種自然之神的人格化,信眾大都設定某日為其神誕日,以便定期聚集致禮。因泰山五行屬春,便選定春意最盛的三月二十八日為嶽神聖誕。廟會日期也隨之確定。宋儒陳淳《北溪字義》卷下《鬼神·論淫祀》記雲:“世俗鄙俚,以三月二十八日為東嶽聖帝生朝。”自宋迄今,這一聖誕日再無更易。

宋代東嶽廟會舉辦地點,已確知是在今岱廟廟城之內。宋張師正《括異志》卷五《張太博》雲:“太山廟據縣之中,令兼主廟事,歲三月,天下奉神者悉持奇器珍玩來獻。”又舊題宋王暐《道山清話》雲:“嘗聞祖父言:每歲三月二十八日,四方之人集於泰山東嶽祠下,謂之朝拜。”兩書均稱每年三月二十八日,天下信眾皆集於泰山,其地點一言“東嶽祠”,一言“太山廟”,皆指今之岱廟。以上兩則史料,是泰山東嶽廟會的最早記錄,據此遂可推定:泰山東嶽廟會,無論時間與地點,在北宋一朝都已最後定型。

伴隨著逐漸定型的東嶽廟會,種種廟會活動與風俗也不斷產生。最為聞名的當屬《水滸傳》中所描寫的“岳廟打擂”。據考這一打擂是宋代廟會實景,而非小說家所面壁虛構。除去擂臺演武比賽,近年岱廟出土宋代石華板上表現的捶丸、踢瓶、獅戲等,推測也可能是當時廟會的“社火”之一,因為人喜聞樂見而雕之岳廟石欄。

宋真宗在泰山行封禪、加帝號,促使東嶽廟祀在南北進一步普及,成為全國性廟宇。而東嶽廟會伴隨著東嶽廟祀的傳播,也發展成影響南北的社會風俗。

歷史上的泰山東嶽廟會是這樣  今年泰安計劃高標準建設泰山東嶽廟會街區

三、東嶽廟會的中衰

元初,東嶽廟會又達到一個高潮。據元初趙天麟《太平金鏡策》所記:“倡優戲謔之徒(戲曲曲藝藝人),貨殖屠沽之子(商賈),每年春季,四方雲聚,有不遠千里而來者,有提挈全家而至者。”當時東嶽廟會的盛景,除史書多有記錄外,在《劉千病打獨角牛》、《黑旋風雙獻功》、《小張屠焚兒救母》、《看錢奴買冤家債主》等元雜劇更有極為生動的鋪敘。《獨角牛》第三折香官雲:“今日乃三月二十八日,乃是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聖誕之辰,……端的是人稠物穰,社火喧譁。”《小張屠》第二折《紫花兒序》曲雲:“……您覷那車塵馬足,作戲敲鑼,聒耳笙歌,不似今年上廟的多。普天下名山一座,壯觀著萬里乾坤,永鎮著百二山河。”《看錢奴》第三折廟祝雲:“明日三月二十八日,是東嶽聖帝誕辰,多有遠方人來燒香。”下《逍遙樂》曲雲:“這的是人間天上,燒的是御賜名香,蓋的是那敕修的這廟堂。我則見不斷頭客旅經商,還口願百二十行……。”均可視為元代廟會的真實反映。

由於元廷是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對漢人集會深懷戒心,不斷下令對東嶽廟會加以限制。至元二十八年(1291),東平人趙天麟上書元廷,重提禁會之策,其稱:東嶽廟會實“幹越邦典,渫瀆神明,停廢產業,耗損食貨,亦已甚矣”,“伏望陛下申明前詔,……凡非典所當祀而祀之者禁之,無令妄瀆;凡祈神賽社、漿酒藿肉、飾立神像、泥金鏤木者禁之,無令妄費。如是則使巫風浸消,抑亦富民一助。”。但廟會相沿成俗,一直禁而不止。皇慶二年(1313),因泰安東嶽廟會期間發生香客劉信在火池焚死其幼子事件,元廷遂藉此下令將廟會全面禁絕,《元典章》卷五七《刑部》十九《禁投醮捨身燒死賽願》載:“泰山東嶽,已有皇朝頒降祀典,歲時致祭,殊非細民諂瀆之事。今士農工商,至於走卒、相撲、俳優、娼妓之徒,不諳禮體,每至三月,多以祈福賽還口願,廢棄生理,斂聚錢物、金銀、器皿、鞍馬、衣服、匹緞,不以遠近,四方輻湊,百萬餘人,連日紛鬧。……民間一切賽祈,並宜禁絕。”在元廷極為嚴厲的措施下,興盛三百年的東嶽廟會被迫停息。

四、東嶽廟會的轉型

明清時期,東嶽廟會又告重興。但廟會內容已與此前有明顯不同,其轉型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崇祀對象的淡化,二是娛樂交易功能的強化。促成這一變化的原因,則是明代開始的“祀典復古”政策。官府嚴禁民間“非禮之瀆”,不允准民間將東嶽神作為生死之神加以祭祀,而作為國家祀典的東嶽神又與民生漠不相關,很難得到大眾認同與崇拜。在這種信仰背景下,自宋代以來肇興的碧霞元君信仰開始風靡世間。成弘之後,泰山進香,上自朝廷,下至民間,皆系奔碧霞元君而來。東嶽廟雖仍為巋然巨觀,但僅為朝廷遣祭官樣文章舉行之所,已失去群體信仰的生命活動。緣此,以尊崇東嶽大帝為宗旨的民間香社,至此已成陳跡。

不過,作為歷史慣性的延續,入明及清,以三月二十八為標誌的東嶽廟會仍繼續舉行,至於廟會實際內容,已與宋元時期明顯有異。如清乾隆時唐仲冕《岱覽》卷六《總覽三·岱廟下》述廟會稱:“每當祈賽雲集,布幕連肆,百劇雜陳,澀譶喧豗,肩摩趾錯者數月。舊傳三月廿八日為嶽神誕辰,是日尤盛。”廟會的描述中,對祭祀活動一語帶過,重點則是描摹“布幕連肆(商業),百劇雜陳(戲曲曲藝)”的場面。遣詞造句之中,已點出清代東嶽廟會重商貿娛樂的時代特點。而此前明末張岱《岱志》中所記東嶽廟也是“貨郎扇客,錯雜其間,交易者多女人稚子。其餘空地,鬥雞蹴踘,走解說書,相撲臺四五,戲臺四五,數千人如蜂如蟻,各佔一方。鑼鼓謳唱,相隔甚遠,各不相溷也”。本來商貿與娛樂就是廟會不可或缺的內容,不過在東嶽廟會中,這方面卻一枝獨大,完全成為廟會的主流。以至於後世的東嶽廟會的文化記憶,是“岱廟書場”與“岱廟市場”,而絕非是“岱廟祭場”。

綜上,明清時期的東嶽廟會,雖名目依舊,但實質上已發生巨大變化,其表現東嶽大帝逐漸淡出民間的祭壇,廟會的祭祀功能迅速減弱,而交易與娛樂功能則日漸增加與突出,從而使得這一時代的東嶽廟會,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文化色彩。

(周郢簡介:泰山學院泰山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主要從事泰山歷史與文獻研究。至今已出版《泰山志校證》、《泰山與中華文化》、《泰山國山議》、《岱硯餘墨》、《明代名臣蕭大亨》、《羊姓史話》等著作10餘種, 在《文學遺產》、《中國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史學彙刊》、《紅樓夢學刊》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作品多次獲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與山東省、泰安市社科成果獎。)

歷史上的泰山東嶽廟會是這樣  今年泰安計劃高標準建設泰山東嶽廟會街區

另:

記者從泰山區岱廟街道獲悉,今年岱廟街道將悉力策劃“文化旅遊創意平臺”。在南關蔬菜批發市場地塊,高標準規劃建設40萬平方米的泰山東嶽廟會街區。該項目是以泰山封禪為體驗的皇停文化,以登泰山保平安為目的的祈福文化,以泰山四大名藥為基礎的藥食同源產品研發、展示、體驗中心,以泰山豆腐宴為代表的道家養生美食一條街,以燕青打擂臺為引領的全國武術擂臺賽等多元素於一體的“一站式”文旅中心,力爭年內完成簽約落地。

(泰安廣播電視臺記者 趙琪 朱文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