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率费基“双降”在即 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如何解

20天后,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即将启动费率和费基双调降。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为落实从5月1日起各地可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原规定的20%降至16%等降低社保费率部署,3月26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定调低社保缴费基数。

4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再次强调了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以及合理降低部分参保人员和企业的社保缴费基数。

除此之外,财政部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当中提出将基本养老金标准再上调5%,惠及1.18亿退休人员。

“我们看到降费对经济发展是利好,对社会民生是利好,但同时它也会加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消耗,如果再叠加上人口老龄化,可以想象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问题将更加突出。”4月10日,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培林在《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发布式暨养老保险降费形势研讨会上坦言。

那么,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到底面临哪些风险?为了应对这些风险,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建议扩大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比例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中长期内面临着财务不可持续的挑战。在社保降费的改革任务冲击下,这个矛盾将显得愈加突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中发表观点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需要标本兼治,从制度根源和参数改革等方面,出台综合性设计方案,提升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

一是以降费为契机,扩大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郑秉文介绍,当前社保增收的内在动力来自制度的激励性。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缴费门槛,将当前未参保的中小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进来,扩大覆盖面;另一方面鼓励参保者多缴多得,坐实费基。

他说,虽然税务部门征费的“外部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制度的增收问题,但参保者逃费动机和“基数之痛”(指参保者在缩小缴费基数上发生的诸多道德风险)等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治本”办法是扩大个人账户比例,强化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这是一个制度提高收入和人们主动多缴费的内生机制。

二是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郑秉文指出了两种结构性改革思路:一种是改造现行“统账结合”模式,实行国民年金+个人名义账户式的“新统账结合”制度,既可以消除统筹障碍,也可以增强制度的缴费激励性和财务可持续性。

国民年金是定额式的,起到底线公平的再分配作用;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则起到养老收入储蓄作用,成为养老保险收入中的主体部分。这种方式是一种调整幅度较大的结构性改革,涉及到养老保险制度的重新定位,但推行起来,制度转轨成本并不高。

另一种是维持“统账结合”制度不变,改革养老金待遇计发规则,建立收入关联型养老金。

三是各项参数的合理设计和密切配合。

郑秉文说,除了结构性的制度改革之外,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精算平衡还有赖于各项参数的合理设计和密切配合。

据他介绍,当前基本养老保险运行参数还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退休年龄低、缴费年限少、待遇指数化机制尚未建立以及缺乏财务动态调整机制等,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改革方案加以改进。具体来说,一是尽快出台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二是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建立外汇型主权养老基金;三是完善精算制度,引入财务动态调整机制。

应采取多措施推动养老金投资

研讨会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文灵表示,应当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加快发展壮大基金储备规模。

他说,养老金通过投资取得收益,不仅仅为养老制度提供更多资金来源,而且养老金具有期限长、规模大的特点,是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中非常宝贵的长期资金,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中长期资金的作用非常关键。“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把长期资金配置到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助于加快经济结构升级,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从而使作为长期资金的养老金真正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器”。

据王文灵介绍,当前我国储备养老基金不到两万亿元,19年来年金收益率在8.44%左右(按照2017年之前)。截至2018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已和17省市签订合同,金额8500亿元,实际到账6000亿元。而2018年末基本养老保险结余资金达到5万多亿元,广东省结余1万亿元左右,现在委托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的有1000亿元。

“将来投资资金比重还会有很大提升空间。”王文灵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巡视员张浩也认为,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重点省份尽快启动委托投资。不仅仅加快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结余情况投资,还要推进城乡居民养老投资。”张浩表示。

多方共建养老金第三支柱

“基本养老保险降费,对养老第三支柱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传葵在研讨会上如是表示。同时,他也提出了保险业在第三支柱建设方面的五个具体建议。

第一,做好税延养老资金管理,加强投资能力建设,这也对业绩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丰富养老保险产品,保障客户多样化资产配置需要。

第三,发挥保险机构的风险防范优势,持续完善全流程的风险管理。横向上覆盖好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纵向上涵盖好生活管理、账户管理、投资管理等各个环节。

第四,发挥协同优势,丰富养老产业链,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保险通过资金管理,通过养老产业管理或者投资,可以形成自己的闭环或者是自身特点优势。

第五,保险业第三支柱需要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各个方面一起建设。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表示,希望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建立起来为国家分忧,减低政府负担,并坚持目标导向,整体统筹安排三大支柱,发挥不同支柱精细化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