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王:真正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崇禎皇帝不能比

一、西周的邊患

周昭王:真正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崇禎皇帝不能比

西周的滅亡,主流觀點是犬戎攻破西周的京師鎬京,並且殺死周幽王以後,繼位的周平王見鎬京守不住,於是被迫東遷,這才有了東周。

而周幽王被殺,周平王的東遷,意味著西周的滅亡。

於是,這件事給人造成一種印象:那就是西周的主要邊患來自犬戎,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

整個西周,最大的邊患,其實來自楚國。

二、周楚百年戰爭

周昭王:真正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崇禎皇帝不能比

西周建立之初,對楚國的實力,是壓倒性的那種,周天子為了壓制楚國北伐,專門在漢水流域冊封了一系列的姬姓諸侯,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漢水諸姬”。

對於西周朝廷來說,“漢水諸姬”的戰略意義重大,讓西周朝廷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狀態。

因為當西周朝廷準備討伐楚國的時候,漢水諸姬就是西周進攻楚國的橋頭堡,而當西周處於虛弱狀態(暫時虛弱)的時候,漢水諸姬就是防止楚國北上的第一道防線。

對於漢水諸姬的諸侯們來說,當橋頭堡和防線也沒啥損失,但是,漢水諸姬的百姓可苦了。

今天周兵來,明天楚兵來,各種經濟負擔以及額外的各種負擔,都要漢水諸姬的百姓來承擔,久而久之,百姓不免產生厭戰情緒。

而西周和楚國就是這樣,斷斷續續打了上百年的戰爭,這戰爭稱之為周楚百年戰爭最為妥帖。

三、周昭王之死

周昭王:真正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崇禎皇帝不能比

西周周昭王,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

周昭王在位期間,曾經多次對楚國發動戰爭,當然,這些戰爭對楚國,始終沒有造成毀滅性打擊。

而也正因西周和楚國在漢水流域勢力的持平(百姓們看不到任何一方有敗跡顯露),於是絕望。

而漢水的百姓在周楚之間,對周昭王的痛恨大一些:因為幾乎每次戰爭,都是周昭王發動、挑起的(從這來看,多半西周勢力強過楚國,不然該是楚國先挑起戰爭了)

於是,周昭王最後一次討伐楚國的時候,徵集漢水百姓造船,漢水百姓於是在造船過程中在船上做了手腳,導致周昭王坐船攻打楚國的時候,船在漢水中間解體,昭王天子餵了魚。

西周的國都在鎬京,周昭王不辭辛苦去漢水流域鞏固西周國防,這是天子守國門;

而周昭王在攻打外敵的過程中犧牲,為了周家天下而殞命,這是君王死社稷。

相比之下,崇禎皇帝的天子守國門,是被動挨打;

君王死社稷,是因為他的老百姓只剩下造反這一條路,於是包圍了北京,崇禎帝自知眾叛親離,唯恐憤怒的明朝百姓饒不了自己,於是選擇自行了斷。

所以說,崇禎帝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帶有很大的諷刺意味:如果崇禎之死叫剛烈,那西周周厲王引發國人暴動叫什麼?都是老百姓造反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