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賓來到涼山 夫妻並肩扶貧

从宜宾来到凉山 夫妻并肩扶贫

从宜宾来到凉山 夫妻并肩扶贫

陳林夫妻與小溝鄉的孩子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楊琳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一首《鄉愁》,在雷波大山裡誦讀起來,讓陳林真正體會到其中的感受。女兒遠在故鄉宜賓,他的心裡滿是對女兒的深深牽掛。然而,“我不後悔!來到小溝鄉就是要盡到扶貧的職責,我會繼續努力。”近日,陳林對筆者說。

脫貧路上“援彝”夫妻攜手前行

2017年11月,一份遴選幹部支援涼山脫貧攻堅的文件擺在了陳林的面前。他報了名,踏上了雷波縣小溝鄉為期兩年的“援彝”扶貧路。隨後,心繫彝家孩子的妻子“狠心”離別正在讀高中的女兒,跟隨丈夫的腳步進入涼山扶貧。

雖然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但現實的環境遠遠超出了陳林的想象。扶貧第一天,舊越野車喘著粗氣怒吼著在山溝裡盤旋,山窮水復,顛簸得陳林直想吐。隨著坡度的爬升,入鄉的路越來越窄,懸崖也越來越高。“還遠不?乾脆我下車走路去吧。”望著窗外的陡峭山路,陳林對司機說。印象中,這是陳林第一次走這麼遠的山路。

剛到駐地小溝鄉,還沒洗去疲憊的陳林被邀參加當地群眾的滿月酒。當彝族老鄉熱情地遞來一個“馬勺兒”時,陳林卻不知該如何使用。看著席地而坐的老鄉們高興地在地上喝酒吃肉,坐在啤酒箱子上享受“特殊待遇”的陳林感受到了肩負的重擔。

陳林被任命為小溝鄉掛職黨委副書記,負責脫貧攻堅工作。為儘快熟悉工作,陳林日夜兼程奔走在村組,深入農戶家中瞭解情況,不到半個月便走遍了小溝鄉的村村寨寨,掌握了扶貧的第一手民情。

小溝鄉坐落在雷波偏遠的大山深處,地勢陡峭,貧困發生率達到90.3%!出門就是四五十度的陡坡,羊腸小道依山盤旋,最窄處僅夠放下一隻腳,一不留神就會跌入懸崖!戰戰兢兢地走在懸崖路上,還得時刻提防山坡上滾落的石頭。“到彝區,幹什麼?在小溝,如何幹?”在這裡,陳林對扶貧有了新的認識:不僅要幫助群眾實現物質脫貧,更重要的是精神脫貧。

妻子李孝敏帶著女兒陳興來到小溝鄉與陳林團聚。當親眼看到小溝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艱苦的工作生活環境時,李孝敏忍不住流下眼淚。

在小溝的日子,李孝敏每日跟隨陳林走村串戶。當看到很多孩子學習之餘還得承擔沉重的家庭勞作時,李孝敏內心深深被震撼了。“如果有機會,我會跟隨愛人的腳步,為山區教育出一份力。”李孝敏在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孩子們純淨的眼神,分明就是一種企盼,一個渴求。

2018年6月,省委組織部又在全省選派綜合幫扶幹部幫扶大涼山。在徵得女兒“默許”後,身為宜賓市翠屏區舊州小學教師的李孝敏毅然來到了小溝鄉支教。“只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們多學點知識,爭取一代更比一代強。”

懂事女兒理解支持父母

用心的付出,收穫的是村民的信任、孩子的牽掛。鄉里的孩子們親切地稱陳林夫婦為陳爸爸、陳媽媽。

女兒陳興就讀於宜賓市三中高三,是高考的關鍵時期。每個夜晚,陪伴她的都是對父母無盡的思念。陳興很懊悔答應媽媽去支教,更不明白爸爸媽媽到窮山溝裡到底為了什麼?

2018年10月的一天,得知父母將回宜賓過週末,陳興欣喜若狂。讓陳興意外的是,除了父母外,還有3個彝族小朋友。父母將陳興“冷落”在一邊,安排起了3個孩子的飲食起居。孩子們過時的衣著,陌生的面孔,羞澀的眼神,讓陳興對他們“另眼相待”。

那個夜晚,父母與陳興促膝長談。大山裡的牛羊、老鄉的玉米地、孩子們的笑聲、一望無際的核桃林……半夜,陳興悄悄來到書房,上網搜索著“援彝”詞條。“懸崖村”的故事、微電影《深愛》讓陳興重新認識了不一樣的大涼山,超乎想象的貧困讓她非常震撼。陳興彷彿懂了,父母要用汗水和辛勞尋找村裡發展的出路,換來孩子們渴求的知識,尋求彝族同胞對美好生活嚮往、追求的精神寄託。扶貧之路,在父母眼裡,是初心,是歷練,更是心靈的洗禮。

第二天是週末,陳興當起了3個從未離開過大山的孩子的導遊,陪同遊覽宜賓。陳興問孩子們夢想是什麼,孩子們認真地說,長大要像陳爸爸陳媽媽一樣,把家鄉建設得美麗富饒。

此時此刻,陳興為父母的抉擇感到無比驕傲。

“有一個可以思念的人,就是幸福。”重新回到緊張的學習中,陳興把對父母的思念化成動力,理解和支持父母繼續在大山裡做好扶貧工作。

“愛,不僅愛你美麗的外表,也愛你堅持的信仰,眺望的遠方……”每晚,陳興都要為遠在大山深處的父母祈禱:身體健康,出行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