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馬雲也失手了,上市5天市值遭腰斬!

沒想到馬雲和孫正義也有失手的時候。

慘,上市5天市值腰斬!

投資者面如土色,大股東頓足嗟嘆,這一天將被載入華爾街風雲錄。

4月3日,一家中國企業如涵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在各類鋪天的報道描繪中,紛紛宣傳這是“創造了網紅電商第一股的記錄”。

這次,馬雲也失手了,上市5天市值遭腰斬!

馬雲投資的如涵上市

(來自張大奕微博)

沒想到股東們的香檳還沒喝完,如涵股價就急轉直下,當天暴跌37%。

截止到4月9日,上市後連續5個交易日內如涵市值狂瀉44%,從超過10億美元跌到5.8億美元。

很多人感嘆道:

“第一次見到破發15%的新股”

“打新首日居然暴跌30%”

“華爾街不相信眼淚”

……

“如涵”何許人也?

為何得到資本的青睞?

“如涵”號稱是網紅電商行業的龍頭企業。

早在2014年,它就拿到軟銀孫正義的投資,兩年後馬雲又斥資3億收購了它7.5%的股份。

在創業的路上,別人都是拼命在跑,它則是輕鬆起跳,還是連續跳的那種,來看下這個公司槓槓的發展“履歷”:

這次,馬雲也失手了,上市5天市值遭腰斬!

無論是前景還是背景,看起來都這麼佔優勢的網紅電商第一股,為何一上市就突遭資本冷落?

這不得不從它的發跡開始說起。

如涵的發家節奏與四五年前互聯網網紅的崛起牢不可分!

雖然在中國網紅很多,但很多人都對網紅嗤之以鼻,甚至罵人都能牽扯到網紅,比如:你長了一張網紅臉。

但是罵人歸罵人,千萬不要小看網紅的實力,以“如涵”的招牌網紅張大奕為例:

2014年,她的淘寶女裝店開業,不到一年升級4皇冠店鋪;

2015年,張大奕淘寶店年收入超過3億;

2017年雙十一,她單槍匹馬力扛優衣庫;

2018年雙十一,她創造了個人店28分鐘銷售額破億的奇蹟。

這次,馬雲也失手了,上市5天市值遭腰斬!

網紅電商是網紅經濟下的一種經營模式,通過“網紅+孵化器+供應鏈”,不斷簽約並孵化新的網紅為電商銷貨。

簡單說來,網紅電商就是孵化網紅並通過網紅的號召力來賣貨(電商平臺上很多衣服、鞋子、美妝用品等),而這類企業一般沒有生產,而是找代工廠生產商品或供貨。

如涵這家網紅電商企業可算得上是“名人效應+網紅電商+流量變現”的集大成者,它先是在網紅張大奕身上嚐到甜頭後,隨即又想將這一模式複製到其他網紅身上。

這次,馬雲也失手了,上市5天市值遭腰斬!

從2015年開始,4年內如涵共簽約了113名網紅,並將她們分為三類:頂級網紅、成熟網紅以及新晉網紅。

通過網紅們賣貨,如涵2017、2018以及2019財年的前三季,分別在電商平臺上賣出了12億元、20億元和22億元的驚人銷售額。

動輒就是“億”字當頭,這樣的堪稱印鈔機式的銷售額是多少企業的夢想!

既然網紅電商模式如此佔優勢,為何資本市場卻不看好?

看到如涵五日狂跌後,有人說是因為資本套現跑路,有人說華爾街不認中國網紅......唯獨王思聰的點評亮了:

這次,馬雲也失手了,上市5天市值遭腰斬!

不得不說,這個分析比較接近如涵股市失利的真相,究其原因有3點,值得我們很多企業認真自檢和思考:

1、昂貴的獲客成本

在人口紅利消失後,互聯網企業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大家很熟悉的互聯網百度也繞不過這個坑。

就在過去不久的豬年春晚,百度就發了10億紅包,疊加央視和各大平臺廣告費,預計支出接近20億,但獲得的用戶數量卻僅在千萬級別,單個獲客成本高達幾十上百元。

再來看網紅電商,它鼓吹網紅的帶貨銷售能力——網紅只需通過粉絲導流,隨便說句話、寫個博、發個視頻就有成千上萬的流量變現,獲客成本極低。

但事實上,網紅只是把流量成本轉移了。從王思聰的營銷成本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涵維護網紅的成本(網紅的工資、分成,網紅形象包裝,還有粉絲、水軍公關、熱度保持等等支出)非常巨大。

2018年,如涵支付旗下所有簽約網紅工資1億元,據說張大奕一人獨佔4000萬,這就是流量成本的表現形式。此外,公司要運營,要支付電商平臺費用,要保證網紅的曝光和話題,還要支付社交媒體的公關費用,這些都非常燒錢。

2018年,如涵年收入22億,毛利3億,再扣除上面的各項成本,淨虧損7235萬。資本方紛紛減持,可見它們對如涵的虧損並不樂觀。

這次,馬雲也失手了,上市5天市值遭腰斬!

2、簡單粗暴的經驗複製

如涵在孵化網紅的道路上可謂是步履維艱,換句話說,它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探索出批量製造網紅的模式。

“張大弈”的成功有互聯網發展的必然,也有偶然性。直接簡單的批量複製,最大的BUG就是忽視了每一位網紅本身的“個性”。

就目前來看,如涵培養出了100多個網紅,張大奕一個人就佔據了公司一半以上的營收。充分說明,網紅的培養其實有著強烈的偶然性,並不是招幾個網紅,再匹配一些貨源,就能成功複製的。

3、未被市場充分檢驗的營銷模式

當今市場對KOL的追逐,可以用瘋狂來形容。因為有KOL就意味著低成本甚至0成本獲取海量流量。各大企業、品牌也都在紛紛通過各種方式整出各種動靜,爭做“網紅”。

而如涵本欲利用多重渠道將網紅流量變現,然而看上去很熱鬧,網紅優秀的賣貨能力並沒有給如涵帶來豐厚的利潤,如涵目前仍然每年淨虧幾千萬。

可以說如涵這種商業模式還沒真正取得成功,未被市場充分驗證,急於尋求上市,不知是過於自信還是跟背後的投資力量關係巨大,但是瞞不過資本市場那些老饕們的火眼金睛。

所幸,縱使市場千變萬化,總有我們可以一搏的機會。

互聯網高速發展,很多企業也和“如涵”遇到一樣的窘境:

▪獲客成本越來越昂貴,投入產出不明顯。

▪應對新的市場變化,以往的成功經驗無法施展。

▪產品創新的成本太高,成功率低,尤其是B2B企業。

▪新品試水市場,沒實力不敢嘗試,爆款難做。

......

針對企業這些痛點,明晚(4月11日,週四)20:00,牛商微講堂特別邀請到一位優秀的企業創始人和大家一起交流互聯網下的新型營銷模式。

曾服務平安集團、中信銀行、上海家化等知名企業,曾成功操盤淘寶眾籌第一名項目,100+電商眾籌成功經驗——靈龍眾籌創始人的許文老師,將作客牛商網。

他將帶來:

B2B如何通過眾籌拓展市場?

新品試水如何打造口碑爆款?

初創企業如何快速獲得融資?

......

借勢電商眾籌,可提前低成本試水市場,高效驗證產品/項目可行性。而且還能大大縮短企業到用戶的距離,通過種子用戶、眾籌用戶迅速打造爆款,一切大有可為!

怎麼學習?關注“牛商股份”公眾號-學習增值-週四新課,即可領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