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督查考核“套路化”要不得

前不久,媒體曾報道西南某省一縣政府網站,掛出一份2018年脫貧攻堅督查方案,該方案竟然把“迎檢”列為督查內容之一,提出對貧困戶如何迎接檢查及評估,不僅要教好“口供”,還要進行現場演練,並把此項工作作為當地自查的重要內容。

“不怕工作幹不好,就怕迎檢不取巧”“走馬觀花四處瞧,正襟危坐聽報告,檢查臺賬對對錶。”說起“套路化”的檢查模式,群眾如是調侃取笑;“今天督查要看報表,明天檢查也要看報表,我們的精力都用在整理文字、計算收入,教好‘口供’,那麼多工作怎麼辦?而且,有些標準提的要求,以我們的條件根本達不到……”說起“模稜兩可”的督查意見反饋、“套路化”的檢查模式、“一刀切”的考核標準等現象,基層幹部滿腹牢騷。

公考角度中公解讀

[提出觀點]

形式主義是作風不實的一種表現,也是作風問題的土壤之一。

[原因影響]

督查檢查考核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導致基層苦不堪言的問題,既不能簡單歸咎於上級決策的“不接地氣”,亦不能簡單理解為基層工作的教條僵化,而是地方政府間上下級關係的失衡,責、權、利不對等的結果,是治理能力不足的重要表現。督查檢查考核是無形的“指揮棒”,但也需要科學恰當使用,方能發揮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倒逼問題整改的作用。

督查檢查考核陷入套路化,以工作痕跡論英雄,幹部報喜不報憂,調研總走“明星村”,造成督查檢查考核結果與實績“兩張皮”,不僅增加了幹部的投機心理,助長了取巧作風,也使很多工作停留在紙面不落實,項目定位在點上不擴面,迎檢“盆景”打造得相當“高產”,而面上“風景”卻難盡人意,既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也讓不懂套路的“老黃牛”流汗又流淚。

[參考對策]

“解套”還須“設套人”。避免督查檢查考核成套路,關鍵是要多點真誠、少點任性,多想方法、少走套路。因此,各種形式主義、勞民傷財、虛頭巴腦的督查檢查考核事項要堅決撤銷;要建立督查考核正面清單,該公開的公開,接受社會監督;要立足任務性質和工作實效,不能片面追求高級別、搞層層加碼, 更不得搞對口陪同、層層陪同、邊界迎送,切實減輕基層迎來送往的壓力。

要改進督查檢查考核的方式方法。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走群眾路線,多到現場看、多見具體事、多聽群眾說,積極鼓勵督查檢查考核不打招呼、不發通知,注重工作實績,注重及時反饋,堅決杜絕以問責指標“博政績”,不能“以問責代替整改”,防止將“層層傳導壓力”異化為“問責層層加碼”,從而真正形成“檢查—反饋—整改—提高”的閉合迴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