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換一下,家長比老師更關心孩子吧,所以沒有培養不好的孩子,每個家庭都配養出來了嗎?

1383182428


前幾天老師發信息來,說我太為孩子著想了,什麼都幫孩子擔著。其實我自己的孩子,我很清楚,愛做家務,愛看書,自覺性自理能立差了很多。我也在不停的學習親子課程。來尋找和孩子相處的最好方式和引導他更優秀的方法。


為了兩娃,我放棄了最愛的工作,全職帶他們,很用心很認真,可是我也不敢說我把兩個孩子培養出來了。只能說我很努力,很盡力的做了一個合格的媽媽,以前怕他們生病,學習飲食和食療。後來陪他們親子閱讀,經常帶他們去公園或各地方旅行。可是上學後他們還是會遇到各樣的問題,所以有些問題,並不是父母多努力,孩子就一定優秀,就一定能培養出來的。


培養孩子成才,這真是各方面的原因,父母別給孩子和自己太大壓力,那樣會物極必反。只要孩子不犯原則性的錯誤,懂禮貌會尊重別人,有很多好的品質和習慣就行。我和先生自己都是平凡人,所以並不要求孩子多出眾優秀,很多情況都尊重他們的意思,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才是我們是最大的心願。



兒孫自有兒孫福。凡事命中皆有定數,只要我們父母用愛做為孩子成長的輔料,用心科學的引導和培養孩子,那麼就算孩子沒有多優秀出色,但孩子至少健康成長,懂感恩有責任,這就是很了不起的。育兒路上遇到各樣問題,歡迎一起學習交流。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頭條育兒作者,如有別字,多多包容。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和點贊,有免費實用的親子課程,有需要的請關注私信


王書霞19


家庭對孩子的培養方式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們小時候,父母總說要勤奮,積極,做踏實的人,或者飽讀詩書,成為一個博學的人。沒有父母不希望孩子變得更好,只是在培養方式上略有不同而已!

怎樣給孩子愛和原則呢?愛與自由是並重的,有愛無自由,會造成空間不足,有自由無愛,會對孩子形成了放縱!

教會孩子愛的能力更重要,愛家人,愛身邊的人,學會愛與被愛,分享和包容!


萌智育兒






心理學高大夫


再換一下,家長比老師更關心孩子吧,所以沒有培養不好的孩子,每個家庭都配養出來了嗎?

首先,針對題主所提問題的“文字表達”方面的困惑之處陳述如下:

1.“再換一下”:這個前提的意思令人如陷雲中霧裡,不明不白,感覺憑空而來,因為前面沒有交代“再換”的“話題”。

2. 家長比老師更關心孩子吧,所以沒有培養不好的孩子——第二個分句用關聯詞“所以”表明該複句的兩個分句之間是因果關係。然而,我們仔細思考一下會發現,“家長比老師更關心孩子”怎麼能是 “沒有培養不好的孩子”的原因呢?所以這個句子存在邏輯問題。

3.每個家庭都配養出來了嗎——“配養”估計是“培養”之誤。

4.“家長比老師更關心孩子”和“家庭能否培養出好孩子”之間也缺乏必然的聯繫。

基於以上分析,斗膽將題主的問題更改如下,莽撞之為還請題主見諒——

人們說沒有培養不好的孩子,家長比老師更用心,為什麼有的家庭卻培養不出好孩子呢?

回答如下:

打個比方,同樣的一臺機器,讓老師傅和新徒弟操控生產一個同一型號的零部件,結果往往會大相徑庭:前者生產出優質產品是大概率事件,後者則極有可能生產出廢品。原因很簡單:知識結構、目光見識、技術經驗、方法技巧等等不一樣嘛。

育人同理。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家長一般具有以下通病:

一、溺愛縱容一味嬌慣成“問題孩子”。放眼周圍,看看有多少被父母的溺愛毀掉的孩子:自由散漫隨意逃學,小小年紀就浪跡江湖;懶惰成性諸事不做,成年大人了還得靠啃老度日。

建議:拒絕無理,嚴厲說“不”!

二、直升機式的過分呵護剝奪了孩子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怕孩子吃苦,替孩子承擔一切責任,包攬處理一切難題,將孩子培養成溫室裡的花朵:一經風雨便夭折。何況人生的舞臺那是狂風暴雨、電閃雷鳴!風雨之後方能見到彩虹!

建議:該放手時就放手!

三、違背自然規律,不遵循孩子的成長節律。不少父母忽略孩子自身的優點,不管孩子自身的短處,盲目地按自己心中的理想塑造孩子,尤其是那些把自己未實現的願望強加於孩子身上的父母,實際上是把孩子當作了自身的替代品,續塑“原我”。

建議:因材施教!

四、熱衷攀比的砝碼毀掉了孩子的自尊自信。一些家長開口閉口就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和自己孩子的不足比較,結果只能是給孩子戴上“處處不如人”的帽子,貼上永遠自卑的標籤,使孩子“永世不得翻身”。

建議:賞識教育!

五、放大父母無私,成就孩子自私。飲食以孩子為中心,孩子長大後就會將“魚頭”夾給媽媽,自己理所當然地吃魚肚。家務以父母為中心,就會間接助長孩子的自私慾,形成“家長辛辛苦苦地打掃、孩子心安理得地看電視的 “怪現象”,對孩子的成長弊遠大於利。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就只懂得汲取,不懂得施予。凡事有度,父母培育孩子也不可失度,宜適時適度“自私”點反而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建議:“愛”雖無私“行”須“自私”!

六、順其自然式撫育,結局勝敗難料。這類父母撫育孩子是想當然,憑經驗,跟著感覺走,撫育孩子不講究方式方法、策略技巧。這種順其自然式撫育,有成功的先例;但更有失敗的可能:最終會因無知而遺憾,因盲目而悔恨。如何培育孩子不知不懂,為何不去充電學習呢?

建議:邊學邊育,為時不晚!活到老,學到老!



浮塵微草


家長比老師更關心自己孩子的成長這一點不假,因孩子是父母的親骨肉,是分分秒秒流淌於父母心上的血脈,理所當然勝過老師的關愛;家長比老師更渴望自己的孩子成才這一點也確是真的,因為父母的一切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光耀門庭、不負族望,於是不遺餘力、毫無私心是每個家長的風範。

那麼做父母的怎樣教育和培養孩子才不枉費心機、夢想成真呢?

一、營造一個家教好、家風正、家道清的家庭氛圍。這個氛圍是由家長的言傳身教、祖上的傳教和子女的習教組成的。在這種氛圍裡生活和學習,既活潑又嚴明、既自由又自畏、既和親又自尊、既舒暢又奮上。耳濡目染、濃烈薰陶,孩子的成功幾率會蓓蓓高。

二、約法三章,不偏軌道,捨棄溺愛,教養有方。疼愛孩子但不要有失嚴教,獎罰分明才有趣尚。關愛無度就會成溺愛,溺愛深了就會成錯愛,錯愛升發就會釀成後患。後患擴大就會被毀壞,再好的苗子也會折戟,豈不悲哀?

三、加強學習充實自己,知識和智慧兼備才能勝任孩子的所需所學所疑。氛圍再好,用心再好,沒有本事輔導孩子的學習,漸漸地在孩子心中就會失去敬仰。孩子散漫、性怪、趨外咋辦?心有餘而力不足是不少家長的心患。當個合格的家長路還遙遠。

四、家校合育更能助孩子起飛,關門主義、狹隘主義和個人英雄主義教育會讓孩子難成器。與學校老師常互動,時適參加家庭教育培訓,學習借鑑古今中外成功家庭的教範,是務實和有遠見卓識家長的必備。把優秀的傳統教育精粹與現代教育的新理念有機融合,才是有遠見、有信仰、有能力的家長的修行。

五、光有主觀性沒有客觀性、光有理想性沒有科學性、僅有個人家庭私利性缺乏整體大局全面性,即使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是五官不全飛不高飛不遠的笨鳥。只有把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利益結合起來,給孩子茁壯成長撐起一片蔚藍的而不是陰沉的天空,築起一條奔向未來光明寬闊而不是暫時短暫狹窄的道路,給予孩子一對矯健自信堅強的而不是弱風禁雨柔弱的翅膀。在這種家庭氛圍、勵精圖治下,成才的孩子才合格達標。

與祖國同呼吸共患難的家庭教育和培養,實際就是愛國為國做貢獻的體現。希望全體有孩正在讀書和即將讀書的家長與我有同感!


手機用戶桂承銀


當然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來。我們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為了強調教育的重要性,而不是說任何孩子都一定能教育得很優秀。

一般說來,“家長是孩子的老師”這個論斷是沒有錯誤的。


老師是學生的老師,任何想進步的人都可以找老師教育,所以,老師需要教一群學生,而不可能只教一兩個。(完全請家庭教師教孩子是特例)老師也是人,精力畢竟有限,不可能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一兩個學生身上,對於學生的教育也就不可能面面俱到。

家長和老師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家長只有一個或幾個孩子,這就有可能在孩子的身上花較多的時間。日常生活中,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也很多。如果家長的素質較好,不僅能夠影響孩子的性格和品德,還能給予孩子最及時和最耐心的指導。從這個意義上看,即使孩子天分很普通,家長也有可能把他們教育得優秀。家長的作用不是老師能夠代替的,一個好的家長對於孩子的一生會有很大的影響,這就是所謂的“虎父無犬子”。 不過,也不是任何孩子只要有個好家長,就能夠被教育得很優秀。有的孩子天分太差,就算家長為他花再多的時間,也難以使他取得巨大的進步。一個先天弱智者,即使家長嘔心瀝血死而後已,也不可能根本上改善他的先天條件而使他變得出類拔萃起來。



教育不是萬能的,家長也不是萬能的。只有天分不是太差的人,才值得老師和家長付出大量的心血,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人才。那些不顧客觀條件亂說一氣的人其實可笑得很,我們有必要無視他們的刁難。


記憶之鷹


首先,家長比老師更關心孩子,這點無可厚非,如果真的有老師比家長更關心孩子,這樣得家長也做的足夠失敗了。

現實生活中,其實還真有不少家長疏忽照顧孩子得,很多越有錢得家庭,越是忙碌得放縱了對孩子得照料,反而很多老師看起來更關心孩子,這兒得關心更在於情感上得關心。

日常物質上孩子得生活被照顧得很好,但是心靈上有時候更為孤單孤僻,家長沒有關注到,但是日日與孩子相處得老師有時候更為直觀得感受到學生得每日變化,開導關心,所以如師如友!

確實沒有培養不好得學生,關鍵在於你真的去培養教育陪伴了麼,僅僅把孩子物質上滿足齊全了就真的夠了麼,為人教師,為人父母真的從身心上培養孩子以及學生了麼,每個家庭培養出來這就是大話了,因為有很多家庭做不到,說得出做不到是現在家庭得弊端!家長們總是對老師對孩子給予厚望,卻往往疏忽了對自己得要求,所以,真的想培養好一個孩子,需要多方得努力!


無殤遇上太陽花


有沒有培養出來這個問題我沒做過調查所以不知道答案。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家長關心孩子,從小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尊重、關心並支持孩子。那麼即使老師在學校裡沒有特別給予孩子額外的關注,孩子照樣也會能做到一些學校裡最基本的要求。

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用優秀的言傳身教教育出來的孩子,必然是會成長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哪怕外界有些不穩定的因素干擾,可家始終是孩子迴歸後的港灣。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不公平對待,回到家有父母的寬慰與鼓勵,就能撫平孩子內心的疑惑與傷痛。

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要時刻謹記相信孩子,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與自由。接納孩子的一切,使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婦好


只要家長自己能夠保持清醒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風,即使在公立學校,即使在應試教育下,一樣可以培養出一個有靈性創造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來,不是嗎?

現在的學校其實就是教授知識和教學生遵守紀律形成一些行為規範的地方,其它的事情如習慣情感交流等基本上還是家長在做,而這些,才是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好學生的關鍵所在!

所以,沒有培養出來的孩子,是對的,每個家庭都能培養出來好學生,只是,這個,對家長的要求比較高!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各種媒體社會輿論等不要整天蒼蠅一般地嗡嗡嗡煩叫故意或者不故意地誤導家長!


鋼筆刀


確實從教育孩子角度,家長是第一責任人,老師是第二責任人。通常孩子成不成才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是家庭教育決定的。

理論上來說每個孩子都可以教育成才,因為每個孩子從小都是一張白紙,雖然可能每個孩子性格天賦不同。在這張白紙繪製什麼內容是靠後天的許多因素決定的,比如家庭的教育育水平、孩子性格品質、孩子的努力程度、家庭文化氛圍等等。如果孩子是一棵幼苗,家長要做的是幫助他從小沿著正確的方向生長,並在風雨中保護他避免夭折,並讓他逐漸學會如何面對風雨。所以說小的時候培養好的習慣和優秀品質會更容易,越大矯正就會更困難。試想一下,一棵樹長大以後發現生長方向不正,那矯正它的難度可想而知,而小樹苗一發現有問題,馬上就可以綁定在直木上糾偏,因為它還在不斷成長。

有些家庭從小對孩子萬般溺愛,養成了他小皇帝唯我獨尊的性格。那當他進入集體,不管是進入班級學習或進入公司工作,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對他自己的發展非常不利。因此我們說家庭教育是基石,當然後天的改變決心也可以幫助你成功,但往往可能是痛定思痛的結果。

總之重視家庭教育可以幫孩子少走彎路,並順利達到他心目中成功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