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一線教師”總批判專家不懂教育,那“一線教師”自身是真的懂教育嗎?

輕風教育


對於這件事我是這麼認為的:

首先,一線教師具備真真切切的實踐經驗。他們對於專家“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做派是極其鄙視👎的!所以,大多數的一線教師是不買大學教授的帳的!

我有一位很牛逼的朋友,一線教師。她的學生考上師範大學,經常在導師面前誇讚中學的老師。惹得這位教授很不爽(當然了,先是好奇,繼而不爽),就想和這位老師PK一下。偏偏我的這位朋友很自信、很傲氣。就提出一個要求,大家各拿一篇未發表過的文章來解讀,一個小時後同堂PK高下。你別說,這位誇誇其談的教授,當場就慫了!我的這位朋友就是全國優秀教師、全國著名班主任--於潔老師。

由此可見,專家還是比較“懼怕”一線教師的!

第二,專家的理論素養大都比一線教師高。

理論素養,肯定是專家強過一線教師(個別特例除外)。但是,如果是飄在空中研究理論的專家,則是不可信任的。因為他們的理論往往高大上,卻很難落地操作。屬於中看不中用,基本屬於臆想。比如新編部編版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如敏教授的很多觀點,都是脫離實際的,屬於理想主義者。比如他提倡的“大閱讀”等,在現行考評體制下,就是很難實現的。

還有些所謂專家,他們的觀點簡直就是“反人類”的。例如: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當然也有一些理論與實踐結合型的專家。他們往往都是在一線工作,一直堅持上課,在實踐的基礎上,提煉出自己的理論主張。這樣的專家才是真正的專家,例如以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黃厚江老師為代表的“草根專家”。這才是讓人敬佩的真專家!

所以說,如果“專家”是“躲進小樓”“閉門造車”的,那往往是不可能信任的,也是難以落地的!當然,他們也就是“一線教師”所看不起的“磚家”!



姑蘇講堂


教育僅有工匠精神是不行的,還需要心中有縱橫開闔的成長格局!

多年以前,一位全國知名專家到學校來指導工作,他因為搞某個課題而出名。學校讓我出一節觀摩課。課後,他用一句話來評價我的課:支離破碎,生吞活剝。至於詳細的講了什麼我也沒有聽進去,我知道我的課成了他講義中一個典型的失敗的案例,然後隨著他到全國各地講學!我直言,這個專家就是“磚家”,他什麼也不懂,他在臺上評論我,那麼我就儘可能在我遇到的場合甚至家長會上抨擊他,將他說的一無是處,教授就是“叫獸”。

這些年,我一直專注於課堂研究,心也慢慢地靜了下來,學生的笑容是我心底的陽光。

去年,參加假期的培訓,又見到了他,他給我們講了整整一上午的時間,講理論,講課例,他依然在研究和推廣他的課題,說實話,這一次,我聽了進去,並且聽得津津有味,我不再說他“叫獸”,他的出名是有理由的,他確實是教育教研方面的專家。

之所以,經過這麼多年才終於接受他,因為我終於有了和他對話的基礎,經過幾年的學習和實踐,我終於能夠夠得上他理論的目光。

我認為之所以有很多教師“一線教師”總是說教育專家不懂教育,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文人相輕”的心理作祟。在教師這個群體日久,有的教師在很多程度上是存在一種心理膨脹的原因的,和學生打交道多了,有的也不知不覺有一種頤指氣使的習慣在所難免。自命清高,自以為是的現象還是存在的。接受不了別人的批評和建議,總是認為自己的工作是最重要的。這一點相比真正有教育情懷,又能對教育保持一種理性的人都能夠感受得到。不多說!

2.自己工作得不到承認,挫敗感需要尋找一個發洩口。一線教師所面對的問題層出不窮,人性當中固有的醜陋的東西都會接觸到,教學問題,班級問題每天都搞得手忙腳亂。而專家往往還在指點江山,這就多少有點不近人情了。當教師們為學生絞盡腦汁,黯然神傷的時候,專家一句: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專家說的時候雲淡風輕,但老師聽了內心陡然生出嚴重挫敗感,一種不被承認的挫折。這種挫折感需要找一個發洩口,專家能夠指點江山,“江山”們也能夠抨擊專家。

3.某些教育專家確實很水。不可否認,很多的醉心於教育的大家,他們的言論確實高屋建瓴,句句真機。比如陶行知,李鎮西,蘇霍姆林斯基等等。他們立足於現實,注重教育規律的探究。但也不乏一些欺世盜名之輩,隨便從教育理論書上摘抄一點,然後隨意評價教師,這些偽專家,PPT專家絲毫不過分。

4.對於教育的誤解。很多一線教師認為,教育就是必須接觸到學生,只有接觸到學生才是真正搞教育的。這也是不對的,其實教育無處不在,對於教育現象的深度闡釋,對於教育規律的探究,並不是每天都接觸到學生才能夠得出來,盧梭,是偉大的教育家,他一生就沒有做過教師,他唯一的教師經歷就是給一個貴族家庭的兩個孩子做家庭教師,還很不成功,每天度日如年,最後只能辭職。但擋不住他寫出《愛彌兒》這樣的鉅著。

一線教師是不是真的懂教育,當問這個問題的時候,肯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認為自己懂教育。但我認為,絕大部分教師只能說懂教學,並不懂教育。

1.大部分教師埋頭於教學,對於教育缺少思考。中小學教師是很忙的,他們每天埋首於課堂之上,學生的作業和試卷之中,根本無暇去研究和思考一些教育的問題。在有些教師意識中,教育就是讓學生取得一個良好的成績,就是管住學生,讓學生聽話,這就是教育。只要學生學業成績優秀,其他一律可以忽略,這也是我們教育的弊端所在,教育之所以出現那麼多問題,與教育的存在的弊端不無關係。

2.讀書氛圍缺失,缺少必要的理論學習。教師愛讀書的並不多,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更別說卻學習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了。沒有理論的指導,就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行為,只能說是摸索。教育理論的缺失也必然導致教師教育素養存在短板。當面對孩子身上存在某種現象的時候,如果能夠從根上從理論上做出一定的解釋,或許教師就會表現的心平氣和很多。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學是一門技術。只有工匠精神還不行,還需要你心中有縱橫開闔的成長格局!



寐語小築


這個話題我有發言權。我曾經批評過省級專家團的觀摩課,為此市教育局還為我頒發了評課證。

幾年前,學校安排我去觀摩學習省級專家團的現場授課,我來到會場一看,全市的物理老師基本上都在這裡,有400多人,每個區縣都派了物理教研員帶隊,我們區的物理教研員因生病,沒有到現場。

我記得很清楚,那次觀摩課分兩場,分別由兩位專家團成員給我們現場授課,內容是光的反射和溫度計的使用,學生是我們區裡重點中學的學生。觀摩學習後,進入評課環節,主持人先請各區縣物理教研員發表意見,很多物理教研員都很積極,踴躍發言,說的基本上是大話、空話、套話,真有拍馬屁之嫌。當主持人叫到我們區物理教研員時,沒有人回應(生病未到現場),主持人用很輕蔑的語氣,連喊了三遍,XXX區的人呢?我聽到這聲音,心裡真難受,於是我舉手示意,代表我們區上臺發言,下面響起了熱烈般的掌聲。

我的發言內容是:"我不能代表區物理教研員,我僅代表戰鬥在第一線的物理老師,對這兩堂觀摩學習課,發表自己的看法,首先對兩位專家團老師的優點進行肯定,我總結有五條,省略500字,但我更想說的是兩位專家團老師的不足之處,有以下三點:"話音剛落,雷鳴般的掌聲持續不斷,看來我只能把壞人當到底了。

從這兩堂觀摩課來看,我把自己當做一線老師,更當作聽課的學生,我感覺重難點不突出,花架子太多,溫度計使用時,有錯誤之處,我分別給他們舉例說明,對學生來說收穫不是很大。

對專家團的老師進行這樣評價,可能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接著專家接過話筒是這樣說的:"剛才這位老師評價得非常中肯,我們這次的觀摩課展現給大家,就是讓大家提出批評意見,批評得越淋漓盡致越好,針對剛才這位老師提出的三點,我逐一回答。第一,我在下面也聽了,光的反射內容重難點的確有待突破,省略3000字,最後,楊教授發自內心的感謝我給他們提出了批評意見,並建議市教育局給我頒發市級評課證。"

幾天後,市教育局工作人員告訴我,你是市教育局頒發的第一本評課證,希望你在工作中繼續努力。

我看著評課證發呆,難道我真比專家懂教育?


Lance課堂


這個問答很有意思,估計是個老師或者專家都想說兩句,作為一個一線老師我也說幾句吧,我2011年畢業,通過招教進入縣城的一所重點高中,後來又通過招教考試,進入市裡的一所初中。同時有著高中和初中物理教學經驗, 也見過很多專家,聽過不少專家評價。

很多老師是看不上專家的,認為所謂的專家都是“外行貨”,理論一套一套的,真去講課肯定還不如他等等。其實為什麼很多老師會出現這種情況,是有原因的,因為確實教育專家隊伍裡,有一部分是不擅長講課,後來另闢新徑,研究教學理論,通過寫作的道路走上了名師,甚至專家的道路。

但大部分專家還是很厲害的,能把一堂課從多個角度剖析,教育理論知識十分紮實。之前就聽過一個語文組的教研室專家,先點評下老師的不足之處和亮點之處。再把自己的上課思路給老師展示一下,邊講邊讀,讓我覺得十分震撼。也讓我認識到別人被成為專家是有原因的,自己真的有點坐井觀天了。

我認為作為一個老師,應該潛心教育,做一個純粹的教育人,教書育人本就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遠離浮躁和名利,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提高分數的同時,也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生觀。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2019,做個純粹的教育者!





桃李物理


我一直覺得一線教師懂教育,也一直都站在教師的一邊為他們說話,可是,有那麼一次,我提出了一個倡議,我說,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應該擁有心理學類的資格證書,還提到,應該恢復老師家訪制度,但,可以變通一下,請每位同學的父母每天一次到學校來進行半個到一個小時的在校訪談才知道,不然。

有個老師回覆說你上班有什麼證書我說沒有,他就說既然你沒有證書可以上班那憑什麼老師必須還要有心理學類的證書我教書幾十年了沒有證書也教得好好的等等我倆開始了一場大戰……

還有一個回覆說我班上六十多個學生每天叫家長來就得兩個多月我還能幹別的嗎?我一直沒做過家訪到現在不也教得很好嗎?

聽完這兩位老師的話,我有些明白了,一些一線教師,不是不懂教育,而是,他們懂,但是他們懶得去學習新的東西,也懶得去做家訪或者在校訪談付出辛苦去做到更好的教育!

他們懂教育,只是,已經習慣了現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不想有任何改革!

他們,拒絕教育改革!


鋼筆刀



李勇8194


走進課堂教學一學期以上的專家,學者,還要是每隔五年,都進課堂上課的專家,學者,他們的言論才具有可實踐性。否則,就是空談,就是閉門造車。社會進步太快,我是一名快五十的職教教師,學生每三年送一批。現在教的學生和我女兒一般大。我不但要時刻準備增加我授課內容的更新,還要小心的拉近我和學生的距離。我覺得我和學生的距離越來越遠。無論是社會實踐能力,包括談話的內容,生活習慣,人生觀,價值觀等,還是學生個人的性格,活潑愛動型,活潑開朗型,內向但有展示自我型,內向自信心不足型等等。我覺得我快要與學生脫節了。我一個每天都和學生在一起的教師都是這種感受,我不相信那些沒進過課堂的專家學者能提出多麼好的實施方案。他們寫的東西可以陶冶情操,在報告會上念一念可以,但別認真。不要和我說外國先進的教學理念啥的,中國革命是要符合中國國情的。現在的中國為什麼強大,因為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的。


道行5


所謂的“一線教師”總批判專家不懂教育,這種所謂“一線教師”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偽“一線教師”,他們假借一線教師之名,攻擊教育,攻訐教師,謾罵教育專家,實質上這是一群趁機抹黑教育,妄想成為網紅、以不正當手段爭取流量賺錢的、不可理喻的“噴子”、“瘋子”。

第二類是教育上的某些教師敗類,他們為了滿足一己私慾和貪慾,道德敗壞、違法亂紀;教育專家的中肯意見或建議揭了他們的短,危機到了他們的既得利益,他們為了洩私憤、圖報復,肆意攻擊教育專家。

第三類是少部分真正的“一線教師”,對某些假教育專家不切實際地胡亂指手畫腳教育,表達自己的不滿,發洩自己的怨懟。某些不接地氣的所謂教育專家,只會拿著別人的理論誇誇其談,指責當下的教育與教師,這也不是、那也不是;最為典型的就是“快樂教育”了,受到一線教師的怒懟,也在情理之中。



那些“一線教師”真的懂教育嗎?在筆者看來,那些總批判教育專家的所謂“一線教師”,真正懂教育的,幾乎是少之又少!

首先、那些“噴子”與“黑子”們自然對教育是一竅不通。他們就是一群不可理喻的憤青,自己啥也不懂,只是為了一己私利,妄圖借攻擊別人成為網紅,發財致富,對什麼都敢“黑”和“噴”。這種人其實就是一群社會蛀蟲,對教育和教師只有傷害,沒有任何好處!


其次、那群教師中的敗類們當然也不真正懂教育。他們已經被利慾燻黑了心,“課上不講,課後講”、“與校外教育機構相勾結,大肆出賣學生及家長利益”等,就是他們這幫子人不顧廉恥的“傑作”。他們不僅給教師群體抹了黑,而且敗壞了教育秩序和風氣。


再者、真正的“一線教師”中,尤其中小學一線教師裡,真正懂教育的也是很少的。大多數一線教師只是充當傳聲筒的作用,對當下教育進行深入研究,並作出理論性成果者,真的是寥寥無幾;他們批判教育專家不懂教育,更多的是來自對當下教育官僚體制的不滿,不敢直接罵教育行政機構,只有去罵罵教育專家了,又不指名道姓,自己利益也不受損失。

總而言之,筆者認為,絕大多數教育專家還是名副其實的,只有少數人是濫竽充數,不懂裝懂;一線教師裡真正沉下心來研究教育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他們的批判也不過是藉機表達對當下教育體制的不滿罷了;至於那些假借一線教師之名,胡言亂語者,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自在人生wub


有一些“一線教師”總批評專家不懂教育,那“一線教師”自身是真的懂教育嗎?

題主問題中至少有三個關鍵詞需要釐清,這三個關鍵詞是:一線教師、專家、教育。

何為一線教師?我的理解是每天都得上課老師,特指升學考試必考科目的老師。

何為教育專家?指特別精通教育、在教育領域有較高造詣的專業人士。

何為教育?教育是根據一定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地引導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體力和審美力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的需要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也就是說教育就是解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活動。

釐清了一線教師、專家、教育這三個關鍵詞之後,我們再來看題主提出的問題,一線教師和專家到底誰更懂得教育。我的理解是,真正的教育專家比一線教師更懂得教育。

我是一名一線教師,長期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長期關注研究教育現象,經常在不同類型的學術交流會議上聽到專家的講座,對教育及教育現象有自己的一些思考。我說這樣的話,可能讓許多一線教師,特別是有思想、有研究、有成果、有教育情懷的一線優秀教師感到不可以接受。

這樣的一線優秀教師是我尊敬的人,他們是中國基礎教育的脊樑,他們對中國基礎教育最有發言權。儘管這樣,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一線教師真的沒有專家更懂得教育。

如果僅就教書育人來說,無疑一線教師往往更有發言權,他們是離受教育者最近的人,也是教育根本任務的實施者,他們對學科教學和班級管理有更多的教育教學經驗。

但是,一線教師的優勢也恰恰是一線教師的劣勢,一線教師從事的大多是具體教學教育工作,缺少必要的理論修養,往往“術有餘而道不足”。理論可以指導實踐,沒有理論指導的教育實踐,只能說是在黑暗中爬行;有理論指導的教育實踐,可以說是在陽光下奔跑。一線教師在實踐基礎上總結出的經驗,有很大的侷限性,並不一定具有普適性。

真正懂教育的專家一定是深入學校、貼近教師、瞭解學生的,他們踏踏實實調查研究,認認真真深入課堂,能夠站在更宏觀的角度探尋教育規律。他們可以制定出課程標準,編寫出體系科學、邏輯嚴密的教科書,提煉出具有普適性的教育規律。而這一切是絕大多數一線優秀教師不具備的素質,不能完成的任務。

一線優秀教師可能是學科研究專家,但教學和教育並不完全等同,教育包括教學,但教學並不能夠涵蓋教育。如果論教學,一線教師應該更專業;如果論教育,教育專家更專業。一線教師更注重實用,教育專家更注重理論。

當然那些只會照本宣科不深入基層、只會到處吹牛滿嘴時髦熱詞、只會巡迴演講到處圈錢的所謂專家,不在討論之列。文中所列“一線教師”是指有真才實學、有人格修養、有學術成就、有教育情懷的優秀教師。達不到這些要求的所謂“一線教師”,大多隻是發發牢騷,說什麼專家不懂教育之類的過激之語。其實他們眼中的教育並不真的是教育,因為他們缺乏理論的高度、宏觀的氣度、研究的深度、視野的寬度。


看點看教育


不可否認,大部分教育專家是“懂教育”的,那為什麼一線教師對“教育專家”意見這麼大呢?

實際上,一線教師是非常尊敬和佩服真正的教育專家的。這些教育專家或者源自教育一線,或者長期紮根教育一線,從實踐中提煉理論,又將理論昇華後應用於實踐。一線教師是比較反感或批判以下幾種專家的。

一、區域專家。

在“懂教育”的專家裡面有一部分是以“高水平”地區和學校為研究對象的,所採集的樣本,所研究的對象,所得出的結論本身沒問題,但只適合於經濟和教育發達地區,這些地區基礎設施、師資配備、教學設施、生源質量等都是一流的,也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在這種環境中提煉出的教育理念也僅限於同類型學校。但是這種理念作為的規律性、普及型的理念在全國推廣,肯定遭遇“水土不服”的狀況。經驗是好經驗,理論是好理論,但是沒有哪一種經驗和理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推廣者以為Ctrl+C、Ctrl+V就完美複製了。最終必然是“南橘北枳”,大多以失敗告終。實際上,真正的“好心辦壞事”的是那些盲目推廣者,區域專家只是被利用了。

二、前專家。

某些“懂教育”的專家是曾經懂教育,但是多年沒有親臨教育一線,不是吃老本就是紙上談兵,還依仗老資格不接受反駁。這種“前專家”分不清“落後”和“傳統”的區別,看不清形勢發展,更看不清教育發展,固守過時的“理論”吹一輩子,吃一輩子,也害得老師們聽也不是,不聽也不是,只能“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費力傷神瞎折騰。

三、偽專家。

這部分人實際並不懂教育,或者是一知半解的“半瓶子醋”,最大的特點是自以為是,經常拋出一些驚世駭俗、吸引人眼球的“理論”,有些“網紅專家”的趨勢。但是正是這些看似正確實則荒謬的理論是危害最大的。比如,“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教師就要甘於清貧”等等。第一句話成為批評和貶低教師的最常用口號,第二句話給家長帶來了“教育焦慮”給早教機構帶來滾滾利潤,第三句話的說話人自己“甘於清貧”嗎?他自己“清貧”嗎?能經得起查嗎?

教育是需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也要面對人的形形色色,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盲目提出所謂教育理論,盲目推廣所謂教育理論,盲目強制實施所謂教育理論,肯定要受到一線教師的批評。宣揚能治一種病的藥有可能是良藥,宣揚能治十種病的藥極可能是假藥,宣揚能治一百種病的藥肯定是毒藥。藥是如此,教育專家和教育理論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