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飄搖中,那個斷線的風箏——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01

斷線的風箏

荒涼的大地,昏黃的天空,一隻斷線的風箏,在空中隨風飄蕩。在一個寧靜的夜晚,凝視著《追風箏的人》的封面,耳畔響起了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一直以來,阿富汗是一個神秘的國度,在外人眼中,這個國家好像只有戰亂和貧困,對於阿富汗普通民眾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知之甚少。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長篇小說《追風箏的人》,幫助人們重新認識了這個國度。

這部小說講述了阿富汗少爺阿米爾與家中僕人哈桑的故事,作者用並不華麗的筆調,樸實地展示了他們的生活,交織的家國情懷,隱藏背後的人性,讀後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2003年,《追風箏的人》一出版,就產生了巨大的轟動,引起了全世界範圍讀者的共鳴,憑藉這部小說,胡塞尼獲得了聯合國人道主義獎。

在《追風箏的人》中,風箏具有深刻的寓意,可以從個人和社會兩方面來解讀。

風雨飄搖中,那個斷線的風箏——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02

風箏——阿米爾的虧欠與救贖

走過歲月後,你會發現一切都不完美。

虧欠與救贖,失去和尋找,是一個人的必經之路。

一路成長,一路追尋。

阿米爾與與哈桑從小一起長大。哈桑是哈扎拉人,受到人們歧視,但阿米爾的爸爸收留了他。哈桑忠誠又勇敢,小時候經常保護怯弱的阿米爾。阿米爾為了得到父親的賞識,參加了阿富汗的傳統習俗——鬥風箏大賽,他和哈桑一起合作,割斷了很多參賽風箏,當還差最後一個風箏就要贏得勝利時,哈桑追到風箏後,被富家惡少阿塞夫一夥圍著逼迫交出風箏,並進行施暴。而此時,目睹一切的阿米爾卻躲在一旁,不敢出手相助。

為了逃避內心的煎熬和自責,阿米爾又設計逼走了哈桑,在一個大雨的日子,少年阿米爾看著哈桑的背影消失在遠方,而他卻不知道這是最後一次相見。

26年來,愧疚和痛苦始終折磨著阿米爾的內心,漫漫長夜裡,失眠的阿米爾獨自嚥下悔恨的淚水,想起他們之間的點點滴滴。

哈桑身上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勇敢、忠誠、善良。他可以為阿米爾做任何事情,而從不計較 。他們一起度過了童年時光,哈桑總是給阿米爾無私地關懷和保護。

阿米爾也一樣是愛著哈桑的。他真誠地為哈桑的身份嘆息,為哈桑居住的狹小的房子感到難過,所以阿米爾一輩子都覺得虧欠著哈桑。

風雨飄搖中,那個斷線的風箏——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風箏意味著誠實、正直、善良、勇敢等人性中美好的東西。

對阿米爾來說,風箏就是他心靈中殘缺的那些美好,追風箏的過程,也是他自我救贖的過程。

阿米爾一直在逃避他對哈桑的虧欠,經過歷歲月洗禮後,他終於醒悟。

當他知道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萬分愧疚,決定用行動開始了自己的救贖之路。

然而哈桑早已離開人世,他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阿塞夫手中,阿米爾於是冒著生命危險救回了索拉博。

當他被阿塞夫打得遍體鱗傷時,反而想放聲大笑,因為這樣可以減輕他內心的愧疚感,得到內心的解脫,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心安,不再受到良知的譴責。

當阿米爾對索拉博說“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哈桑曾經對他說過的話時,索拉博的嘴角露出了微笑。這時,阿米爾才獲得救贖。

這個小說的結局並不完美,但也很溫情,給人一些安慰,至少阿米爾完成了心靈的救贖。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曾傷害過別人或是被人傷害過,於是我們尋求治癒,我們努力救贖,救贖別人,也救贖自己。

追風箏的人是阿米爾,同時也是我們每個人。

每個人心靈都不完美,我們都需要一個風箏,在生命的原野上,義無反顧的去追趕。我們只有牢牢地抓住風箏的線,心靈才不會墮落。

風雨飄搖中,那個斷線的風箏——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03

風箏——風雨飄搖的阿富汗人民

從群體的角度來看,風箏意味著阿富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小說裡描寫了戰爭對阿富汗人民的摧殘,其中包括前蘇聯的侵略和塔利班的統治。

戰爭毀滅了家園,也摧殘了人心靈。殘酷的戰爭,使得朋友變成仇人,家人形同陌路,人們彼此懷疑甚至出賣。

幾十年的內外交困,讓阿富汗人民苦不堪言。很多人被殺害,大量的人被迫逃離家園——這個國家激烈的種族矛盾、社會矛盾,在小說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阿塞夫,這個極端種族主義者,性情暴戾,人性泯滅。他打著民族主義和宗教的旗號,大肆屠殺哈扎拉人,帶頭用石頭砸死偷情的男女。

索拉博,哈桑的兒子,從小就被送到孤兒院,內心非常脆弱,眼睛裡只剩無助。當他知悉阿米爾不會收養他時,他選擇了結束生命。

無休止的戰爭,癲狂的種族主義,對兒童造成了深深的傷害。

在阿富汗,無論友情多麼牢固,愛情多麼深厚,只要他們屬於不同種族,就不可能走在一起。

在塔利班禁止風箏比賽後,阿富汗人民的心靈失去了寄託,命運也像斷了線的風箏,隨著動盪不安的時局四處飄搖。

在這個國家,人命就像草芥一般,沒有任何尊嚴。哈桑的命運,也是成千上萬阿富汗人民命運的代表。

如同《紅樓夢》中,黛玉所唱的那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風雨飄搖中,那個斷線的風箏——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主人公做過一個夢——狂風呼嘯,漫天飛雪,他睜不開眼,突然一隻滴著鮮血的手,抓住了他,頓時雪過天晴,滿天風箏飛舞,五顏六色,在陽光中閃耀著光芒。

殘忍和美麗,在小說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風雨飄搖的國家,孤獨無助的個人,讓人感慨萬千。在動盪的環境中,如何將手中的命運之線牢牢抓住,讓生命的風箏在天空中暢快地翱翔,這正是《追風箏的人》給我們帶來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