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是呼聲最高的軍閥,卻也死的最憋屈,只因吃了幾個羊肉餃子

越長大我們越會發現,一個人不能單純用“好”或者“壞”去形容,再好的人,身上也有不可取的地方,再壞的人,身上也會有一些難能可貴的閃光點。小的時候讀史書,覺得吳佩孚作為一個大軍閥,是一個壞到不能再壞的人,但是長大以後懂得多了,再去了解這個人,就會發現這個人其實也做過許多可以稱得上“好事”的事情。

吳佩孚是呼聲最高的軍閥,卻也死的最憋屈,只因吃了幾個羊肉餃子


提到軍閥,我們大概會想到另一個詞——土匪,隨之而來的就是沒念過幾年書,沒什麼文化等印象,但是吳佩孚卻不是這樣,他從小讀書,成績非常好,曾經還中過秀才,他本人的性格也與書生很像,重義輕才,即使後來成了一個大軍閥,也一直維持著這項品德,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大肆搜刮民財。

他本人對兵法很感興趣,看了不少兵書,後來投到張敬堯門下,真正開始帶兵打仗的時候,他又在指揮作戰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他的努力是有成就的,與其他人相比,他在打仗的時候顯得十分有章法,不是亂打一氣,因而往往能夠出奇制勝,取得勝利,從而深受張敬堯的重用。

吳佩孚是呼聲最高的軍閥,卻也死的最憋屈,只因吃了幾個羊肉餃子


張敬堯這個人和吳佩孚不一樣,他比較重財,為了自己的利益就不怎麼顧及百姓的死活,換句話說就是統治比較殘暴,吳佩孚不能認同他這一點,所以自己成勢以後就藉著換防的名字遠離了他,到北平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

但是在他成勢之後沒多久,國民革命軍也成立了,並且很快就展開了北伐。吳佩孚敗北,退居北京,而這,就為他的喪生埋下了伏筆。

吳佩孚是呼聲最高的軍閥,卻也死的最憋屈,只因吃了幾個羊肉餃子


其實當時有很多人勸他換個地方隱居,因為北京是政治權利中心,也是日本人的眼中釘肉中刺,他雖然不再出山,但是日本人卻看中了他的勢力,想要借他之手掌控北京局勢,他不配合,便成了日本人眼中的阻礙而非幫助。

吳佩孚是呼聲最高的軍閥,卻也死的最憋屈,只因吃了幾個羊肉餃子


退居後線的他一直鬱鬱寡歡,家裡人為了討他開心,就在冬天裡做了他最愛吃的羊肉餃子。可誰知他剛吃了幾個,就被裡面的一塊碎骨扎破了牙齒。當時家裡常用的醫生恰好有事不在,留在的只有一個日本醫生。因為只是小問題,他們稍稍思考了一下,就決定讓日本醫生來治療。

吳佩孚是呼聲最高的軍閥,卻也死的最憋屈,只因吃了幾個羊肉餃子


那個日本醫生告訴他們要做一個小手術,吳佩孚的家人同意了,他卻趁機將這個不肯配合日本人的軍閥給暗害了。一代梟雄,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敵人的手術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