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老路第七集——武城路里有關公,瀘州忠義傳千秋

瀘州老路第七集——武城路里有關公,瀘州忠義傳千秋

瀘州老路來到第七集,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條路叫武城路,它有些什麼來歷呢,跟關老爺還有些淵源哦。

武城路的忠義千秋關老爺

武城路,在瀘州北城,據《瀘州市地名錄》載:“境內原有武聖廟,故取名武廟街,解放後更為武成路,南北長90米,東西寬7.5米”。

清代瀘城原有關聖廟,《瀘縣誌》載:“武廟、祀關壯繆候,在城內中街(即武廟街),清乾隆五年(1740 年)州牧林良銓、十三年(1748年)州牧胡海觀、二十一年(1756年)州牧夏紹新、嘉慶中(1796-1820年)李天培、同治中(1862- -1874年)劉鍾璟、永寧道延祜先後增修,光緒十五年(1889年)毀於火,知州李玉宣重建;民國三年(1914年)合祀嶽忠武王,易名關岳廟”。

從以上記載,清末階段約百年內,就先後六次增修,火毀後,復又重建,可見在封建社會,對修建壇廟祭祀忠烈,頗為重視。抗戰期間,1939年9月11日,瀘州被日機狂炸,北城一片火海,此廟同時被毀,今已不存。

瀘州老路第七集——武城路里有關公,瀘州忠義傳千秋

關帝被封為武聖,三國裡算是唯一被封神的人物,我覺得地位比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都要高,這可能是因為關羽代表忠義和肝膽相照的形象,他是中國人不用任何契約而自己就願意去遵循的行為榜樣,也只有關老爺有這樣的的氣質和能力。

此廟座落,原在武成路中西側的狹長巷內,稱曰“關聖殿”。如今的關聖殿成了批發市場,不知道多少人曉得它的過往。劉伯承瀘州起義所屬許團(許劍霜團長,中共黨員,瀘州人)團部駐此。

瀘州老路第七集——武城路里有關公,瀘州忠義傳千秋

在清末民初階段,此街的關聖殿東口內外,米市買賣,十分興旺,那時、瀘北兆雅、楊九坎、德隆鋪、石洞鎮帶產米區,米商肩挑來此出售,沿街擺滿米籮箢,任人選購,一時成為鬧市,人們很自然的稱此街為“米市上”了。

如今時過境遷,舊貌早已不存,唯有清真“永和福”牛肉館,因久負盛譽仍存,但是遺憾的告訴大家,現在都沒有了。後來的新興長江旅館,攝影專業公司,亦設置此街。

現在的武城路臨近珠子街好吃美食一條街,晚上熱鬧非凡,人們夜市吃喝的好去處,早已經沒有當年的莊嚴,但是生意那麼好,人氣那麼旺,是不是因為關老爺的庇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